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升龙道:名古屋城.天守の金𩾇

楼主: laxic (啦啦啦)   2016-12-30 02:14:24
图文版
http://laxic.blogspot.tw/2016/11/blog-post.html
几个月前在台湾买了本介绍百名城的日本100名城公式ガイドブック,内附了一小册用来
蒐集各城章印的日本100名城スタンプ帐,至此开始了这条明知不会有结果,又幻想能制
霸百名城的寻访之路。虽然以前去过的彦根城和大阪城,为了盖章,假以时日还要再去一
趟。这样随兴蒐集之旅,那么就从名古屋城开始,这座与大阪城、熊本城,并列日本三名
城的雄伟城池。
筑城名手加藤清正、藤堂高虎在江户时代初期兴建的城池中,以名古屋城、大阪城、熊本
城,这3座城堡最为宏伟,因而有了日本三名城之称号。离开名古屋市之前,理所当然要
排进行程中,朝圣一番。
搭乘地下铁名城线,从荣駅出发,经过久屋大通,名古屋城就在市役所駅外。
名城线是环状路线,以紫色为代表色,站内及电车上皆有紫色色带标示,色系相当柔和。
周六上午八点多,人潮出乎意料外的稀少,完全打破日本电车是挤沙丁鱼的刻板印象。
市役所7号出口就在名古屋城二之丸外,路口的斜角,是名古屋市役所及爱知县厅。这两
栋建筑主体都是欧式的现代风格,屋簷及屋顶采用和式城堡的样貌,将和式风格融入洋式
,和洋折衷,相当华丽。
沿著名城街园前行,首先经过二之丸的西铁门 - 大手二之门,而另一端的东铁门,已经
移至本丸,成为东御门的东二之门。
在干涸的堀沟内,发现守在西铁门的虎斑猫。
名城街园两侧的樱花树,还不到枝枒茂出的季节,其枯黄的枝干,展现铺天盖地的姿态。
当开满红粉樱花时,想定美不胜收。
名古屋城,又有金𩾇城、金城、柳城、亀屋城、蓬左城等别称,是座梯郭式结构的平城。
梯郭式的结构是在本丸外围设置二之丸,包覆本丸的三个面;二之丸的虎口外再配置包覆
三个面的三之丸,至于没有包覆的那一侧,就由天险来防卫。筑城之时,城的西面及北面
是低湿的地形,于是挖掘成外堀,作为护城河防御。另外,为了补强二之丸这层城郭的防
御,另外在本丸的西面加设西之丸,西北加设御深井丸。
三之丸的 城郭,如今已经不存在了,其位置约为中区三之丸1丁目到4丁目,也就是伏见
通、出来町通、外堀通、大津通、名铁濑户线一带,成了爱知县厅、名古屋市役所、中税
务署、国土交通省中部地方整备局等政府部门中枢地带。
今日的名古屋城正门在西之丸。
西之丸是主要作为储存食粮,建物多为米房,但是西之丸的建筑物在明治年间多处损坏,
逐一拆除。南侧的虎口,原本为榎多御门,也于明治期间毁坏,便于明治43年(1910年)将
旧江戸城的莲池御门移建,取代榎多御门,也成了现今的名古屋城正门。
正门在昭和20年(1945年)的二战空袭中,被轰炸烧毁,战后才与天守一起重建。
西之丸的梅林开了不少花,陪衬著石垣上的本丸天守与隅橹。2016.02 日本升龙道-名古
屋城
橹(やぐら)在战略上有其意义,可用作武器仓库、瞭望台,以及弓箭阵地之用。形似正方
形的本丸上,在四个角落设有天守及隅橹,而隅橹设置在城郭的角落,避免城角成为守方
的死角。隅橹的设计为2层3阶,西南为未申隅橹,东南为辰巳隅橹,东北为丑寅隅橹,其
中东北隅橹(丑寅隅橹)在二战中被破坏。
西南隅橹(未申隅橹),上为菊花纹章的家徽,加强了西面及南面的落狭间。
东南隅橹(辰巳隅橹),饰有葵纹家徽,南面及东面的落狭间就与西南隅橹有所不同。
本丸城墎四周挖有内堀,用壕沟加强对本丸的防御。
本丸的虎口分别为在北东南三面,南御门为表二之门、东御门为搦手门(又称东二之门,
