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梅克尔之后... 德国未来领导人的“中国微分手”难题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0-09-29 18:18:12
文章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4887698
2020/09/29 The Glocal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9/25/1/8658744.jpg
2020年9月,德国汽车巨头的大众(Volkswagen)才刚宣布,将积极进攻中国的电动车市
场。与此同时,德国政府的“对中外交政策”也正步入新一轮的布局权衡。图为温家宝与
梅克尔的资料照片。图/美联社
文/尹子轩(香港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研究主任)、
  苏民皓(香港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汽车外交”,长期以来都是中德关系的代名词。的确,汽车贸易是推动两国友好的重要
齿轮,如果说欧盟市场是德国汽车业的基本盘大锚,那麽中国对德国汽车工业的需求就是
德国富饶的根基引擎。可是,这台车子现在似乎要朝着相反方向驶去。
2021年德国将迎来大选,进入倒数阶段的梅克尔政府,眼下抗疫政策得到大多民调支持,
同时也顺道推动了一下欧洲整合;看似华丽退场,但也为下一任总理留下诸多权衡难题。
比如,如何权衡德国本土派与欧洲派的利益与需求?在对中外交政策成主流议题的情况下
,目前执政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也必须思考该以什么模样回应选民诉求。
9月初中国外长王毅访问柏林,德国外长马斯(Heiko Maas)会后强硬抨击中国漠视人权
,并就新疆、香港及西藏等问题作出毫不留情的质询。梅克尔与她平衡多方利益、忠于德
国但许多时候并非欧盟导向的外交路线,似乎也将一同迈入黄昏。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9/25/1/8658740.jpg
梅克尔与她平衡多方利益、忠于德国但许多时候并非欧盟导向的外交路线,似乎也将一同
迈入黄昏。图/美联社
尤其近年左翼政党绿党(die Grunen)强势崛起,极有希望取代社民党(SPD)成为第二
大党,从最近北莱茵-威斯伐伦(NRW)的地方选举,绿党得票率大增便可见一二。绿党
因着进步主义立场和强烈抗中立场受到青年垂青,基民盟未来一年的方针必须尽力平衡经
济发展与人权、民主价值,并积极通过欧盟整合完善群体军事实力。
新的德国领导人将和现在的梅克尔一样,与欧盟一同面对中美两大“系统性对手”。届时
新手上路的德国总理将背负著梅克尔的巨大政治遗产,不难想象他/她将面临的困局:是
要积极和将在2022年寻求连任的“欧洲改革派”法国总统马克宏合作,走“欧盟路线”?
还是延续梅克尔忠于德国的保守路线?
从目前的德国政坛取向来看,似乎前者发生的机率居多。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9/25/1/8658739.jpg
是要积极和将在2022年寻求连任的“欧洲改革派”法国总统马克宏合作,走“欧盟路线”
?还是延续梅克尔忠于德国的保守路线?图/法新社
梅克尔路线后继无人
德国总理梅克尔的外交路线,长年以来受到基民盟党内批评“过于软弱”,联邦议会外交
委员会主席洛特根(Norbert Röttgen)尤其是梅克尔路线的强力批判者之一。
作为美-欧跨太平洋合作框架的拥护者,洛特根一直相信德国需要面对其他国际力量抱持
强硬立场,包括作为欧盟系统性对手的中国。洛特根在德国外长马斯及王毅日前的会面后
指出:中国出言恐吓德国实属出言不逊,捷克问题亦不容中国干涉,德国必须挺身而出,
抵抗国际霸权。相信近来德国、法国及英国共同回应“支持马来西亚于南海问题回击中国
”的决定,也正中洛特根下怀。
洛特根的意见之所以不能忽视,原因在于洛特根是基民盟的未来接班人之一。虽然2021年
