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国] 历代蜀汉国号

楼主: khara (高阳酒徒)   2022-04-24 21:18:44
: 推 ZMittermeyer: 季汉的现代用语叫“汉第三帝国” 可怕可怕 04/23 23:56
: → ZMittermeyer: 实际干的事也差不多 04/23 23:57
: 推 ap88994433: 楼上这样是想吵架腻(? 04/24 01:15
: → ap88994433: 差不多的事情是什么,比如说呢 04/24 01:15
: 推 ZMittermeyer: 曹公 孔明 和战国的秦赵都是名法之治 军国主义 04/24 07:16
: → ZMittermeyer: 后三者因为过度动员 最后社会共同体也自我破坏的最 04/24 07:17
: → ZMittermeyer: 彻底 04/24 07:17
: 推 WindHarbor: 又在那边幻想过度动员了 04/24 08:11
: → ZMittermeyer: 历史事实 三国罗曼史才是幻想 你幻想和现实已经分 04/24 08:45
: → ZMittermeyer: 不清楚了 04/24 08:45
: → ZMittermeyer: 孔明不过度动员 以蜀汉那贫乏的人口 怎么保持长年进 04/24 08:47
: → ZMittermeyer: 攻势态的 难道是生产无人机 采用自动化与无人兵器吗 04/24 08:47
: → ZMittermeyer: 蜀汉等同于纳粹德国或苏联 把民力榨干到寸草不生 邓 04/24 08:49
: → ZMittermeyer: 艾别动队随便攻入后方 后方内地早就毫无士气 也没有 04/24 08:49
: → ZMittermeyer: 预备队 首都市民不愿意抵抗 04/24 08:49
: → ZMittermeyer: 这些都是长期战争过度动员的后遗症 蜀的短命历史里 04/24 08:51
: → ZMittermeyer: 永远记载的都是经济匮乏 民力凋敝 不缺纪录 04/24 08:51
真不愧是对中华文人自我意淫式夸大作文念兹在兹立志学习的大嘟嘟。
起手式直接套用纳粹的失败意象,予人负面联想,
然后不顾其他各种差异直接一竿子打死。
确实学到了中华文人式的作文。好棒棒!
不过说实在的,我个人倒不必然认为光拿季汉投降时的军民比说事算得上啥。
而且就算是个偏重军事而组织壮硕的政权,也不必然怎样。
“不是一个拥有军队的国家,而是一支拥有国家的军队”的普鲁士
(Preußen war kein Land mit einer Armee, sondern eine Armee mit einem Land)
还不是在几经危难之下健全发展,乃至迎向工业化且统合德意志?
当然啦你要坚持邱吉尔式的无条件骂死普鲁士那我也无话可说。
那只好给你这尾大逗士拍拍手了。
且不说诸葛亮的“名法之治”在循名责实并矫东都之弊外与战国秦赵同异如何,
至少同时代相比,季汉直至最后亦无时时政变动辄族诛的现象,
已可谓当时清流。
而纵使刘禅时期人民感佩诸葛亮可能有内宣之嫌,
那么许久之后东晋时期蜀人犹怀念之,好歹无话可说。
甚至不断用兵的姜维,陈寿不没其优点,乃至在传中载郤正对他的高评。
至少在那个时代来说季汉相较而言未必是太差的政权。
至于军事动员与民力的调配,
不同时代不同状况不同配套有许多细节,
郭冲所述虽可议者多而遭裴松之批驳,
但其所言诸葛亮守信更番使军士奋励应有当时传闻基础。
诸葛亮可不是无所节制地过用民力。
当然,姜维后期过于大胆造成伤爱(亦可见诸葛亮谨慎不纳魏延议之用意),
但实在说类似的紧张像腓特烈大王反而是靠强运撑过去了,
硬要说是军国主义如何如何的,无视于种种不同的情境不同的细节,
这只怕才是所谓“中华文人式的意淫”吧?
