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特朗普主义”外交留烙印 强调“国家” 挑战冷战以降国际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0-10-12 09:59:09
标题: “特朗普主义”外交留烙印 强调“国家” 挑战冷战以降国际秩序
新闻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bit.ly/33PSosg
https://i.imgur.com/LAzAzAn.jpg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左起)、美国总统特朗普、阿联酋外长阿卜杜拉,上月15日在白
宫签署《阿伯拉罕协议》。该协议标志阿联酋和巴林确认将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法新
社)
【明报专讯】
美国总统特朗普施政方式向来备受质疑,其一焦点在于主张恢复对国家作用的重视、强调
大国竞争的所谓“特朗普主义”,会否对共和党外交路线形成长远影响。共和党外交建制
精英普遍强烈反对特朗普,但部分保守派学者和特朗普政府前高官尝试为这名“非常规总
统”的理念辩解。有观察家更点出,共和党新世代的战略学者正尝试将现届政府的战略观
点融入党内外交路线,反映无论特朗普能否连任,他在共和党留下的烙印也不会轻易消除。
最新一期《外交事务》期刊以“特朗普制造的世界”为主题,尝试总结特朗普任内对美国
外交的影响。其中华府智库外交关系协会主席哈斯(Richard Haass)撰文,承认特朗普
继承的国际体系“不完美”,但强调它“有价值”,批评特朗普“在未有提供替代方案下
试图将之废除”,令美国以至世界局势明显每况愈下。他警告特朗普若连任,其对美国外
交的扰乱影响将深远到无法扭转。
共和党前高官联署数“十宗罪”
类似的美国外交建制观点,可见于数十名共和党前国安高官早前联署,力数特朗普任内“
十宗罪”(表1),表明票投拜登。较知名的联署者包括小布什任内两名副国务卿阿米蒂
奇和内格罗蓬特,以及奥巴马政府的共和党籍防长哈格尔。但同一期《外交事务》也有前
年初短暂出任白宫副国家安全顾问的薛德丽(Nadia Schadlow)撰文,试为特朗普辩解。
她批评建制精英长年存在错觉(表2),特朗普反是“经常直言不讳和有时不连贯地”提
出纠正。她宣称特朗普强调“国家”在国际秩序的作用,挑战冷战结束以降转移权力至国
际机构的趋势,不代表单方面减少美国在世界的角色,而是“标志着对别国主权的尊重”
。她又指特朗普政府在各种国际体制及惯例上采纳“对等”原则,体现于要求盟国承担更
多自身安全责任,以及高调质疑中方对美国开放市场设限等的商贸争议。
前高官批建制外交精英4错觉
共和党外交政策研究权威杜克(Colin Dueck)上届大选前曾加入共和党人反特朗普联署
,但其后看法渐改。他去年著书指特朗普实际脗合美国开国元勋的“保守民族主义”,上
月再向国防新闻网站Defense One称,共和党内“新保守主义”和“不干预主义”侧翼一
再争取塑造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但特朗普“找到某种中间位置……他肯定是创造了此前不
存在的新立场”。
常在《外交政策》网站撰文支持特朗普的美国学者巴博斯(Salvatore Babones)也向本
报称,特朗普政治风格虽违常规,实际政策却符合共和党主路线。他质疑布什父子年代的
共和党人方是例外,只因跟石油业私人关系密切才过度聚焦中东,现届政府仅返回“怀疑
欧洲、热中亚洲”等共和党外交政策根源,“随着石油巨头的时代走入历史,共和党很可
能保持专注于将美国焦点由欧洲和中东转移到印太地区”。
内外遽变 美面临“自我修正时刻”
共和党新世代确在酝酿变化,布鲁金斯学会专家赖特(Thomas Wright)8月在《大西洋》
专栏点名柯伯吉(Elbridge Colby)和米切尔(Wess Mitchell),形容是“共和党外交
政策专家下一世代的其中两名最有影响力地缘政治思想家”。二人曾任特朗普政府高官,
离任后去年成立“马拉松倡议”(The Marathon Initiative),专注探讨大国竞争。
