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拜登若胜选 美国外交也无路可退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0-10-22 07:29:44
标题: 拜登若胜选 美国外交也无路可退
新闻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bit.ly/31um3FE
作者:安德烈
美国民主党人拜登如果赢得了大选,复兴美国在全球的领导角色:这句话似乎暗示着拜登
打算完全颠覆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但法新社分析指出,民主党人若当选总统,也只能设法
去适应一个完全不同于昨日的世界,简单地退回奥巴马时代行不通了。
年初,拜登在美国外交杂志写到,“自从奥巴马和我离开政权后,美国全球影响力以及美
国的信誉开始减退”。他保证,若能当选,将竭尽全力做到,“美国重新引导世界”。
在几个议题上,拜登与特朗普将会有明显的决裂。
乔.拜登称,假如能够当选,在他执政首日就会让美国重返特朗普决定退出的‘巴黎气候
协定’,然后,重新加入被特朗普指责误导全球抗疫而愤然退出的世界卫生组织。
拜登还建议在他入主白宫的第一个年头,组织“民主国家峰会”,让美国民主灯塔重放光
芒。他将重申美国重视被特朗普弃置的多边主义,以及恢复被特朗普外交扭曲的与西方盟
国的关系。
这些大约比较容易做到,最难做的在后边。布鲁斯金研究学会学者西莉亚·贝林认为存在
着这样一个巨大的风险,77岁的拜登“眼中的世界如同他离开权力时的世界一样,而不是
今天的现实世界。”她对法新社表示:“世界变了! 特朗普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改变了游戏
规则。”
事实上,即便在左翼,年轻一代的智囊们也在试着改变传统学说。亲民主派的美国进步主
义中心学者Katrina Mulligan表示:“不可想象,拜登的外交将会是奥巴马外交的重版”
,在她看来,若拜登当选,其任期要处理的首先是上升的威权主义以及民主已不在向世界
各个角落扩延的重大事实。
而法国政府欧盟事务国务秘书克莱蒙·博恩警告欧盟不要过于天真,在美国发生政治轮换
的情形下,老欧洲不应该认为形势将如同特朗普未当选总统前的时代一样。他在华盛顿对
媒体清楚地表示,特朗普政治的取向和趋势,比如在国防上向欧盟施压要求其更多的参与
,在商贸问题上对中国采取更强硬态度,与中国全面对抗,只能将会以一种形式或另一种
形式继续下去。
特朗普与拜登在风格和策略上呈现明显对立外,在许多关键问题上视野完全一致。
特朗普,政治新手,试图“终结无止无尽的战争”,他没有进行大规模协商,开始从叙利
亚、伊拉克以及阿富汗撤军。
拜登,仅仅参议员就当了36年,政治负担沉重,特别是他于2003年投票赞成发动伊拉克战
争。但他后来承认这是一个“错误”,随着美国公众舆论越来越厌恶军事介入,拜登完成
了转变。因此,这位民主党人向阿富汗重新派出重兵的可能性似乎不大,他似乎更看重的
是动用特殊部队执行反恐任务。
乔.拜登是美国另一种领导层的代表,长久以来,他们希望中国在经济开放的环境下民主
化,现在在中美两国似乎投入一场新的冷战之际,他们对这一重大的主题的看法也出现了
重大变化。
从今以后,拜登不断称:美国必须对中国强硬! 显然,拜登必须对特朗普不断指责他是“
北京拜登”、他在北京面前很懦弱,容易受操纵等一系列亲北京的指控做出回应。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主席威廉-伯恩斯认为,如何处理好中美战略竞争将决定“美国外
交政策的成功与失败。”这位专家认为,拜登政府应把力量更加集中在亚洲创建同盟网络
上面,“不是为了阻止中国强势上升,因为美国没有手段,而是为了锻造和培植出现这一
力量和办法的环境。”
现在需要了解的是,与中国,同时与伊朗、朝鲜的对抗,拜登一旦当选是否借助于现任总
统特朗普开创的基础。或者,如西莉亚·贝林所警告的,拜登一如特朗普所做的,一上台
擦去前任实现的业绩,重新从零开始,如果是那样,拜登遇到的只会是一群疲劳厌倦的盟
友。
───────────────────────────────────────
学者:美实行多边主义才能助港
https://bit.ly/3dMIZop
【明报专讯】记者周宏量、甄梓铃
前美国驻港总领事唐伟康(Kurt Tong)在反修例运动方兴未艾之际卸任回国,去年7月在
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发表演说,反思美国对港政策时,提到香港证明了
作为“二线”(second-tier)议题也不能忽略,因在某时刻它们或“突然看来更重要”。
在唐伟康的演说后,香港似乎看来变得还要“更重要”,例如去年11月,美国正式就《香
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立法,为华府增加中间制裁选项,以及要求国务卿每年认证香港的自
治程度。事隔约半年,因应北京酝酿订立《港区国安法》,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今年5月底
正式向国会提交认证报告,不再承认香港拥有高度自治,不值得再享有美国给予跟内地区
分的特殊待遇。
包润石:特朗普用制裁“乱七八糟”
到今年7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下令展开废除对港特殊待遇等制裁程序,到8
月更按此宣布制裁11名侵犯人权及损害香港自治程度的内地和香港官员,包括港澳办主任
夏宝龙和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到上周美国国务院再正式引用《香港自治法案》制裁同
一批官员(只有前香港警务处长卢伟聪未有再次在列)。
但下届美国政府在对港问题的处理手法未必一样。在香港回归前后出任美国驻港总领事的
包润石(Richard Boucher)向本报称,制裁一向是美国政府和国会的惯常工具,但特朗
普政府却以“乱七八糟”(willy-nilly)的方式,每当面对问题就使用制裁。包润石相
信特朗普连任会更多使用制裁,但会扰乱曾为美国带来繁荣的全球商业模式。
包润石提醒,这不代表拜登上台不会使用制裁,只是会使用得“没那么频密和非理性”,