现为二之丸的东铁门移设而来)、北御门为不明门。虎口旁的城壁上皆设有多闻橹,作为
武器收纳之用。
南御门(表二之门),古称南二之门,铁皮包覆的厚重木门,城壁上还保有射击孔,固若金
汤。
踏入要塞堡垒中心地带,眼前所见富丽堂皇的本丸御殿,相当突兀。一来是木造宫殿的色
系,与周遭石垣城壁大大不同,再者是周遭围绕施工藩篱,正在进行本丸御殿的重建工事

重建计画自平成21年(2009年)开始,第一期工程及第二期工程在平成25年(2013年)5月与
平成28年(2016年)6月开放,第三期工程预计平成30年(2018年)完成,即全面公开。
本丸御殿在二战中遭受美军轰炸,与天守的命运相同,遭到烧夷弹烧毁。好在本丸御殿内
珍贵的障壁画,已先一步搬移他处,得以保留,今日才能再次于世人面前展现当年的风华
。由于保存下来的文物皆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因此入内参观,必须脱鞋,背包或随身物
品必须存放置物柜,避免文物及建筑发生碰撞。
本丸御殿原本是尾张国藩主的居所,后来作为将军上洛时的中途居住之处,藩主则居留在
二之丸。所谓的上洛,即是兵力坚强的大名(地方藩首),集结大军前往京都表明地位的过
程。天皇也借由这样的招见,来安抚这些拥兵自重的大名。而京都别名洛阳,大军开往往
京都的过程,便称为上洛。
走进第一期开放的玄关与表书院,这里是藩主接见臣子、武将、贵宾的地方。玄关的一之
间、二之间、三之间是来访者拜谒藩主时等待停留之处。
金碧辉煌的障壁画(ショウヘキガ),让人啧啧称奇,看得目不转睛。光线在金箔上闪耀,
让老虎更加栩栩如生,气势逼人。老虎在战国时代,有武将神勇无畏之意,让来访者在等
待之时,被这威吓的气势震慑。
玄关・一之间:竹林豹虎图,仔细一瞧,虎群中倒是有几只豹陪衬。
玄关・二之间:竹林豹虎图
表书院是藩主正式谒见来访者之处,在江户时代称为大广间。表书院的天花板也与玄关有
所不同,从竿缘天花改为方格天花。障壁画一改风格,房内围绕着春樱为景的樱花雉子图
与松枫禽鸟图,以及初夏的麝香猫图,呈现柔和的春夏风情。
表书院・三之间:麝香猫图
表书院・一之间:松枫禽鸟图、樱花雉子图
上段之间是藩主的居住处,绘饰更是华丽,显示藩主的尊贵与非凡。
表书院・上段之间:松竹禽鸟图、 芙蓉・杜若・水仙・葡萄图、花卉鹡鸰流水图
名古屋城的本丸御殿,富丽堂皇,与京都二条城的二之丸御殿,成为日本传统建筑的双璧
。这些障壁画皆是由庆长19年(1614年)的狩野派绘师绘制,若昭和20年(1945年)没有发生
名古屋大空袭,或许就能保留更多国宝级名作,也更期待未来对面所和上洛殿的开放,呈
现更多文物。
本丸内也发现平成元年(1989年)为世界设计博览会所设计的人孔盖。昨晚在市区内看到的
人孔盖,正中间两只鸽子是代表名古屋市徽"丸八",眼前这款是呈现名古屋城的天守。
本丸上的另一个重要据点,就是位在西北隅的天守,整座城池的灵魂之处。名古屋城的天
守属于连结式天守,以多闻橹廊道来连结大天守与小天守。建筑本身则是层塔型天守,由
下层往上层规律的递减堆积,屋簷上有着两侧凹陷、中央凸出的弓形唐破风,以及三角形
的千鸟破风的装饰部件。
最早的天守出现在室町幕府的第15代将军 - 足利义昭,建于自己的御所 - 室町第,当时
称为天主。除了天主外,另外也有殿主、殿守的称呼。直到织田信长在岐阜城增建一座天
主,并称其为天守,才有了天守一词出现。明治维新之后,天守才广泛称为天守阁。
天守是一座城池的象征,初期的功能是作为瞭望、指挥的中心,也是攻城战的最终防御。
而从织田信长平定近畿一带后,天守逐渐演变成代表权力的象征,以色彩华丽又显眼的建