赖特指这个新智库规模虽小,但重要在于代表“调和特朗普主义与传统共和党外交政策的
元素”的迄今其一最认真尝试。柯、米二人强调共和党人应优先重视中国崛起,威慑俄罗
斯和保护欧洲盟友居次,跟传统共和党人不同,他们质疑伊朗不足为惧,维护中东地区秩
序在战略顺序只排“遥远的第三位”。
米切尔向赖特剖析,美国正面临“自我修正时刻”,内外环境已有急剧变化,“我们过去
30年来习惯没有同级竞争者和拥有无限资源,那情况已过去”,华府精英须积极主动走出
传统外交政策路线,否则迟早被迫改变时将承受更大痛楚。
即使是特朗普批评者也明白,特朗普的影响不会轻言消失。有份参与8月撑拜登联署的小
布什时代国防部次长艾德尔曼向赖特坦言,即使特朗普落败,美国外交政策恢复原状的机
会仍低。杜克则明言特朗普任内已揭示现实,“这将不会消逝,外交政策将有民族主义选
项,我不认为你还可忽视它”。
明报记者 周宏量
表1:特朗普“十宗罪”
逾70名共和党前国家安全高官8月公开联署,列举10项理由解释为何特朗普有负国家,令
他们宁愿票投拜登,至今累计有逾百名前官员参与,包括前防长哈格尔和前副国务卿阿米
蒂奇。其列举“罪名”如下:
1.重创美国领导世界的地位:
羞辱美国全球声誉、损害美国道德和外交影响力,例如形容北约“过时”、丑化欧洲为“
敌人”,以及威胁要终止美国长期以来的同盟等。
2.无力领军应对全国危机:
在疫情下不去号召美国国民和全球抗疫,反而一直散播假资讯和对公共卫生专家扯后腿等
,关注连任选情远多于国民健康。
3.招揽外国影响力:
曾“公开要求”俄罗斯总统普京“协助”上届竞选、呼吁中国和施压乌克兰对调查大选对
手拜登,变相损害大选信誉。
4.与独裁者同一阵线:
多次赞扬独裁者和侵犯人权者的行径,获点名者包括中国、俄罗斯和朝鲜的领袖。
5.贬低美国军队、情报机关和外交官:
曾攻击殉职军人家属、嘲笑在战争被俘的前军人、标签美国外交官是“深层国家”等。
6.损害法治:
危害司法部的独立性、屡次攻击联邦法官、解雇对他发起调查的官员等。
7.令总统一职蒙羞:
作出幼稚人身攻击和散播阴谋论等,在国际社会一再令国民丢人现眼。
8.分化国家:
持续在国内寻求挑起政治和种族分歧,散播对美国的黑暗和悲观看法。
9.诋毁移民:
攻击和诋征来到美国的移民,并加剧对移民的偏见,以争取连任支持。
10.管理国安团队不善:
特朗普任内解雇或撤换多名重要国安官员(例如国务卿、国防部长和白宫国安顾问等),
只因对方拒绝掩饰其不法行为或拒绝展示足够个人忠诚。
表2:美外交建制“四大错觉”
曾短暂出任白宫副国家安全顾问的薛德丽,是特朗普政府任内首份《国家安全战略》的主
要起草者,该报告焦点之一是将中、俄列为“修正主义大国”,属寻求改变现状的美国战
略竞争者。她在《外交事务》今年9/10月号期刊撰文,批评美国外交建制自冷战结束以来
存在以下四大错觉:
1.假设各国同迈自由民主体制
她形容后冷战新共识假设各国向“自由主义民主制”趋同,带来稳定国际政治秩序。她指
上述假设令美国认定中国经济自由化最终会带来政治自由化,但她认为中国无意跟西方趋
同,中共从未打算跟随西方规则,反占便宜以壮大自身经济和军事力量。
2.迷信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
她指美国决策者认为可依赖国际组织协助应对重大挑战,并在华府带头下出现“全球治理
”,在上述政经体制趋同的假设下,误以为恐怖主义和气候变化等跨国挑战会成为外交最
重要焦点,取代原先的国与国竞争,并可由国际机构管控。但事实是联合国和世卫等深陷
官僚架构臃肿的批评,反无力回应真正危机。
3.以为美国军事霸主地位不变
她批评“自由国际主义”(注:主张自由主义国家应介入外国以达成自由主义目标的学说
)的基础,是相信华府可永远维持冷战结束初期的军事优越地位,但实际上美国在军事上
正受到中俄的全方位挑战。
4.误解科技进步只助传播民主
她批评决策者和商界领袖在数码革命之初乐观认为,科技会加速自由民主价值观的传播,
但如今才开始清楚同一种可联系和赋权人民的科技,也可用来危及自由和开放,她认为中
共的“最精密监控系统”便是例子。
特朗普任内的外交争议
2017年
1月23日:退出TPP
上任第3天即签行政命令,美国退出“跨太平洋载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被批单
边主义
1月27日:穆斯林旅游禁令
