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各觅志同道合对象 惹忧“专制vs.民主”同盟角力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1-04-04 07:24:07
标题: 各觅志同道合对象 惹忧“专制vs.民主”同盟角力
新闻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life.mingpao.com/general/article?issue=20210404&nodeid=1617474229925
现实主义看竞争 中美防意识形态冷战
https://i.imgur.com/3ji0q3E.jpg
左图为身兼中央军委主席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9日在北京向解放军和武警代表强调
当前中国安全角势不稳。右图为美国总统拜登3月25日在白宫开记者会,形容中美竞争是
“21世纪民主与专制之较量”。(法新社/资料图片)
https://i.imgur.com/8owPF5l.jpg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左)上月23日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右)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碰
手打招呼。后者在当日会晤中表示,中俄等专制国家正在挑战国际秩序。(路透社)
【明报专讯】
美国近年将对华关系定调转变为“战略竞争”,但具体上以何种形式跟中方交手尚无定论
,其一关注点是意识形态角力,中国学者早已担心有此趋势,到拜登上月形容中美竞争是
“21世纪民主与专制之较量”后再受西方舆论重视。有中美关系专家认为,犹幸目前全球
决策者多按现实主义来制订政策,意识形态最多只是手段而非目标。惟也有学者悲观认为
,中美走向新冷战是结构性现实,欧洲以至其他国家无法逃避。
拜登:中美“21世纪民主与专制较量”
“这是21世纪的民主政权与专制政权之较量。”拜登上月25日任内首场记者会谈到中国和
俄罗斯时抛出这论述,形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跟俄罗斯总统普京都相信“专制统治是未
来潮流,民主体制无法发挥作用”。
拜登及其团队原已强调要跟在民主和人权等价值观“志同道合”的盟友和伙伴合作,上月
印太和欧洲外交攻势已体现这点。另一边厢,中国加强拉拢俄罗斯、伊朗和匈牙利等被西
方视为专制或有此倾向的合作对象,《纽约时报》为此发表题为“专制政权的同盟?中国
想领导新的世界秩序”文章探讨。
上述变化令美国外交决策圈更关注中美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潜在角力。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
(AEI)学者库珀(Zack Cooper)和布兰兹(Hal Brands)上月的受注目《外交政策》文
章指,华府或只有到中国政权失败才算胜出中美竞争,警告中共或认为由民主大国或价值
观主导的国际体系属其存亡威胁,故寻求更全面修正。同月另一篇《外交事务》文章,二
人更表明“中美对立是价值观较量”,华府须更重视结合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
香港岭南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泊汇向本报称,中美会否走向意识形态对立的地步,完全视
乎由谁去解读双方的战略竞争,目前拜登政府由务实的现实主义外交决策者去运作,欧洲
大国亦然。他表示现实主义者认为竞争是受中美力量变化所驱动,故不会视中国和西方关
系由意识形态对立来定义。他承认布兰兹等部分美国现实主义学者呼吁采取意识形态竞争
来提高美国战略地位,但在主张意识形态对立“并非目标、只是手段”,用以在国内外动
员应对力量竞争。
高敬文:两极秩序已成结构性现实
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教授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早前向法新社称
,世界正迈向两极秩序和新冷战,又表示民主政体如今在新疆、香港以及中国人权问题上
建立“神圣联盟”。他接受本报访问时维持悲观预测,称欧盟主流意见认为世界是迈向多
极而非两极秩序,但欧盟高度意识到需跟美国更密切合作来抗衡中国,保留对华筹码。他
直言,倘若中方持续向台湾、南海声索国和日本作军事施压,欧盟难以跟其合作,进而难
以推动多极世界——贸易和人权议题情况一样。他又指中方持续攻击普世价值和“西方民
主政体”,变相动员反华的欧盟公众舆论。
他不讳言恐怕美国(与西方)跟中国的新冷战和两极秩序已变成结构性现实,“没有欧盟
或其他地方的国家可以真正躲避……但到头来,新冷战总比新热战好吧?”