筑物,让臣子平民从远方就能望见。名古屋城就是在后面这时期诞生,而兵库县的姬路城
,乃是这时期的巅峰。
名古屋城天守完成于庆长17年(1612年),历经333年,躲过群藩割据的战事,也无险地避
开明治6年(1873年)颁布废城令(全国城郭存廃ノ処分并兵営地等撰定方),成了未被拆毁
的60余座城池之一。甚至从明治24年(1891年)震央在邻近岐阜、最大震度7的浓尾地震中
幸存。然而,却躲不过昭和20年(1945年)名古屋空袭的战火烈焰,同个时期,也失去了水
戸城、大垣城、和歌山城、冈山城、福山城、广岛城。
经过历史的洗礼,仅存12座天守完好保留至今。
.5座列为国宝:
兵库县姬路市姬路城 / 长野县松本市松本城 / 爱知县犬山市犬山城 /
滋贺县彦根市彦根城 / 岛根县松江市松江城
.7座指定为重要文化财产:
青森县弘前市弘前城 / 福井县坂井市丸冈城 / 冈山县高梁市备中松山城 /
香川县丸龟市丸龟城 / 爱媛县松山市伊予松山城 / 爱媛县宇和岛市宇和岛城 /
高知县高知市高知城
昭和29年(1954年)名古屋市民发声募资再建天守的基金,昭和32年(1957年)为了庆祝名古
屋实行市制,天守开始进行重建。
我们从石垣的部分进到小天守阁的地下一阶,再以桥台连结到大天守阁。入口第一眼所望
见,是1:1比例的金𩾇模型展示。𩾇是名古屋城的的著名标志。𩾇是传说中虎头鱼身、尾
鳍朝天、背脊多刺的生物,传闻牠会喷水救火,打从织田信长开始将𩾇安置于安土城天主
阁后,才开始普及。
同样在天守顶上设有金𩾇的,还有大阪城及江户城,但是江户城的天守已经在明历3年
(1657年)的明历大火烧毁,仅剩下天守台,目前正在规划重建。
一楼的名古屋城全域场景模型,展示天守、本丸、内堀、二之丸、御深井丸、西之丸、外
堀、三之丸,城郭由内到外的模样。
本丸御殿的障壁画、刀剑等重要文化财,也展示于此。墙上另有展示天守阁遭到大火焚烧
的历史照片,金𩾇也因此烧毁。
名古屋大空袭中,昭和20年(1945年)5月14日,遭受B-29超级堡垒轰炸机的第三次轰炸。
尚未损毁前的本丸御殿空照图。
名古屋城兴建之时,找来20位大名协助建造,绘制名古屋御城石垣绘图,区分各个大名的
担当区域。
走入3楼,一边是城下町的街道,平民百姓的生活场景;另一边是本丸御殿内的藩主の间
与御用部屋,两边形成极端的差异与对比。
4楼展示铠甲、头盔等武器及防具。
5楼展示城池石垣的石材搬运方式,以及名古屋历史。
战国时代出身于名古屋城的三英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
在天守阁与城楼屋脊上,都可见到𩾇的终影。城楼上的𩾇,大部分直接以陶制作,烧制成
𩾇瓦的装饰瓦。用于天守阁上的𩾇,材质以木头为底,由真木进行雕制,外层包上铅版,
再包上唐铜板。岛根县松江市殿町的松江城天守阁的𩾇,为现今最大的铜𩾇,长度为2.08
公尺。唐铜板也会由青铜替代,像高知县高知市的高知城,天守阁就是青铜制的𩾇。
唐铜板外层再贴上金箔,称为金𩾇。庆长17年(1612年),名古屋城天守竣工之时,用了
1940枚纯金的庆长大判,约215.3公斤的黄金,打造出一对高2.74公尺的雌雄金𩾇。
名古屋城的金𩾇,曾在享保15年(1730年)、文政10年(1827年)、弘化3年(1846年)遇到藩
政财务恶化,便将𩾇鳞的金板重新铸造,使金的纯度下降。
尾张藩主德川庆胜加入倒幕,成了御三家中唯一与幕府对立的亲藩。于明治4年(1871年)
,将金𩾇献给明治政府,提出拆除名古屋城的要求,最后,当时的参谋本部长 - 山县有
朋决定保留名古屋城。
至此,金𩾇改由东京宫内省保管。隔年,雄𩾇就接续在东京、石川、大分、爱媛的博览会