再签行政命令,禁止伊拉克等7个穆斯林为主国家的公民入境美国90天、无限期禁止叙利
亚杂民入境,惹歧视争议
12月6日:耶城认都
宣布华府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被轰破坏以巴和谈;翌年5月驻以使馆正式搬迁
2018年
3月22日:中美贸易战
下令对估值600 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徴收关税,打响中美贸易战,双方时战时和,到今
年1 月签首阶段贸易协议;关税成效向受美国舆论争议
5月8日:退出核协议
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重启经济制裁,惹欧洲盟友不满
6月12日:“特金会”
于新加坡举行历史性首埸美朝峰会,但被抨系太迁就平壤,翌年2月河内二次峰会谈判破

2019年
9月20日:乌克兰门
披揭施压乌克兰总统调查拜登父子,12月被民主党控制的众议院弹劾,但共和党学握参议
院挡住
2020年
1月3日:暗杀将领
下令美军空袭击杀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被批评卤莽,或招德黑兰报

8月13日:以阿建交
发表公告指在华府斡旋下以色列跟阿联酋建交,9月15日正式签署《亚伯拉罕协议》,被
质疑出卖巴人
───────────────────────────────────────
韩磊:“极限施压”效果成疑 反削美优势
https://bit.ly/2GU1KKj
特朗普任内常以制裁等所谓“极限施压”(maximum pressure)手段处理外交难题,除了
以强力制裁对付伊朗和朝鲜等对手,又以关税战等“招呼”像中国的竞争者甚至像欧盟的
盟友或伙伴,惹来巨大争议。曾在小布什和奥巴马政府出任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主任的清
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韩磊(Paul Haenle)向本报直言,特朗普的极限施压成果有
限,且乏连贯战略,反削弱美国在国际舞台的优势。
韩磊批评特朗普自吹自擂的“极限施压”最终“未能取得任何接近(最高)极限的成果”
,以朝鲜为例,制裁迄今未带来可靠的无核化承诺,平壤反而续发展武器级别的核原料和
建立导弹库。他又质疑特朗普倾向跟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直接打交道,绕过重要盟友和未跟
北京协调,削弱制裁效果。
决策出于政治动机 乏多手准备
谈到中美贸易战,韩磊则指自中美首阶段贸易协议签署后,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回升,华府
最关注的结构经济议题从未开始解决,北京反加强其国家主导资本主义制度。他又批评华
府同向欧洲伙伴征关税,妨碍跟布鲁塞尔合作处理经济对等待遇和市场等对华共同关注议
题。
韩磊认为,特朗普视关税、制裁、出口管制和禁令等“极限施压”战术作政策武器选项并
不令人惊奇,“其决策并非由连贯战略所驱动,而是建基于直觉,及出于政治动机却缺乏
有力逻辑或多手准备的行动”,因此非但无法达成原先目标,更经常令美国在世界处于更
不利或较不安全的位置。
特朗普首要目标增美利益非受欢迎
经常在《外交政策》网站撰文评论美国外交和中国经济的美国学者巴博斯,却大赞特朗普
的外交政策“非常成功”,“一直记住其目标是增进美国利益,而非取得某种全球受欢迎
程度”。巴博斯更向本报称,美国在千禧年后首次同时在全球主要地区达成最重要外交目
标,例如在欧洲迫使北约盟友正视国防责任;在中东降低以色列面对的安全挑战和避免卷
入叙利亚内战等;在东亚则成功刺激日本和澳洲等盟友加入反制中方扩张主义,以及促使
印度和越南等非盟友寻求跟美国建立更紧密关系。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十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标题选用"新闻",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