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京都樱雪【三八】东大寺-二月堂

楼主: polesirius (ff)   2016-03-10 12:18:16
~※ 东大寺-二月堂 ※~
图文网志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387741759
参访过“东大寺大佛殿”,我由殿前笔直参道原途归返,从“中门”回廊的
另一边角离开。多数观光客这样便算结束此处旅游了,不过根据地图的标示,寺
院东侧其实还有些重要堂舍,对这古寺感到意犹未尽的我,自是随着步径的指引
,往那儿探去。
步径起始的丘坡,有个群狮相互背倚踞立的石雕,底座还饰了象形刻花,不
知是什么来历。旁边那尊从“大佛殿”便能望见顶尖的“相轮”倒有找到资料,
是近代大阪博览会为重现当年“七重塔”风华之作,只惜展期过后便拆除了,仅
留下这圈环串接、耀芒指天的金灿塔尖。
再往里走,便能看到其实比“大佛殿”还要古远的“钟楼”。它与“南大门
”一样,皆为“镰仓时代”的复建之物,柱椼呈现的质感相当拙重,其间的穿插
榫接也不带花巧,将楼体的炫扬留予脊簷的飞挑。跨步行近,我望着梁下悬钟,
铜绿色的它仅管没有繁复刻纹,却比楼身还弥足珍贵,因其历史可追溯至“奈良
时代”,承载了此院超越千年的荣枯兴衰。
端详一阵后,我沿着被石灯笼列饰的阶路朝东而行,本以为这区应皆是僧人
的清修所了,但很妙的是居然出现一间小杂货店,店门还醒目放了橱柜贩售鹿仙
贝。或许因着此店存在,鹿儿们也聪明地在这结群徘徊,等候可趁之机。然牠们
失算的是,大部分观光客根本不走此路啊。
可是看着众多水汪大眼纷盯向我的期待表情,原没打算花这无谓钱的心也动
摇了,于是停下匆匆赶路的步伐,跟老板比画买了一綑。老板是位慈祥老伯伯,
看样子应是跟鹿儿交手多年了,他将我招去用背挡着,偷偷摸摸从柜里摸了仙贝
出来塞进我手里。
但鹿儿们也不是省油的灯,看到我走到店门就开始备战了,齐同转头紧盯着
我,顿时有种肃杀气氛开始酝酿。然我虽有打起精神提防,但还是把牠们那鹿为
食亡的攻击性看浅了,才一转身撕开封綑的纸绳,便见群鹿如狼似虎朝我冲锋,
或扑击、或顶撞,团围着完全封死我的行动。
可是在这紧要关头,偏不知我在手拙个什么劲,搞半天都没法把纸绳撕离、
单独抽出一片,鹿儿们看到我拎着整叠仙贝便像嗑过药般都疯了。狼狈之际,我
看到老板拼命往旁挥手,像在阵后摇动令旗要我迂回奔绕,拖乱敌军攻势。
于是我也战魂上身了,闪电递出一片诱引敌人目光后,便返身蹬跃奔向边侧
,开始脚踩七星步法、虚实晃摆,避脱鹿群杀阵。如此散解围拢之危后,的确较
有出手余裕,我左一弹身擎指、右一矮腰探掌,飞速于跑动中用仙贝攻抵还招。
就在这样电光火石地奔绕中,战局瞬间有了分晓,喂完仙贝的我扬眉翻出空
荡双手止住鹿群攻势,但一抬眼往前看去,路边已有不少游客瞪愣著脸,好似被
我刚刚的花俏表演惊呆了。我只好端上若无其事的表情,隐藏气喘吁吁满身是汗
的狼狈,假作本人仅是路见抢食顽童、随兴出手小惩大戒,然后转身翩然逸离。
可是当瞄到他们也掏出仙贝打算喂食,就不禁又停了步,奸笑起嘴眼打算看
好戏,毕竟那群鹿儿如此凶残,没大爷我这敏捷身手根本自找死路啊。但事态的
发展让我愕然,也不知是刚刚一轮稍止了点鹿儿之饥,还是这么大票人马分散了
牠们注意力,眼下完全是幅祥和画面,小鹿们乖巧仰望,渴求地晃点着头,跟刚
刚的杀气完全两回事。这才是我原本预期的啊,当时还天真把相机准备好,打算
边喂边录影,结果现在机身全是口水,差点被这群饿鬼当食物吞下去。
啼笑皆非地跟令人又爱又恨的鹿儿说再见后,坡径终于行抵一方阔地,也就