展出;雌𩾇则于明治6年(1873年)前往维也纳世界博览会展出。雌雄金𩾇到了明治12年
(1879年)才回到名古屋城的大天守阁。
江户时代建造的金𩾇中,保存期间最久的是名古屋城的金𩾇,在昭和20年(1945年)的空袭
中被炸毁。战后,损毁的残骸由驻日盟军总司令(GHQ)接收,然后移转给最高财政机关的
大藏省,昭和42年(1967年)才归还名古屋市。如今的金𩾇是于天守重建的同时,由大阪造
币局将其复原,雄𩾇高度变成2.62公尺,雌𩾇为2.57公尺,金的使用重量仅有88公斤。
来到7楼的天守阁展望室,四周一览无遗,一片宽阔。远方名古屋駅附近的高楼,倒是突
兀了些。放眼望去,周遭没有比名古屋城更抢眼的建筑了。
西面展望,紧邻外堀的建物,是房价相当不斐的威斯汀名古屋城堡大饭店(The Westin
Nagoya Castle),享受城景第一排。
天守阁展望室中央的纪念品店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想买的东西实在太多,索性盖个登阁
纪念章,代表一切。
本丸北侧的虎口为北御门 - 不明门,走出门外抬头仔细一瞧,能发现另一项防御工事 -
剣塀。由于本丸的西北侧,于是在连结大小天守阁的西侧桥台上,以及北侧的不明门,将
尖锐的枪蕊植入橹台,防卫敌人侵。
大明门外,右侧有条狭窄的道路,穿过塩蔵构,通往东御门 - 搦手门(现为二之丸的东铁
门移设而来)。由于这区域正在进行工程,不对外开放,也无缘一睹塩蔵构的模样。暗自
猜想,塩蔵构应该是存放盐的设施,毕竟盐在战国时代是生活必须品,也是贵重品。
东御门 - 搦手门,又称东二之门。
本丸东侧虎口的设计,是一个内枡形虎口,因此分为内外两座门,面对城外的搦手门是东
二之门,城内的内门是东一之门。东一之门则是在二战的空袭大火中烧毁,没有进行重建

北侧大明门外,便是西北侧的御深井丸。当年天守烧毁后,原本的基石就移放于此展示。
回望大天守阁的基台,一颗颗基石紧密堆叠,不惊赞叹,工程之浩大。
天守基石旁,还展示了石棺式石室,这就跟名古屋城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由民间人士捐
赠,放置于此。
这石棺可以追溯到西元300~600年的日本古坟时代,在日本岛根县松江市山代町団原,因
受到朝鲜半岛古坟的影响,西元500~600年开始出现这种横穴式石室。
御深井丸的西北隅橹,二之丸、西之丸、御深井丸这三个第二层防御中,唯一剩下的隅橹
,也称为戌亥橹。
由于西北隅橹是以清洲城天守做为蓝本,所以也称作清洲橹。
一旁的乃木仓库,是名古屋市内最古老的砖砌(炼瓦式)建筑。仅仅一层楼的平房设计,以
及建材工法,与四周相当格格不入,原因是,这栋建筑物在明治初期才兴建。
明治5年(1872年),日本陆军东京镇台第三分营即配置于此。镇台为明治政府的陆军兵力
单位,明治4年(1871年)实施镇台制后,全境分成6个镇台:仙台镇台、东京镇台、大阪镇
台、熊本镇台、名古屋镇台、广岛镇台,规模相当于现在的师团。
明治7年(1874年),三之丸全域移管给陆军省,这栋建物就作为弹药库使用。相传乃木仓
库是以陆军大将 - 乃木希典来命名,但是却未被证实。
二战期间,本丸御殿的障壁画就收藏于此,躲过战火的摧残。
除了西北隅橹与乃木仓库,有一大半区域被用作木材加工场,用来切割修复本丸御殿所需
的木材。然而,御深井丸的旅客相当少,毕竟最热门的区域还是天守阁,不过御深井丸倒
是能仰望金𩾇样貌的少数地点之一。
御深井丸与西之丸之间,以外堀相隔。
城内不少Cosplayer,主题都与战国脱不了关系,服饰相当华丽。
