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国欧洲面临能源危机 威胁气候变迁长期目标
新闻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13761
新闻引据:采访、路透社
撰稿编辑:郑景懋
就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举行前,中国与欧洲正面临能源危机,专家担忧,这场能源危机可能
威胁全球对抗气候变迁的长期目标。
中国有多个省份在9月采取大规模限电,数百万用户受到影响,大量工厂被迫减产及停工
,其中又以东北地区受到的打击最严重,甚至波及了民生用电,严重影响当地民众的日常
生活。
中国这次能源短缺危机,起因众说纷纭。英国广播公司(BBC)分析,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不
少国家的疫情趋缓,经济重新开放,对中国生产的商品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助长了中国
的能源需求,也让煤炭价格跟着上涨。但由于中国严格控管电价,使得燃煤发电厂不愿做
亏本生意,大幅减少他们的供电,也因此引发了供电短缺问题。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则点出,中国与澳洲之间的贸易争端也是能源危机的因素之一
。中国官方下令禁止进口澳洲煤炭,使得大量澳洲煤炭卡在港口无法入境中国,加剧了煤
炭短缺问题。澳洲认为,禁止澳洲煤矿是中国针对澳洲要求调查COVID-19起源,所采取的
报复行动。
此外,中国的限电危机,也反映了中国为了跟上国际脚步,近年逐渐强化对能源消费的控
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前已承诺,要在2030年前让碳排放达到最高峰,并在2060年前
实现碳中和。而习近平9月也宣布停止在海外建设燃煤发电厂。
欧洲天然气短缺 曝能源结构性问题
不光是在中国,欧洲地区近期面临了天然气的供应危机。同样是受到经济从疫情中快速恢
复的影响,天然气成为了世界各国争相抢购的能源商品,也导致了欧洲天然气价格与电力
价格的飙涨。
虽然有产业人士认为,欧洲能源问题是疫情所造成的供需不平衡,可能只是短期现象,但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则指出,这暴露出欧洲能源供应的结构性问题。
天然气被欧洲国家视为是从化石燃料,过渡再生能源的关键供电来源,但在本土天然气供
应不足的情况下,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必须仰赖海运运输的进口液态天然气,以及管线输送
的俄罗斯天然气。
就在欧洲陷入能源危机的同时,不少人也质疑,这是俄国透过不供应给欧洲足够的天然气
,施压欧盟批准争议性的北溪2号(Nord Stream 2)天然气管线。
再生能源供应碰壁 燃煤发电死灰复燃
这场能源危机也突显了再生能源转型面临的困难。在英国及欧陆,今年夏天的风力比过去
较小,使得风力发电发电量低于预期。中国也因为今年以来降雨量的减少,水力发电量不
如预期。
为了化解能源危机,中国第二大煤炭产地的内蒙古地区,已经有超过70座矿场被要求要将
年产量提升将近1亿公吨。
全球能源监测组织(Global Energy Monitor)的煤炭计画主任席瑞尔(Christine Shearer)
表示,对中国能源紧缩的担忧在于,这显然将强化支持煤炭的主张,认为再生能源的转型
过于快速。
英国也在上个月重启了一座旧燃煤发电厂;欧盟部分国家也正在考虑延长化石燃料发电设
施的除役时间,来避免出现能源短缺问题,这也是对欧洲能源转型的进展带来了一次打击
。欧洲去年首次达成再生能源供电比例大于化石燃料的里程碑,有38%的电力来自再生能
源,化石燃料的比例为37%。
能源危机威胁气候进展
就在中国与欧洲接连面临能源短缺危机的同时,全球将近200个国家,即将在10月底在苏
格兰格拉斯哥,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26届缔约方大会(COP26)。有专家担
忧,气候峰会想要推进的进展,可能因此受到威胁。
像是欧盟在2019年所提出,要在2050年达成碳中和的“欧洲绿色政纲”,已经有部分欧盟
国家的领袖表示,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短期行动计画,解决消费者负担的电费不断膨胀的
问题,可能不会支持绿色政纲。
欧洲气候智库E3G的计划主任费雪(Lisa Fischer)表示,很多决策者对于社会的反应感到
慌张,但砸更多钱在化石燃料上不是解决方法,一些短期的解决方案,正与长期的永续目
标背道而驰。费雪认为,较好的方式是加速资助再生能源的部署,以及提升能源效率的计
画。
弹性因应短期危机 长期目标需坚持
尽管如此,有部分专家认为,这场危机还是可能让一些国家的领袖,在气候峰会上选择走
一条较为艰难,但更有回报的道路。
即将主办气候峰会的英国,虽然重启了部分的燃煤发电厂,但日前也宣布将在2035年达成
能源部门的去碳化,比原本的计画提早了15年。
智库“恩博气候”(Ember Climate)的欧洲计划主任摩尔(Charles Moore)表示:“气候会
议即将举办,大环境显示出依赖化石燃料带来的极端负面影响,对我来说,我认为这足以
促使一些还在观望的国家,加强投入到再生能源。”
中国与欧洲的能源危机,对全球对抗气候变迁的行动带来了威胁。而即将举行的气候峰会
,将成为一次检视各国领袖对抗气候变迁决心的机会,考验他们能否能在危机中,坚持再
生能源的长期政策,以及永续发展的目标。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十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标题选用"新闻",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