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焦点影人:滨口竜介” 篇 by北影策展人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6-05-28 11:43:37
“焦点影人:滨口竜介” 篇 by台北电影节 策展人 郭敏容
http://goo.gl/60w0Hh
昨晚接近半夜一点的时候,爬起床看317分钟的《Happy Hour》。
“今天晚上大概会失眠吧,那还不如看电影到天亮。”然后,一直想/需要重看这部片,
也正好是对的时候。看了一个小时,调呼吸,也终于累了,回到床上深眠,早上再把影像
档的第一段看完。
第一次看《Happy Hour》时,是凌晨四点开始,突然醒来就睡不回去了。也突然觉得此时
适合看这部长片,当时已经拿到试看连结好一阵子,但想到五个多小时,就一直拖着,那
次以为看一看就会感到疲倦回头睡觉,结果一直看到结束。结束时还想:不要停。因为想
要陪这四个女主角继续过生活。看完片,忍不住在脸书上留个记录,想说还要多久后才能
跟大家分享是这部影片啊。
邀片的时候,原本是出于好奇,询问制片公司能不能多提供一些导演的前作,毕竟滨口竜
介不只是在台湾完全没听过,在国际影坛上也没太多资料可查询,当时这部片在卢卡诺影
展做世界首映,停留短暂没机会看到,碰到的人说:这部片非常好看。
“五个多小时啊。”
“哈哈,是啊,不会后悔。”
“这导演是谁啊?”
“嗯...好像拍过一些片吧。”平常像是数据库的人,也说得很没把握。
制片公司寄来连结,从他的第一部长片《暗涌情事》(Passion)开始看:他一直在处理
的人群关系,人在社会共识下的压抑和逆反:人的秘密、爆发、难堪,在这部片的第一个
重头戏生日晚餐,就精彩的呈现。这部片餐桌上的爆发,房间里的来去、错过、彼此猜心
,都可以在后来的作品看出发展。这位在东京艺术大学研究所师承黑泽清的导演,在《暗
涌情事》这部毕业作品发表时,在国际影坛算受到不少关注。因为《暗涌情事》的成功,
他有机会拍较具规模的商业制作,日韩跨国合制的《景深之中》(The Depth)就是这样
的首次尝试。这部片是属于较不滨口的模样,也在此之后,他发现他无法跟主流模式的预
算管控、演员主导等思维下达到创作自由,对作品是种伤害,决定了从此走独立制片的道
路。
我接着看的是《亲密》,也是一部长达255分钟的电影,这部片除了滨口对关系、创作与
生存的继续摸索外,借由拍摄剧团决定角色、筹备的过程里,从摄影机拍摄演员,拍摄角
色所呈现的人际关系,再带入他对肢体的尝试,人所受社会的压抑、人与人之间的暴力,
演员的身体是如何呈现,互动。滨口和这群参加演员课程的学员在工作坊拿着剧本一同讨
论、修改三个多月,他说,虽然很短,但他在其中所得到的经验,对他之后的电影制作有
着极大地影响,即使并非明星、非专业的演员,他们在摄影机前所呈现的光芒,让他从商
业电影的取舍间解放出来。
染谷将太演的“短片”(54分钟)《触不到的肌肤》,英文是Touching the Skin of
Eeriness,日文直翻是“触碰到不舒服物体的肌肤”,是一部试着在对白与肢体间找到呈
现沟通、试图用动作来叙事,我自己觉得像是部舞蹈电影,很有意思,这是未来滨口将会
和同批演员合作长片故事的前传和“预告”,希望导演很习惯和非职业演员的合作后,会
再遵守他和这些职业演员的约定,有天会再回来拍完这部长片。
这个时候的我,已经决定要做滨口竜介的专题了。虽然对他的文字资料了解还是付之阙如
,虽然他的影片一部317分钟,另一部255分钟,虽然他没有什么可以拿来背书的影展得奖
记录(除了势如破竹的《Happy Hour》,再怎么好看,以这样的片长,在影展得到观众票
选奖真是太出乎人意料),而当时制片导演还在跑影展、日本忙上映,也没办法多帮我们
提供导演的背景,于是从网络上找到的长篇日文访谈,用google翻译判断哪篇对导演介绍
比较多,再请人帮忙发翻,终于有个一、两篇访谈稿,让我们多了解导演的背景和创作想
法。译稿回来时,大家读的呵呵笑,真是个幽默的人,不断的出现:“当时我不懂助导要
干什么,我又不是个讨人喜欢的人,就这样被前被欺负了,我好担心他们看到这篇报导喔
(笑)”,或“参加东京艺术大学研究所面试时,黑泽清导演跟我聊很多,我想应该会上
吧,结果还是落榜了”这种很可爱的自嘲。
然后看到《说故事的人》,我后来才知道,这部影片是他从2011东北震灾后,跟纪录片导
演酒井耕一起拍摄的“东北记录映画三部作”的第四部作品。应该是因为到这个时候我对
滨口作品的熟悉感,《说故事的人》我看了大概10分钟就开始开心的想流泪,他就是一部
好简单的纪录片呐。几个老人家坐在一起谈他们记得的故事:“我小时候听过的故事是猴
子娶媳妇,故事是这样的...”,其他的老人会对所述说的故事提出他的记忆,他小时候
的想法和长大后的解读,故事背后的警言和老人家的年岁、时代的改变,就在这述说里翻
转、重新解释,也彼此了解,另外一幅图的流传如何见证超过百年的家庭面对三次地震
...
滨口在看人,在从如此简单的述说里,把人的沟通拆解到最基本的对话,认识,而又从这
像仪式般地自我介绍,讲述,谈社会、谈历史,如此亲密,又如此宏观。
所以我兴奋的把《说故事的人》邀来了,才发现前面有三部曲,看了三部曲,我又犹豫了
:“那个...我可以再加三部片吗?”
“一次要加三部吗?”
“因为是三部曲。”
“你是说:在317分钟、在255分钟,在没有人知道的导演专题后,你要再加三部曲?”
“这个专题有染谷将太啊。”
“.......”
《Happy Hour》是滨口竜介的集大成之作。《暗涌情事》是30岁上下男女,《Happy Hour
》是四位将近40岁的女性的家庭、友情、爱情、偷情、社会压力、面对、逃脱,简单的说
:如你我般的平凡角色的生存,在日本社会的生存。人的礼数、规范、情感与理性、对于
彼此接触的重新认识与渴望、对于不可能认识他人的了然于心,对于人生继续往下没有奇
蹟的正视,这部影片长,因为导演不愿意用戏剧性(dramatic)的故事,但在每一个场景
、镜位、眼神交换、语言,都充满戏剧的张力。那让你如被催眠般的一直往下看五个多小
时,并且在这五个小时间,调整你的呼吸,看你熟悉以为平凡的人生,是如何转变的,那
一开始,都只是四个女人相约下一次出游的时间。
《Happy Hour》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看的故事,我很希望很多很多上班族能来看。电影的主
要消费群是年轻观众,以台北电影节的主要观众群分析,也是偏年轻,但我希望像这样对
剖析关系的影片,能让30、40岁代的族群看到。
如果用通俗的说法,这好像也可以说是一部疗愈系电影,但他不是用直接的温馨给你疗愈
的假象。
如果用文青点的说法,导演说他觉得摄影机的梦想,是“把把约翰卡萨维帝的情感用小津
安二郎的摄影机位置给拍出来”。
如果在三部曲刹车前的“你在想什么”,我还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是还没死透吗”的举
动,就是我发现我把这部5个小时长片的导演映后QA放在中山堂。
嗯,就这样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