最引我目光的,莫过于装扮成兔子武士的这位。戴着兔兔头套,自忙自地架好脚架,跑到
镜头前摆好姿势,再跑回相机后观看拍摄成果。
看到他笑咪咪的头套,心情也跟着愉快起来。
名古屋城的起源,能够追溯到在二之丸内的那古野城迹,也串连了尾张三英杰的关系。
战国时代室町幕府骏河国的今川家第7代当主 - 今川氏亲,也就是小田原城藩主北条早云
的外甥,为了将尾张作为巩固势力及向外扩张的基地,于大永年间(1521年~1527年)在热
田台地(名古屋台地)的西北端筑起柳ノ丸城。
继承爱知郡柳ノ丸城的今川氏豊,却在天文元年(1532年),被尾张国海东郡胜幡城的织田
信秀击败,夺取城池后改名那古野城,而胜幡城便交由家臣武藤雄政来管理。
攻下那古野城两年后,信秀的嫡长子 - 织田信长在那古野城出生,生于天文3年(1534年)
,殁于天正10年(1582年),也有学者认为是在胜幡城,但以那古野城的可能性较高。随着
信秀的势力扩张,相继拿下尾张国爱知郡的古渡城及末森城,便将那古野城交给信长,自
己则移至古渡城主理政务。此时,为了尾张的统治权,织田一氏也陷入主家宗家的斗争局
面。
信秀因病逝世后,信长与叔父织田信光联手,在天文24年(1555年)的清洲之战将织田信友
斩杀,结束内斗,统一尾张国。信长依照约定,将古野城交给叔父信光,自己则将据点移
到夺取而来的春日井郡清洲城。
清洲城在信长的大幅增筑下,成为了织田家的本据城。此后,攻下美浓国、提出天下布武
(天の下、武を布),以武家的政权来支配天下。在永禄10年(1567年)将攻下的叶山城城下
町的名称,从井之口改名为岐阜,并将居城从清洲城移至岐阜城。而后,以拥立足利义昭
成为接任幕府将军的名义开始上洛,爆发上洛之战,也成了战国时代唯一一位完成上洛的
大名。
足利义昭顺利成为幕府将军,但是京都已在信长的掌控之下。义昭利用为了消弭信长的势
力,便利用信长四处争战的机会,向各地大名发出讨伐信长的要求,形成了"信长包围网"
。包围网直到元龟4年(1573年)甲斐国的武田信玄病逝,才渐渐瓦解。而第三次包围网也
在天正6年(1578年),上杉谦信的骤逝下失败。
在这期间,信长往返京都和居城岐阜城,便修筑位在中途又滨临琵琶湖的安土城,于天正
4年(1576年)将居城从岐阜城迁往安土城。
打从永禄5年(1562年)就与织田信长缔结缔、建立清洲同盟的松平元康(德川家康),随着
织田信长四处征战。眼看武田家及上杉家的势力削弱,信长一统天下的目标不远了,却遭
到家臣 - 明智光秀的叛变,夜袭投宿在京都本能寺的信长,信长焚死,其儿子织田信忠
也被铲除。安土城遭受织田信雄放火烧毁,日本史上第一名城就此消失。那古野城也就在
天正10年(1582年)的本能寺之变后废城。
丰臣秀吉,生于天文6年(1537年),殁于庆长3年(1598年),年幼时的名字为日吉丸,出身
于尾张国爱知郡的农家。最初是以木下藤吉郎的名字,在今川氏之下的松下之纲担任家臣
。今川氏凋落之后,以打杂男朴(小者)的身份,成了织田信长的家仆。秀吉结婚后从妻姓
,改名为名为木下秀吉。
秀吉在织田信长手下,可说是一路平步青云,从帮信长拿草鞋的家仆,到元龟元年(1570
年)第一次信长包围网的金崎之战中,成了保护信长安全撤离的殿后军一员。同年,秀吉
在姉川之战建功,信长赐予苗字"羽柴",称为羽柴秀吉。
本能寺之变发生的那一年,四国、北陆、北信浓、上野,都还陷在战事之中。倒是消灭了
骏河国的武田氏,信田将骏河的领地交给德川家康,并指派明智光秀在安土城负责答谢及
招待家康。由于攻打备中国高松城的羽柴秀吉发出增援需求,信长随即变解除光秀的接待
职务,并命其前往援救。没想到却进军京都,突袭本能寺。
光秀派使者向正在与秀吉对峙的毛利辉元,却被秀吉抢一步拦截。在毛利辉元不知情之下
