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对金庸创作的回顾,以及各部作品的评价(二:碧)

楼主: kaneyuki (ROMANVS)   2021-02-22 21:26:58
(二:碧)作为金庸真正开始的碧血剑
碧血剑比起书剑有着进步。在这部书中,金庸第一次写出了像模像样的人物与像模像样的
情节,也就是众所周知的金蛇郎君夏雪宜与其相关段落。不过在进入正题前,先谈一谈本
系列文是如何判断金庸作品提升的。
“西洋传统的小说理论分别从环境、人物、情节三个方面去分析一篇作品。由于小说作者
不同的个性与才能,往往有不同的偏重。小说是艺术的一种,艺术的基本内容是人的感情
和生命,主要形式是美,广义的、美学上的美。在小说,那是语言文笔之美、安排结构之
美。关键在于怎样将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什么形式都可以,或者是作
者主观的剖析,或者是客观的叙述故事,从人物的行动和言语中客观的表达。”
这段引文虽然是金庸的言论,不过这理论也是引自一般论的,我们直接拿来用就好。判断
提升的标准很简单,如何通过环境、人物、情节三个方面的设计,更好地表达人的感情和
生命。写作的优劣归根到底是一个技术问题,文组和理组的区别未必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样
大。俗小说作者常常在细部情节、背景上大下功夫以图突破所谓俗套,前人写的英雄是黑
暗的,我就写欢乐的。前人写的人物是土生土长的古代人,我就写现代人转生到秦朝。惜
乎武侠今日已不流行,不然转生成史莱姆、转生成蜘蛛宁不能出于武侠哉?这就好比认为
能解出10=2x+4方程解比能解出5=x+2方程解高级得多,而从不考虑学习线性代数。金
庸与旁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熟悉写作理论,并有意识地实验技术、训练自己,将普世性
的手法与题目应用到武侠上,而非绕着刻板先例打转,武侠对他而言只是一种题材。碧血
剑是他踏出的第一步,这一步并不大,但积少成多,在日后的作品中我们将看到一次次的
成功会积累到何等高度。而有些读者却买椟还珠,认为天龙与射雕的区别仅有萧峰一出场
即武功很高,鹿鼎与射雕的区别仅有韦小宝有七个老婆,如此只见一斑,岂不可笑?
碧血剑值得分析的地方有且仅有金蛇郎君故事,如果有所谓的金庸风格,那么此处就是第
一个体现出这种风格的桥段。这个故事的数种风格都明显地延续到了后期作品:
一、金庸的设计倾向于审美性,而道德性低。
“我孤身一人逃脱在外,现归来报仇。血债十倍回报,方解我恨。我必杀你家五十人,污
你家妇女十人。不足此数,誓不为人。”这是英雄人物金蛇郎君所说并付诸实施的计划,
而金庸显然并不认为这会损害他的形象。金庸对于人物、情节设计的评判基本取决于是否
能感受到美,世间通行道德影响甚微。
二、在情节上,金庸又特别爱好有崇高元素的。
美学概念上的崇高指英雄因无常的命运而遭到毁灭,也即悲剧的本原。夏雪宜本来是无敌
的,但当他爱上温仪,他就有了弱点,因此两次被温家偷袭,最终走向悲剧结局。此处请
注意,在第一点中我们已经说过,某人物是否是英雄与他遵守多少道德几乎没有关系。
三、在人物上,金庸喜欢描写情感激烈、敢于追求的英雄人物。
夏雪宜是一个例子。在之后的金庸作品中,即使是貌似温和的张无忌,他的“算了算了”
也是他自己非要“算了算了”,别人劝他算了而他就真的算了这类事,我印象中是一次也
没有。其他这类主角配角就更数不胜数了。
因上述原因,如果是不太能接受激烈情感、无视道德的读者,读金庸小说会有这书在诲盗
