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2014春西伯利亚铁路行 万里长城始于足下

楼主: STAR12 (日剧旅行王)   2014-07-04 11:02:47
图文版网志请点选以下连接
http://blog.yam.com/yipin/article/75924829
万里长城万里长, 今天我们来到北京东北郊, 位于北京市怀柔县的慕田裕长城, 一起来了
解长城的历史
长城的历史起源于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时代, 当时各个国家之间彼此战争, 位于北方的匈
奴又时常入侵, 因此, 各个国家开始修筑彼此之间的长城, 秦, 赵, 及燕国也在北方的边
境修筑长城, 抵御不时入侵的匈奴
(战国时代各国的形势)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一统各国, 并且对北方及南方的部族征讨, 建立中国第一个大一统
的帝国, 为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秦始皇将战国时代各国间的长城拆毁, 为了严防北方的
匈奴进犯, 他也开始将战国时代秦, 赵, 燕国的长城重修, 并将其连接, 形成一条西起临
洮, 东迄辽东, 拥有一万华里以上建筑工事, 自此,. 长城有了”万里长城”的称号
(秦长城的位置图)
西汉建立, 定都长安, 直到汉武帝时期讨伐匈奴前, 匈奴一直是西汉的重大外患, 因此,
从汉文帝时代开始, 便陆续的依边界修筑一条长达万里的长城, 在汉武帝征讨大宛国取得
西域后, 继续修筑长城, 汉代的长城西起大宛国(今天中亚的塔吉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东迄朝
鲜半岛的汉代长城, 除此之外, 为了避免匈奴在在黄河河套地区的进犯, 西汉在河套地区
兴建了内, 外, 中三条长城, 保障城内人民的安全
东汉及短暂的晋朝过后, 北方的部族入侵中国, 晋退守南方, 而在南北朝的时期, 北方的
部落突厥兴起, 北朝的北齐和北周都有兴筑长城, 直到北周并北齐, 隋取代北周并消灭南
方的陈朝, 统一中国后, 隋文帝开始在北齐和北周的长城基础上兴建隋代的长城以防御突

隋长城在隋代以及唐代前期对突厥防御十分有效, 唐高宗时期消灭了东西突厥后, 北方边
患已除, 因此唐代未修筑长城, 五代时期, 因为后晋丧失了北方重镇燕云十六州, 使得北
方门户洞开, 因此取而代之的宋朝并未修筑长城, 元与之后的清朝都是由关外进入中国统
治的非汉族, 因此也没有修筑长城
中国最后一个修筑长城的朝代是明朝, 明朝初期的蒙古北元(以及蒙古分裂之后的鞑靼瓦
剌), 及明朝后期东北的女真, 是明朝的两大外患, 因此从明太祖朱元璋
开始, 直到明神宗万历帝, 修筑了一条西起嘉裕关, 东迄辽宁省的虎山, 绵延万里的长城
, 另外, 为了防卫明代首都北京,在北京市外兴建了内外两道长城, 其中的内长城经由密
云的司马台与金山岭, 怀柔的慕田裕, 通过居庸关, 与八达岭, 是游人最多的一段长城,
因为明代长城修筑的时间距今较近, 再加上使用的材料较为耐久(使用石造材料). 因此现
存的长城遗迹, 大都为明代长城,
长城都修筑依地势兴建, 所以若注意前面几张各朝代的长城位置, 可以发现长城的修筑大
都是在没有山, 河天险的位置拔地而起, 若在有河流经过的地区(如黄河在山西陜西的边
界地区), 就不会兴建长城
长城的材料使用是因地至宜, 在秦与汉代, 山地使用石块, 而大漠帝区则使用泥土与芦苇
混合的材料, 明代时兴建长城如前面所叙述, 则是由官府特别烧制的石砖
长城的结构分为关隘、城墙与楼台、烽燧, 关隘通常兴建在地势险组地区, 两山之间的狭
窄处或是山海之间的走廊, 以慕田裕长城为例, 在关隘处就可以见到巨大的城门与城墙,
以及木制的城楼
木制的城楼大都用于军事指挥所
另外长城上还有一些小形的城墙与楼台, 则是有抵御阻挡的功能
长城最特别的设计就是烽燧, 为了方便传递情报, 从汉代开始, 每隔五里就会兴建一座燃
烧烟与火的风烽火台, 当敌人入侵时, 烽火台在白天燃烟, 晚上燃火, 在慕田裕长城未开
放的地区可以见到当年烽火台的遗迹
长城是人类历史上所兴建最长的城墙, 有人说是唯一可以从月球上用人眼所建的人造建筑
, 这个观点虽然另人存疑, 但是长城的历史价值, 已经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遗产, 因此,
明代所修筑的长城也在西元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作者: b891313 (大猪)   2014-07-06 08:28:00
司马台长城也不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