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型态论

楼主: pinjose (jose)   2016-08-14 06:38:12
出处http://lrip.org/cftfc/?page_id=438
真理辩证网
本文的目的在将各方对于三一神不同的观点,作一简明的介绍。这些观点分别是形态论、
三神论以及圣经中对于三一神纯正的启示。藉著对形态与三神论的基本认识,并看见圣经
中对于三一神的纯正启示,神的子民得以分辨并避免形态论与三神论的异端,进而可以领
会圣经启示的真理,而照着神永远的目的更追求经历三一神。
形态论
我们先来看什么是形态论。因为许多基督徒对这个名辞并不熟悉,所以首先我们先来定义
这几个字:“形态”(mode),“形态的”(modal),“形态论”(modalism),和“
形态论者”(modalist)。“形态”一辞,按哲学上的定义是指一个物件所具有的外表或
形态;亦即其内在实质的表显。而“形态的”这个形容词是形容一个物件的形态,而非它
的实质。“形态论”是一种神学理论,认为父、子与灵不具三个不同的位格,而是神在三
种“形态”或“形式”的行动中,不同的表显。“形态论者”则是接受“形态论”神学教
训的人。
形态论对三一的观念
根据形态论,神圣三一的父、子、灵不是同等并永远的彼此共存,而只是神三种接续的彰
显,或者说是神在行动上三种暂时的形态。形态论其实是“神体一位论”(Unitarianism
)的一种,它否认神在祂内在所是里是三一的。它认为父、子、灵只是神在祂执行救赎的
神圣计画时,所采取之暂时的,或接续的角色,与神格之基本性质并无任何关联性1。形
态论不承认基督的独立位格,它视“道成肉身”为父存在的一种型态,或为父的彰显2。
对形态论者而言,父、子、灵只是神显现的方式,与祂内在所是无关3。
形态论简史
我们简单的来看看形态论的历史,和其一些代表人物的思想。在第二世纪末叶,神学上称
之为“神格惟一论”(Monarchianism)的学说开始萌芽。形态论(或称为形态神格唯一
论modalistic monarchianism)是神格惟一论的一种。Monarchianism一字源自希腊文mon
archia,原意作“一人统治”。神格惟一论者很注重“神圣的一元”(divine unity)或
“一统”(Monarchy)。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原则是“神是独一的”。在解释神三重的
启示上,该学说着重在排除基督徒敬拜三位神的思想4,同时它还企图维护基督完全的神
性。但是事实上,形态论者牺牲了基督独立的位格,而把祂并入了父的素质里5。形态论
在当时是很受单纯信徒欢迎的,因为他们以它来保护他们对独一之神的信仰,并且是保护
他们不受二神论或三神论学说之污染的最佳途径6。
形态论思想最早期的两位代表人物是帕克西亚(Praxeas)和挪威都(Noetus),他们都
是第二世纪末叶由小亚细亚到罗马的7。帕克西亚教导说,父与子是一位,父自己成为人
,在基督里忍饥受渴,受苦并受死8。这种观点也称为“父神受苦论”(Patripassianism
),Patripassianism由两个字组成:Pater是拉丁文的父,Passio是拉丁文的受苦。因为
它把父与子实际上视同一位,而导致父在十字架上受苦的结论9。教会历史家薛夫(Phili
p Schaff)曾言,帕氏认定“父之与子,如同灵之于肉体;同理,作为灵即是父,作为肉
体即是子,他以为天主教会的教训是三神论的”10。帕氏所提倡的形态论曾于罗马风行一
时。第三世纪初,以“一个实质,具三个位格”来定义“神格”的特土良(Tertullian)
,为文攻击帕克西亚,以“对抗帕西克亚”为题,指控帕氏将圣灵排挤在外,并且还将圣
父钉了十字架。
挪威都于主后200年左右11,也发表了与帕克西亚相同的观点,教导人基督就是父自己,
父自己降生、受苦并受死12。挪氏教导基督若是神,祂就必与父等同。他认为神格不可分
,所以若是基督受苦害,父也必受苦害13。根据挪氏的学说,只有一位神,就是父,祂随
己意彰显自己,子只是父向世人启示时的显现。他认为当神在世界时,父被称为子。对挪
氏而言,子是隐藏在肉身里的父14。挪氏的两个门徒Epigonus和Cleomenes在罗马广传他
的教训15。
卡利斯督(Callistus,即后来的教皇Callixtus I)采纳并提倡挪威都的教训,宣称子只
是父显现于人形。他教导说父赋生命与子,正如灵赋气息与肉身一样16。卡氏把反对者视
为二神论者(相信两位神)。他教导神在肉身里就称为子,而在肉身之外则称为父17。
在第三世纪初叶,伯瑞流(Beryllus)否认子自我的存在,他的教导是,子来到人间以前
,并没有祂自己个别的存在。伯瑞流也否认子独立的神性,声称基督没有自己的神性,只
有当祂在世为人时,住在祂里面父的神性。伯氏可以说是早期形态学论者与下述撒伯流(
Sabellius)学说间的踏脚石18。
撒伯流是形态论者最具创意、最为深奥、并最具巧思的一位19;他所提倡的神学,大体上
承袭挪威都,经过他仔细的推论,确定了圣灵和圣子的地位20。撒氏比他的前辈们更注意
保卫神的独一性,他极力强调神只是一位,并且是一个实质21。根据他的说法,父、子、
灵是一位,并无二致,乃是一位神,依环境的不同而显现祂自己时的三个名字。作为父,
祂是创造者,统治者也是立法者;作为子,祂成为肉体来作救赎主;作为灵,祂是那感动
使徒者,重生人者和圣别人者22。撒氏认为,祂是独一且同样的一位神,具独一且同样的
神圣身位,在不同的方式下行动,以连续及暂时的彰显表显在人的面前;正如一个人在扮
演不同角色时,有不同的称谓一样23。撒氏宣称,神不同时作为父、子、和灵,而是相继
的从一行动转到另一行动;这位独一且同样的神,时显为父,时显为子,另时显为灵,而
从来不在同时显出为父、子、灵24。
撒伯流的基本观念是:神的独一性在历史上,依其时序显现为三个形态或三个时期;而在
救赎完成之后,又回到祂原有的“一”里25。撒氏教导说,子的显现结束于祂的升天。而
灵的显现则持续于重生和圣别人的工作26。所以撒氏所谓的“三一”并不是“素质的三一
”,亦即“神内在实质的三一”;而是“显现上的三一”。神是“一个神圣素质”,父、
子、灵只不过是启示祂在三个不同状态之下的名称而已27。撒伯流与正统神学主要的差异
,乃是他把父、子、灵视为暂时的现象,在完成其任务后,回归到一个抽象的个体28。撒
氏否认父、子、灵在神内在所是里的永远共存。他坚持于父、子、灵只是一位神在时间里
相继且暂时的表显。著名的教理历史学者J. F. Bethune-Baker说:“对撒伯流而言,没
有真正的道成肉体,在基督里没有主观的神格与人性之间不可分的联合。神只是显现在基
督身上,当那角色演完而落幕之后,基督或神的儿子就不复存在。”29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