是地图所指的另区参访点。其边处诸多殿舍环列,左侧是四方叠簷宝顶的“四月
堂”,模样小巧,再过去被院墙闭锁的,为敬奉祖师“良弁僧正”的“开山堂”
,是少数存留的“镰仓时代”建物。
望向正面,一栋略微架高的矮屋横踞,外表看似无华,但其实亦是珍贵的历
史遗迹。这又被称作“三月堂”的“法华堂”结构颇为特别,庑殿顶的正堂筑于
古远“奈良时代”,歇山顶的礼堂则复建于“镰仓时代”。本是分立的厅殿在复
建时被接并,但工匠没有为了省事以巨簷将两者覆罩,掩去可能的破绽,而是花
了巧思将簷面串连起来,成就如今的模样,因此不同年代的建筑工法并陈,窗门
样式的排列对比都成了值得玩味之处。至于为何被称作“三月堂”?是因过去“
法华会”皆于农历三月在此固定举行,但方才那座“四月堂”是否也为相同逻辑
,就没见到资料佐证了。
再往阔地的对处走,那高踞于坡顶的便是此区重点“二月堂”,数座石灯笼
及碑柱聚立在径道边,与几株尚正粉艳的樱树将堂殿缀掩。迈步趋前,我抬首端
望,丘坡上斜廊陡梯两侧旁绕,草坪间小巧神社朱红趣生,“二月堂”的身姿则
是于中悬架而起,有着浑然天成的睥睨气势。
它是双层结构,能见底楼齐列的斗栱前探出跳,支起上方正殿环廊,我一面
望着檐线的挑扬,一面踏阶而上。阶边拓出的小院很别致,石灯列柱密集成林,
与错岩植树衬和一起便成静幽庭园,而一线泉水从高阁涓细飞坠,击出清冽音曲
,看似毫不经意,又像缜密思考后的配置,很引人伫望。
续往上,我来到二楼堂殿旁。这里设了座以唐破风华丽勾显的手水舍,簷边
椼架有云纹镶缀,簷口悬鱼镂雕细腻,亭内水泉则用瓣缘铜盆盛起、蟠龙护围,
是很少见的贵气配置。这样的费工或许跟此堂起源有关吧,它是“修二会”于农
历二月举行“取水节”仪式的处所,因此与水的关系密切。
转身望向殿侧,这儿暗褐拉门接并,有铜绿纹片镶饰,簷下挂展了许多已字
迹斑剥的奉纳牌额,显得古朴。顺着廊下悬缀的圆胖雪纸灯笼,我转向堂殿正面
,这儿列灯式样一转,幻作暗铜的六角翻叶风格,且越往中镂雕越是华炫。行于
其间,便像百花迎风艳展,摇曳生姿。
堂内敬奉的为“十一面观音”,但却门栅紧掩,似需遇上合宜时节,才可得
见法相,因此我仅能支倚环廊,将视界转向殿外。在这儿,我望见方才行上的步
阶反指坡下广场,被围墙遮挡的“开山堂”此时现出形貌,其式样简朴,以隐晦
姿态匿于“四月堂”领首的房舍群,随其折曲没入茂林。林后,是“大佛殿”屋
脊的犄角缀饰耀闪著光芒。
再将视线稍转,另侧的斜廊之外,有大片粉樱在坡间碎点绚丽,它揉凝了天
林之间的界线,也将被阴云郁抹的天色掺流些许欢悦。而更远处难辨其形的屋舍
,应就是奈良市区了,忍不住想,若将时空倒返千年,或许望见的便是古都曾经
的繁华。
俯瞰著辽远寺林,漫步在静寂回廊,有时在簷下停伫,怔望着流泉在石灯岩
台跌坠,许久,我才踏阶而下,离开了“二月堂”。日本神社通常都与寺院相依
伴,这里也不例外,与“三月堂”对望的便是座“八幡宫”,长廊与殿舍串接,
难分主副。然其布局究竟为何,此时也不重要了,毕竟苔染石灯笼互立、斑樱碧
树拂掩墙簷便是幅美景,勾人心弦。
此时突然觉得,相较于名声远播的“大佛殿”,我更喜欢“二月堂”这里,
毕竟此地少了涌聚游人,清显了属于寺院的静幽,而苍茫天色下的点点花艳,蓊
郁林荫间的鹿儿闲憩,更是种共鸣入心、无法止息的悸动,至今难以忘怀。
作者: pommedeterre (pommedeterre)   2016-03-10 12:30:00
喂鹿那段好像在看武侠小说
作者: jxmd (熊熊)   2016-03-10 12:55:00
我也是3/8去得,没留下看晚上七点的修二会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