有关中美战略竞争会否走上意识形态角力的忧虑,可追溯至特朗普政府强调区分中共和中
国(人民)等论述,外长王毅去年7月更斥美方“蓄意挑起意识形态对立”。数日后时任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演说再质疑,中共从未忽略中美在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基本差异,表明
华府今后同样不能忽略这点。
这说法引起中国外交圈子警惕,北京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去年10月撰文,
探讨防范中美意识形态之争加剧,直言中方只能靠自身单方作为来防范新冷战风险。他强
调不搞意识形态之争是中方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战略原则,拥有维护有利国际环境、减
少国际合作政治障碍、增强国际战略信誉和防范陷入新冷战等战略意义。
张泊汇:务实约束战略竞争成关键
张泊汇则提醒,另一重要因素是中美双方“能否以务实方式约束和管控其战略竞争”,如
果做不到,竞争中不自觉地浮现的意识形态因素将成为“自我实现预言”,然后成为战略
对立的真正驱动力。他相信中国和西方领袖都意识到这危险,又强调中国战略家大多通过
现实主义视角看待中美战略竞争,“现实主义者永远相信竞争和合作可以共存”。
明报记者 周宏量
美智库学者:华府外交须结合利益价值观
前文提到的美国学者库珀(Zack Cooper)曾任华府国安官员,现同时是美国跨党派跨大
西洋国安倡议团体“保卫民主同盟”(ASD)的联席主任,该组织此前主任是现白宫国家
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资深主任罗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二人去年底曾在《外交
事务》网站撰文,强调民主价值观是美国的竞争优势。他接受本报专访时强调,华府外交
政策须结合利益和价值观(意识形态)。
盟友各有所需 华府须融合力量原则
库珀强调,美国在信息传递“融合利益和价值观”至为关键,若只焦聚于其中一点,就有
可能失去重要盟友或伙伴,例如谈论对中国活动的关注时,欧洲较受共同的价值观影响,
但部分亚洲国家会出于共同利益而更积极地合作,故拜登团队要取得成功,融合力量和原
则将非常重要。
但他承认,中国拥有的经济筹码比苏联多得多,因而构成更大的经济和科技挑战,但北京
带来的意识形态挑战或不及莫斯科,这点是令当前中美竞争看起来不太像冷战的其一方面
。他强调,美国若要在这场战略竞争中取胜,就须采用新的竞争方式。
美英欧俄“定义中国” 折射意识形态观点
西方如何看待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挑战,可从其对中国的战略定义一窥究竟。美国自特朗普
时代起将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者”(strategic competitor),欧盟前年报告定调中国
在科技领导地位属“经济竞争者”(economic competitor),但在管治模式上则是“体
制对手”(systemic rival),英国上月发表的《综合评估》则形容中国是“体制竞争者
”(systemic competitor)。这些字眼看来近似,但背后语境颇有差异,反映美英欧在
对华政策涉及意识形态的观点。
香港国际问题研究所秘书长陈伟信向本报剖析称,美国强调“战略”一词,反映在其眼中
这场竞争属全方位,故须动员全国上下来协调制订整体战略回应,从这角度来看意识形态
似乎不是关键。但他指出,美国将中国定义由“战略伙伴”变成“战略竞争者”,显示不
再期望透过自由主义框架下的接触政策促成中国变化趋近,这点属意识形态判断。然而,
美国用上“竞争者”一词,显示仍不认为中美之间是零和游戏。陈伟信解释,这字眼代表
美国认为中国非要取代而只求某程度上削弱美国的地位。
陈伟信:欧视华作对手 价值观不妥协
对比之下,欧盟和英国强调“体制”一词,反映其认为中国挑战源自管治模式,属意识形
态范畴。陈伟信认为,欧盟在意识形态层面最为企硬,用上语意更强烈的“对手”一词,
比“竞争者”多出一重“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意味,即“承认中国价值观就无法承认欧
洲价值观”。
陈伟信认为,英方定义或可从英国首相约翰逊在《综合评估》公布当日的说法去理解:约
翰逊强调报告展示英国会如何“重新学习跟价值观对立国家竞争的艺术”,反映英方重视
如何用非零和游戏的方式去解决意识形态分歧,以保留弹性来跟专制政权打交道或做生意。
“中俄合作建基利益 无共同意识形态”
另一边厢,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上月访华时“借用”美国描述民主盟友关系的字眼,声言
中俄“志同道合”。但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王家豪质疑,中俄之间“没有共同
意识形态”,他向本报解释,双方合作以国家利益为主,所以中俄联合声明(第4点)特
别提到“国际社会应坚持践行……非意识形态化的多边主义原则”。他认为,中俄确有深
化战略等方面的合作,但两国倾向保持外交灵活性,成为两国建立军事联盟的最重大障碍。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十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标题选用"新闻",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