诲淫的想法实属正常。随波逐流的卓一航、自虐成性的李寻欢、从不杀人自封道德模范的
楚留香,自陈家洛后,金庸笔下再也没出现过这种主角。武侠小说这一体裁挂出的羊头总
有快意恩仇、劝人向善一类,但如果读者被这羊头吸引进来,读到名义上作为武侠小说代
表的金庸,多半要么误解,要么觉得金庸犯了错。但其实如果我们只从文本出发理解,真
的很难说金庸写下的小说与这些羊头关系有多大。如果有读者爱看的是这些羊头,我诚心
建议还是放弃金庸为妙。
但我爱看。因为他憧憬的是浪漫主义的英雄,爱写与怪兽搏斗、勇敢的海克力士,在后期
甚至对软弱的人物极尽嘲笑之能事。他笔下的英雄敢于承担,无论承担离经叛道的罪过还
是他人的性命。在这个推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道德为盾明哲保身的中华文化中,金庸
却是一个极少极少的、能写出真正英雄的作家啊。
另外,本书第二十回中袁承志去见李岩,在路上看到闯军纵兵劫掠一处,也是极好的桥段
。但这段在连载版并没有,而是修订版增加的。一来,李自成研究在大陆是显学,直
到今天仍有许多著名学者认为李自成最大的错误不是拷掠,而是和地主阶级同流合污,没
有把他们全部清算——是的,全部清算。在金庸连载时,就算他要写,罗孚等编辑恐怕也
难以同意。二来,这一段是在金庸后期世界观变化后,才能写出的段落。这一变化我会在
后面再说。
不过澄清一下,这一变化绝不是现在以讹传讹的什么金庸从汉族中心进步到中华中心。重
复一次在之前文章中提过的年份问题,金庸出生于一九二四年,清帝逊位、五族共和已过
去十几年了。在他成长的年代,对于清朝的批判与其说是什么民族主义,还不如说是为了
维护新政权的合法性。至于不作为压迫者的满族与其他各族,当然已被国族主义者一下划
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了。金庸写出鹿鼎记时已年近五十,活了这许多年,终于明白了他小
学时被教的五族共和概念,难道是智力有障碍?
书剑中的女主角霍青桐与香香公主姐妹都是回人,这众所周知。如果单以金庸举例,可能
不够有说服力,还是请出比金庸思想更加革命的梁羽生为例吧。梁羽生在他的作品中对清
朝的描写是什么样子呢?是这样:
阎中天慢慢走过去,两手在老和尚胁下一架,老和尚抬起头来,忽见他满眼红丝,满面杀
气,大吃一惊,喝道:“你干什么?”顺治到底是做过皇帝,虽然做了和尚,余威犹在,
阎中天给他一喝,两手猛然一松,全身似患了发冷病一般,抖个不止,老和尚失了倚靠,
一跤跌落床下。康熙急颤声厉叱道:“你,你,你还不好好、服侍父皇?”阎中天定了定
神,一弯腰将老和尚挟起,闭住眼睛,用力一挟,只听得老和尚惨叫一声:“玄烨,你好
!”清代的开国君主,竟然不死在仇人剑下而死在儿子手上。
此段文字出自《七剑下天山》,说真的,令人哑然失笑。但是,在本作中,纳兰容若却是
一正面人物。纳兰即海西女真叶赫部那拉氏,著名的慈禧太后也出自此氏。
从此例,我们也就大可了解当时人的国族主义主张大概如何,也就不会误会金庸到了五十
岁还没有长进,写出“汉人沙文主义”“狭隘国族主义”的鹿鼎记了。
作者: peterw (死神从地狱归来)   2021-02-22 22:20:00
作者: ittsai (IT)   2021-02-23 00:54:00
用美的角度来分析我认为才是硬道理
作者: yehiso   2021-02-23 09:03:00
认真文推一个
作者: nobuusa (兔靖语)   2021-02-23 09:10: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