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路过电力公司看到一个感觉很奇葩的候车亭
https://imgur.com/a/7E0D05C
完全无法挡雨,真不知道设计师跟负责单位在想什么。但这在基隆好像也不是新鲜事了。
国光临时站、新火车站的屋顶侧边镂空(有时雨会飘进来),甚至是宽阔的广场,都是不
顾虑雨天的。
车站前旧天桥还在的时候,半圆形180度的全遮挡,让我觉得“这就是考虑到挟风带雨的
天气设计的。”
正因为是这样的设计,才让很多以前建设的天桥跟走道,像是隧道似地包覆著行人。也才
有了舒淇的梦境长廊(中山陆桥)。
从海大滨海正门口走进去没几步,转进两侧的建筑物,因为有连接不同栋建筑的天桥的关
系,可以在雨中滴水不沾地一路走到校园最深处的餐厅。
像这样防雨的建筑形式,像是仁爱市场透过跨栋的走廊连接,或者从长庚医院门口到公共汽车
候车亭之间,加装了遮敝的屋簷等等,都是有基隆味的建筑设计吧。
火车站前近年辟建了几个广场,因为宽阔平整,许多市民或观光客喜欢。
但不知道有没有可能,基隆的建筑在防雨的前提下,也发展出不同的美学,例如舒淇走在
隧道般的陆桥,或者因为建筑不断连通,而能发展出某种步行的风景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