曹公与孔明(不是刘备)在诸侯里是特别的存在,因为他们拥有造法能力,后人称为“名法之治”。相当于拿破仑创立拿破仑法典,是在乱世里的革命创新
只是法律体制的精妙,不到达类似高度的外人与后人皆难以理解。所以曹公与孔明的成功原因,后人只好以英明神武的罗曼史进行穿凿附会的解释,而没办法产生完整的认知图景
其实魏与蜀真正胜出的秘诀,在于他们用名法之治改造了国家机器,彻底控制与动员了民力
名法之治的政权,是商鞅秦国保甲制的复古,也是汉武帝国营计画经济的复古(蜀锦国营垄断专卖)
所以在政治学上,魏蜀、秦赵、拿破仑法国、纳粹德国、苏联俄罗斯完全等价,并非张飞打岳飞,因为他们在国家体制上具有强烈的同构性,都是军国主义体制的强权国家
而袁绍、刘表、江东政权是东汉末期以来的新趋势:世家大族所领导的土豪联合政权,内部秩序采用的是家族礼治、内规、与合议制不成文法。历史进程相当于日耳曼诸邦时代、英国中世纪
由于本质上是土豪联合政权,家族治理依靠合议制,万事都需要协商,因此国家的动员效率与决策效率,相对于名法之治的军国,都不高
袁绍之所以好谋而不断,是因为袁家势力本来就是中古英国,或蛮邦日耳曼。他的权力基础远不如曹公稳固,不可能进行独裁者的武断决策。
江东政权的动员力一直都落后魏蜀,而且依靠山越雇佣兵作为重要骨干,也是一样道理
而且江东自治政权从头到尾的胜利条件就是割据与保护本地土豪利益,在电玩里把他们的胜利条件如魏蜀一样设定为统一中国,才是真正的张飞打岳飞,如同拿破仑想征服欧陆,但英国从没这个兴趣
东汉以来由于帝国政府已经无法治理,因此萌芽了各地土豪自治自卫的自发秩序,是汉末产生的新封建制。这股潮流一直持续到陈后主被杨坚灭亡为止
封建制的特点是地方草根性强、分散性高,但采取不成文法与合议制,短期动员能力也低。而乱世等同于生态系的巨大实验场,恶劣的竞争环境总有新品种会被刺激进化而出
魏蜀“成文法法典”与“全国动员制”的设立,等同于纳粹德国与苏联,或者拿破仑法国
拥有名法之治的国家,等于拥有全国动员制,对于没有这种体制的国家,就产生了短期赛局上的优越性。曹公扫荡群雄,相当于拿破仑发明了平民动员制,横扫停留在封建时代的诸邦
孔明的蜀汉第三帝国以边陲区区小国,却能够常年动员十万级的大军,对魏发起主动性战略进攻,除了体制的力量,并无其他的解释。到后期,蜀汉第三帝国两户养一兵,这么高的士兵/人口比,就连商鞅、白起或秦始皇都会感到自叹不如
军国主义体制之下,百业荒废是长期的必然。因为
1. 国民长期都在战场,农工技术无法长远累积
2. 农村人口结构不稳定,无法产生信任与自治结构
3. 生育率大幅下降,两代人之间就会面临断层
蜀锦在国营计划经济垄断下,利润全为国家支持战争所用,而无法对产业进行再投资,形成恶性循环
孔明之所以采取如此中国史上空前绝后的超激进民力榨取,是因为他深知时间不站在自己这边。随时间过去,汉室的记忆很快就会被全中土世界人民忘记
只是,凡事必有代价,早熟就代表早衰。蜀汉第三帝国撑不到三代,蜀亡之后,全国国民甘愿放下武器,姜维复国政变只能找魏国占领军合谋,而找不到本地豪强一人响应,有如楚人刘邦占领秦国,暴政之下的秦人早已共同体瓦解,高呼三声万岁之后就轻易接受外来统治
这和楚国被秦国占领后,仍然充满犹太复国主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遍地游击队,项羽登高一呼就能烙来五千江东子弟的状况完全不同
为何有此差异?也没什么,秦国、蜀国与魏国,在政权真正灭亡之前,早就实质灭亡,长期动员与名法之治下,社会一盘散沙,人心厌战,只靠体制社畜维持
而江东政权本乃封建自由国家,依靠地利,家族共治打酱油,楚国时代如此,孙家时代如此,东渡六朝时代也是如此。所以最后华夏文明的重点传承区是在江南,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长期利益主义的胜利
如果人民有选择,当然想选择自由打混的国家,而不愿意选择反攻洛阳的军国主义韭菜政权,成就别人的一将功臣万骨枯,衣冠东渡就是人民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