************
回到原题。
单纯以不称国号汉称区域名蜀来说,
这没办法,因为胜利者是魏晋政权及其延续。
陈寿不得不小心谨慎,而后来也就形成口语习惯。
其实类似的则有,
苻坚设有“平吴将军”不称平晋,
在苻秦官方似乎是不承认晋而只把它叫作“吴”的。
其实之前李寿与石虎联合之后,“下书伐吴”一样是不承认晋而称吴。
后来刘裕率晋军北征南燕,
慕容超手下的公孙五楼说:“吴兵轻果,所利在战,初锋勇锐,不可争也。”
也不称晋兵称吴兵(其实刘裕军队里“外省人”恐怕不少)。
西方世界也有可类比的:
罗马二分而在五世纪末西部沦亡后,
建都在“新罗马”(君士坦丁堡)的那个国家一直仍然自称是罗马帝国,
即使后来希腊化了亦未改国号。
可是后来德意志地区的史家开始把它称作“拜占廷帝国”,
不予罗马之号,
这个称呼也成了许多人口语的习惯,
光荣的成吉思汗IV也用了这称呼(ビザンツ帝国)。
当然,这里还蕴有德意志为了抢“罗马”之号(神圣罗马帝国),
贬抑东方的意思。
(结果两个“罗马帝国”首都都不在罗马)
(反而伊斯兰世界习惯把小亚细亚称作Rum“罗马”,显系因彼自称之故。)
《三国演义》至少是毛本显然有区分:
在刘备入蜀之时,“蜀兵”指的是与刘备敌对的刘璋政权的地方兵。
但后来诸葛亮姜维等所率亦称蜀兵倒不是用错国号,单纯就是指地方兵而已。
就像李克用统领“蕃汉大军”表示他麾下既有沙陀人又有汉人,
或者像忽必烈亲将诸万户汉军,因为他当时兵员中汉军成份多。
当然,季汉政权除少数迁入蜀地的以及一部蛮军外,兵士主体应即蜀人就是。
另外倒是游戏里直接称“灵帝”“献帝”云云。
这当然是重大错误,
但考虑到在日本推广方便,可能也没办法了。
以当时来说,也不可能直接称刘协,应称今上。
其他许多人的称呼也很复杂。
这部份当初R大的姜维传做得相当细致,对三国迷来说很适合。
不过也因为这直接就是用中文编撰的台词。
很多东西翻译上还是会有跨文化的麻烦。
反过来说,
日本大河剧原语有许多不同的术语诸如
公仪 将军 公方 上样 殿 (地名)殿 御馆样
我看到中文翻译其实也高度简化了,这恐怕也是没办法的事。
作者: huang19898 (huang19898)   2022-04-24 21:45:00
当然当代的辈分、身分不同人间的称呼不可能完全照搬当然当代的辈分、身分不同人间的称呼不可能完全照搬但6代谒见汉皇的的确会称"圣上"(拒绝要求呛下去还会跟你道歉XD) 称帝以后去见他,也会称你为圣上 这方面感觉是9代开始越来越不细腻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2-04-25 03:41:00
拿诸葛亮集的作部刀斧 其偷工减料为例 知法犯法的背后 窃以为实因孔明开诚心布公道 给民力缓冲区间 而非一昧死硬法办
作者: MrHeat (热火先生)   2022-04-25 04:17:00
推!
作者: xiue (蘇)   2022-04-25 06:56:00
作者: SangoGO (隐世的外来人Lv.1)   2022-04-25 19:00:00
的确灵帝/献帝都是用諡号,死后才给的人活着哪有人这样用,就与曹操生前也不可能有人称他魏武
作者: chordate (封侯事在)   2022-04-25 19:04:00
其实蜀汉这边的叫法是孝愍皇帝魏国的叫法是山阳公。这点我记得连姜维传都好像有一次搞错马谡跟刘禅说“就算丞相北法成功,应该也不会让汉献帝复位
作者: SangoGO (隐世的外来人Lv.1)   2022-04-25 19:09:00
孝愍皇帝也有刘备认为刘协已经遇害才封諡号的意思在但魏国实际上并无杀害并封公并予允许原本的待遇所以才称山阳公,过世后諡号孝献皇帝,后简称献帝
作者: chordate (封侯事在)   2022-04-25 19:12:00
但是蜀汉的立场是不会成认为魏国的諡号的
作者: SangoGO (隐世的外来人Lv.1)   2022-04-25 19:15:00
其实比较bug的可能是居然会让一个领諡的人复位吧(?
作者: chordate (封侯事在)   2022-04-25 19:16:00
所以剧中马谡说不可能啊,这没冲突而且剧中那时魏国已经降格为蜀汉的诸侯国了刘协也早死了,所以应该是照着蜀汉方给的諡号比较合理吧
作者: wilson00164 (狐狸)   2022-04-25 20:47:00
作者: Hartmann (银之朔风)   2022-04-26 21:28:00
作者: ReganLu (RLU)   2022-04-27 19:49:00
作者: MrHeat (热火先生)   2022-04-27 20:39:00
回完下一篇 觉得这篇需要再补个推 QQ
作者: tucker (苦恼的尼采)   2022-04-28 11:04: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