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立陶宛退出 专家:中国17+1机制恐无以为

楼主: deepdish (Keep The Faith)   2021-04-06 08:01:25
标题: 立陶宛退出 专家:中国17+1机制恐无以为继
新闻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490455
立陶宛外交部长林克维丘斯透露,中国透过施压立陶宛企业的方式,
试图阻止立陶宛与台湾接近。(取自林克维丘斯推特)
https://i.imgur.com/sR50YM7.jpg
2021/04/06 05:54〔即时新闻/综合报导〕
立陶宛政府3月23日向国会提案修法,准备派遣商务代表进驻台湾,
朝向今年在台成立代表处的目标迈进。
中国在2012年成立“17+1合作”机制,拉拢17个中欧、巴尔干和波罗的海国家,
企图提高彼此的商贸往来,扩大在中东欧地区的影响力,
但由于越来越多国家对中国产生疑虑,专家质疑17+1机制能否继续运作下去。
政治分析家艾格特(Konstantin Eggert)5日在“德国之声”发表题为
“立陶宛挑战中国很危险,但也很聪明”
(Lithuania's challenge to China is risky, but clever)
的评论文章,指出“17 + 1”更广为人知的身份,
是中国在其“一带一路”倡议中推动大规模基础建设计画工具。
在欧盟与中国达成全面投资协定之后,立陶宛拒绝中国,
并寻求与台湾建立贸易关系,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举动。
艾格特指出,立陶宛以其跨党派外交政策为傲,
强调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重要性,和有原则的反威权主义。
立陶宛人喜欢称自己的国家为“前线国家”(front-line state),
对抗普廷总统领导的俄罗斯和卢卡申科领导的白罗斯。
尽管立陶宛人口不足300万,却为乌国军事人员提供培训和医疗服务,
坚定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也是俄国反对派移民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这种立场经常让人侧目,尤其是在欧盟。
许多人会问,
“为什么一个中等所得的欧盟小国如此热衷于挑战俄罗斯和中国这样的大国?”
艾格特认为,立陶宛人从历史汲取教训,尤其是在20世纪,
立陶宛和邻国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都在前苏联独裁者史达林的铁蹄下失去独立地位。
立陶宛人因此学到:
在与威权政权打交道时,尊重是主要的政治筹码。
如果想要被尊重,就必须坚持立场,并做好牺牲的准备。
艾格特指出,立陶宛“弃中保台”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目的是激怒北京使其施加报复。
如果中国政府决定在贸易领域“惩罚”立陶宛,
立陶宛的出口商可能会从以往转向新市场的经验中获益。
此前,普廷对欧盟生产的食品实施进口禁令,
以报复欧盟在俄国并吞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战争后对克里姆林宫实施制裁的决定。
另一方面,立陶宛也希望,做为波罗的海国家在北约最重要的盟友,
美国会注意到它对中国的坚定立场。
拜登政府正在制定其中国战略,似乎与前总统川普的战略没有太大区别。
面对来自中国的挑战,北约其他盟国迟早要形成自己的立场。
面对中国咄咄逼人的全球恐吓策略,
立陶宛树立了欧洲罕见的坚定和愿意放弃物质利益的榜样。
借此,立陶宛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其政治分量,并赢得华府的关注。
立陶宛外交部长林克维丘斯曾透露,中国透过施压立陶宛企业的方式,
试图阻止立陶宛与台湾接近。
他在接受德国媒体访问时,还批评“17+1”机制的好处不符期待,
甚至带来反效果,导致欧盟容易被分化,应对中国最好的办法,
就是欧盟27 个成员国团结一致。
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The Polis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中国专家诗丽娜(Justyna Szczudlik),
和柏林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专家卡拉斯可娃(Ivana Karásková)一致指出,
尽管中国大肆宣传“17+1”机制为双方带来好处,
事实上中东欧国家对中国的依赖度不高,
最近发现中国的投资和出口承诺并未兑现,
加上隐匿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
在网络安全、对香港民主的镇压等方面,
让越来越多国家对中国的疑虑渐深,进而对“17+1”存在的必要性提出质疑。
倘若中国不愿改变作为,“17+1”合作机制将很难持续运作。
作者: BAITER (晴)   2021-04-06 08:03:00
改不改作为都没差吧 立已经是NATO成员国 主要潜在敌人就是俄 历史上苏立又有宿怨 立现在的领导高层就是决定采取这样的外交和国防政策了 但是福是祸 立自己要承担 没人知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