,斡旋议和,率领部队在10日内,急行军200公里回到京都。秀吉一路拉拢信长旧属,讨
伐明智光秀,爆发山崎之战(又称天王山之战),大败措手不及的明智光秀,也乘机控制京
都一带。如此迅速的行动,被称为中国大返还(中国大返し),或备中大返还。
天正11年(1583年),秀吉兴建了大阪城,成了秀吉的居城。秀吉原本觊觎的是征夷大将军
一职,以掌握实权、统领各地武士、号令天下,但由于遭到信长流放的最后一任征夷大将
军 - 足利义昭,不愿意收秀吉为犹子,秀吉只好将目标转移至关白。天正13年(1585年)
,秀吉让前任关白 - 白近卫前久任自己为犹子,逼迫时任关白 - 二条昭实让位,以就任
关白。甚至为了拢络德川家康,利用联姻关系将妹妹 - 旭姬嫁给家康,也让家康向自己
称臣。天正14年(1586年),天皇赐姓丰臣,成了丰臣秀吉。
天正18年(1590年)的小田原之战,秀吉率领大军包围小田原城,北条氏败亡。期间丰臣秀
吉下令伊达家派兵协助攻打小田原城,然而伊达政宗欺骗秀吉,部队延迟出发。原本秀吉
有意将伊达政宗处死,政宗和部下全身穿着白色装束,自动请降以表忠诚和谢罪,获得秀
吉原谅。至此,一统天下的大业,已经完成。
之后,秀吉将关白让给了外甥丰臣秀次,改自称太合。一直到今日,太合始终是丰臣秀吉
的专称。
后期开始入侵朝鲜,以进攻明朝。但多次进军,朝鲜在明朝的支援下,攻势终究受阻。在
庆长3年(1598年),丰臣秀吉在伏见城突然逝世,日军才逐渐从朝鲜撤军。
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称霸日本的时代,称之为安土桃山时代,这是以他们的居城 - 安土
城及桃山城(伏见城)为名。之后则是德川家康的江户幕府时代,直至明治维新才结束。
德川家康出生于三河国的冈崎城,生于天文11年(1543年),殁于元和2年(1616年) ,幼名
松平竹千代。松平氏所领的三河国,夹在势力强大的两个大名之间 - 尾张的织田氏,以
及骏河的今川氏之间,以致竹千代,从小就被送到织田家当人质,而今川氏打败织田氏后
,又被今川氏夺去作人质,以控制冈崎城,且改名为松平元康。
直到永禄3年(1560年)的桶狭间之战(桶狭间の戦),织田信长击退拥有骏河、远江、三河
的东海道大名 - 今川义元,使得今川氏势力没落。效力于今川氏的松平元康,仍不断出
兵骚扰织田氏,识到今川氏败亡后,与织田信长缔结清洲同盟的军事同盟,再次改名为松
平家康。更在永禄9年(1567年)称自己是清和源氏及新田氏的后裔 - 得川氏,改名为德川
家康。
信长与家康之间的结盟,是战国时期维持时间最长的盟约。天正10年(1582年)的武田征伐
后,甲斐、信浓、骏河、上野诸国划入织田信长的势力之中,其中骏河国赠与给德川家康
。3个月后发生本能寺之变,信长的死讯陆续传到各国,引发武田旧领的反叛,各国陷入
暴动危机。当时家康正在摄津国、河内国、和泉国交界的堺市,在服部半藏与茶屋四郎次
郎的协助下,穿越伊贺返回三河,免于危难,后称神君伊贺穿越(神君伊贺越え)。
本能寺之变后,羽柴秀吉迅速赶回京都,击败明智光秀后,成为最具威望的织田氏家臣。
但是织田信长的次子 - 织田信雄,与德川家康联手对抗,使秀吉在小牧·长久手之战中
挫败,秀吉转而采取议和的外交手段,利用联婚手段使家康臣服。最后,德川家康还是向
秀吉称臣。
关白丰臣秀吉在攻下小田原城、统一日本之后,德川家康转封关东,改建江户城为居城。
丰臣秀吉病逝,6岁的丰臣秀赖继承,并由众家臣负责辅佐。由于其他老臣渐渐对家康心
生不满,便在庆长5年(1600年)于美浓国关原地区爆发了"决定天下的战争(天下分け目の