也会愿就移除制裁展开谈判,并尝试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管控冲突和达成协议,废除不会直
接损及美国国家安全的制裁内容。他估计拜登的政府在制裁上会更直接针对内地单位或利
益,同时给予港人和港企某些例外,但提醒北京持续干预香港的政局、司法制度和日常生
活等下,美国将继续施以制裁和限制——无论是哪党控制白宫或国会。
葛来仪:拜登势惩削港高度自治者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资深亚洲顾问葛来仪(Bonnie Glaser)则向
本报提到,拜登曾形容《港区国安法》生效是对香港自由的“致命打击”,威胁对华采取
经济制裁。她指拜登将继承特朗普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动作,包括暂停港美协议及对指
定人士或单位的制裁,但因应中方持续实施《港区国安法》,可预期拜登会以各种可用手
段去惩罚那些要为剥夺港人(高度)自治负责的人士。倘若北京因此重新考虑其处事方式
,将有机会走上新方向。
“倘盟友与美合作 事半功倍”
有份在美国创立“香港民主委员会”(HKDC)的圣母大学政治学教授许田波则向本报称,
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处理香港问题上“整体而言都差不多”,只是手法必有不同。但
她认为,最重要的不是谁入主白宫或谁可控制参众两院,而是看美国政界如何处理国际关
系,“因为如果只有想对中国强硬、想帮助香港,北京访欧洲游说,问题就解决”。
她举例指去年许多欧洲国家都不愿跟随美国对华强硬的做法,主因是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
策不但伤害中国,同时伤害欧洲和加拿大等盟友,因此只有美国实行多边主义,才能建立
有效的策略来帮助香港、约束中国。她说:“如果美国的盟友愿意与美国合作,做所有事
情都事半功倍,民主党一直强调国际同盟、与盟友合作。”
但许田波承认,北京强推《港区国安法》有令欧洲国家较愿意协助香港,例如德国对华立
场变得强硬;另一例子是“20多年来都没为香港做过任何事”的英国政府突宣布加大英国
国民(海外)护照(BNO)人士的签证权利,“大家都非常愕然”。她说:“基本上,是
因为《港区国安法》令全球走在一起。”
美阈针对香港动作
2019年
11月27日:特朗普签署《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和《保护香港法案》生效
2020年
5月27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按《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向国会提交年度认证报告,指香
港不再有高度自治,不值得再获美国给予跟内地差别的特殊待遇
7月14日:特朗普签署《香港自治法案》生效,同时签署“香港正常化”行政命令,下令
各部门展开废除对港特殊待遇的程序
8月7日:财政部按“香港正常化”行政命令宣布制裁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中联办主任骆惠
宁和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等11名内地和香港官员,禁止美国人或金融机构与该11人掌管的部
门作交易等
8月11日:国土安全部按“香港正常化”行政命令宣布,香港出口至美国的商品禁止标签
为“香港制造”,必须标签为“中国制造”,9月25日生效,后再决定延后到11月9日才生

8月19日:国务院宣布按“香港正常化”行政命令暂停或终止与香港的三项双边协议,覆
盖范围包括移交逃犯、移交被判刑者,以及针对航运入息的双重课税宽免
10月14日:国务院宣布按《香港自治法案》向国会提交报告,列出10名内地和香港官员的
制裁名单,其成员跟8月7日财政部名单大致相同,只有前警务处长卢伟聪不在列
武器停售港警影响微 制裁执行“很大疑问”
有份在美国创立“香港民主委员会”(HKDC)的美籍港人学者许田波认为,迄今华府唯一
一次有阻吓作用的行动是对11名内地和香港官员实施制裁(访问时美国国务院尚未再公布
10人制裁名单),其他行动都是只闻楼梯响,例如下令停止为香港警队提供训练或出售武
器等都影响不大。她不讳言,实际上如何执行相关制裁“始终是很大的疑问”。
“美国在香港有很大的商业利益,很多美国企业在香港,怎能够即时撤出?”许田波说:
“虽然美国表示‘不承认香港(高度)自治地位’,其实北京是否还在观察美企的动作,
如果美企真的撤出香港市场,是两败俱伤。”
西方多国现“避风港”倡议
许田波又指蓬佩奥今年确按《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宣布认证香港不具高度自治,“明年
呢?美国想不想再对香港采取行动,制裁的内容会否扩大到其他行会成员或司局长,又是
另一个问题”。
西方多国渐有声音要为港人提供类似“避风港”的收留政策,美国也不例外,许田波提到
HKDC正积极推动的《香港人民自由和选择法案》(Hong Kong People's Freedom and
Choice Act)。该法案最早由HKDC总监朱牧民今年初开始参与草拟,旨在协助那些有案底
、曾被警察拘捕的港人,目前获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通过,但距离完成立法程序仍远。
但许田波直言,即使法案获通过,也要顾虑特朗普政府倾向收紧难民收留政策的因素。美
国国务院9月底宣布新财政年度的难民接收项目计划,在专为指定国家或地区而设的特殊
分配项目首次纳入香港。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十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标题选用"新闻",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作者: ctw01 (0000)   2020-10-22 07:43:00
美中对抗是趋势
作者: gimtama (方汉声)   2020-10-24 11:34:00
香港是栽在江习内斗,跟美国根本没关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