戦い)"的关原之战(関ヶ原の戦い)。
关原之战,德川家康取得了统治权,成为了霸主。庆长8年(1603年)家康创立德川幕府,
就任征夷大将军。庆长19年(1614年),家康下令各诸侯准备攻击大阪城,于隔年,在大阪
夏之阵中,德川军取得胜利,丰臣秀赖切腹自尽,丰臣氏正式灭亡。
清洲城为尾张国的政治中心。关原之战后,德川家康与丰臣氏的关系紧张恶化,尾张国成
了双方对峙的东海道一大防卫线。然而,清洲城的规模不足以容纳大规模的军队,临近五
条川的地势地洼,常受到洪水袭击。于是,家康从名古屋、古渡、小牧中挑选了名古屋,
建立新城,并且迁府名古屋城。
庆长15年(1610年)、发出天下普请,号召筑城名手,召集20位大名前来协助兴建,负责石
垣工事,清洲城则被作为名古屋城的筑城材料。
.20位大名及居城分别为:
前田利光 - 金沢城 / 金森可重 - 高山城 / 浅野幸长 - 和歌山城 / 池田辉政 - 姫路
城 /
生驹正俊 - 高松城 / 蜂须贺至镇 - 德岛城 / 山内忠义 - 高知城城 / 加藤嘉明 - 松
山城 /
福岛正则 - 广岛城 / 毛利秀就 - 萩城 / 细川忠兴 - 小仓城 / 竹中重利 - 高田城 /
木下延俊 - 日出城 / 稲叶典通 - 臼杵城 / 毛利高政 - 佐伯城 / 黒田长政 - 福冈城
/
寺泽广高 - 唐津城 / 锅岛胜茂 - 佐贺城 / 田中忠政 - 柳川城 / 加藤清正 - 熊本城
本丸东边的内枡形虎口内,搦手门 - 东二之门对面的巨大石块,传闻加藤清正接到修筑
天守阁石垣的命令后,率众拉至天守阁,因而有清正石之名。但其实此处是由黑田长政担
当,非加藤清正,而清正石仅是一个通称建物中残留的巨石的通称。
由于名古屋城的规模巨大,又由多位大名一同建筑,为了避免彼此搞混运来的石头,除了
绘制名古屋御城石垣绘图,区分各个大名的担当区域,在石材上也会雕上刻文,以免错拿
引起不必要的争分。
内堀的壕沟已经干涸无水,名古屋城采用的是平底面的箱堀。
二之丸庭园内有清正石率众拖曳巨石的雕像。另外从加藤清正石引きの図也可以发现,加
藤清正是站在巨石上引领搬运。重上加重,底下的劳役肯定不是滋味。
庭园另一个事件遗迹,已经是江户幕府末期关于倒幕派与佐幕派的事件,发生于庆应4年
(1868年)大政奉还后,尾张国第14代藩主徳川庆胜收到天皇的勅书,对麾下佐幕派进行镇
压,斩首多名重臣及藩士。
自庆长15年(1610年)开始筑城,两年后竣工,从此成了幕府御三家 - 尾张德川家的居成
,至今已超过400年的历史。中间虽然历经战火摧残,重建后被归类为外観复元天守,其
规模仍是让人赞叹不已。
附带一题,二之丸广场每天都会有名古屋武将队的成员轮流出阵与民众互动。扮演的武将
有战国三英杰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还有加藤清正、前田利家、前田庆次,
他们都是尾张国与三河国,都在现今的名古屋市内,也都是君与臣的关系。
我们望见广场上大排长龙的名众,起初还以为是时代剧的演员来此扮粉丝见面会呢。很幸
运,星期六这天是由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出阵,现场热闹非凡,当地人比游客更热衷于与
他们合照。
一圈逛下来,肚子也饿了,离开名古屋城前,合掌村错过的章鱼烧,可不能再次错过。点
了份柚子胡椒口味的章鱼烧,在户外展示募捐的金𩾇旁,慢慢享用。
当然不忘在西之丸内的综合案内所,蒐集百名城的章印。第一座城池,名古屋城,拿下~
2016.02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