联邦议会选举看起来仍相距甚远,但在梅克尔原本属意的接班人克朗普-卡伦鲍尔(
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又称AKK)2020年初落马后,基民盟党魁之战实际上如箭
在弦。
当中主要竞争者有:被称为“梅克尔保守主义接班人”的北莱茵-威斯伐伦邦长拉雪特(
Armin Laschet)、前基民盟副主席梅茨(Friedrich Merz),以及洛特根。然而从这三
人的竞争中可以看出,梅克尔左右逢源的政治路线实际上已经来到尽头。
先将时间线拉回2018年10月30日,基民盟在黑森州地方选举遭遇失利后,梅克尔随即对外
宣布放弃连任总理一职,并在2019年中表示未来不会出任欧盟任何职务。梅克尔随后转移
培养嫡系接班人AKK担任基民盟的未来领袖。AKK在2018年2月接过基民盟常任秘书长一职
后,同年参加党魁选举,顺利击败梅茨及卫生部长史潘(Jens Spahn),政途看似一帆风
顺。
可惜的是,她在任期内犯下两大不能逆转的过错:第一,她未能获得党内同仁信任;第二
,基民盟的左右定位未明。2020年初,图林根邦地方选举让AKK的能力不足暴露无遗,“
无法降伏邦臣的女王”最终辞任党魁一职,并宣布放弃参选联邦总理。
AKK接班的半路夭折,彼时也被德国舆论认为是梅克尔路线延续的一大挫折。事实上,梅
克尔路线已走到了尽头,目前联邦政府看似令人满意的支持度不过是梅克尔个人魅力的余
温。梅克尔明确支持叙利亚及利比亚难民到德国寻求援助,为德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一定程度上被认为破坏德国人本土工作机会,于传统保守选民之间不讨好,固然不是新闻
。但同时,由于基民盟坐镇保守派大本营——巴伐利亚——的基本盘,却无法有效地回应
如同性婚姻、环保议题等进步议题,也令原本支持梅克尔难民政策的部分青年人却步。
此外,AKK过去在处理网络选举宣传的傲慢态度,亦是梅克尔路线的失分之处。从AKK本人
到梅克尔、乃至整个CDU/CSU的选民群体,对于“新世代”政治不适应(毕竟这个党的主
要传统票源都以中老年人为主),也凸显了CDU/CSU对年轻票源的不敏感。
在梅克尔左右不定的模糊路线已不可行的现况下,新的基民盟领袖在外交上也将面临路线
选择难题:要固守传统保守派的意识形态,也就是所谓的“德国优先”立场?还是要在外
交上寻求和欧洲盟友的合作?目前三位候选人都有了比梅克尔更明确的表态。
梅茨在2018年的选举中以482票比517票败于AKK,形势可谓不相伯仲。作为梅克尔路线的
批评者之一,梅茨热切拥护跨大西洋合作平台,认同北约的重要性,于国防政策上与洛特
根的立场相似。不过,梅茨比梅克尔更为讨厌川普,多次出言指责川普破坏两国互信;而
作为北莱茵-威斯伐伦选区的荣誉英国脱欧事务顾问,梅茨更着重于德法之间的合作关系
,认为两国必需加强合作,应对欧盟未来挑战,更重要的一点,梅茨反对共产主义入侵国
际舞台。
相反地,拉雪特是传统的德国保守主义者,亦反对如同性婚姻等进步议题。比起梅克尔,
拉雪特的政治立场更为亲近俄罗斯,亦不反对与中国在战略性产业——如5G问题——上合
作。
早于去年11月,梅茨及洛特根向基民盟提出质询,要求“禁止华为参与当地5G发展”;拉
雪特表明反对以上态度,认为此举会拖延德国科技发展,长远而言百害而无一利。但就算
是最接近梅克尔的拉雪特出任联邦总理,面对党内右派(洛特根等人)与绿党进步派的夹
击,德国的外交政策也势必不能再复制梅克尔路线,更遑论倘若接班人为梅茨或者洛特根
了。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9/25/1/8658735.jpg
要固守传统保守派的意识形态,也就是所谓的“德国优先”立场?还是要在外交上寻求和
欧洲盟友的合作?目前三位候选人都有了比梅克尔更明确的表态。图左至右依序为:梅茨
、洛特根、拉雪特。图/欧新社、美联社、路透社组图
德国的“印太计划”:梅克尔最后的外交遗产
德国政府于9月3日发表国情白皮书,公开宣布“印太政策准则”(Leitlinien zum Indo-
Pazifik),锐意重返亚州舞台,明确说明德国在印太地区的潜在利益,并规划出英国脱
欧后的德、法分工,协助欧盟巩固国际力量。由于这是德国第一次提出“印太政策准则”
,过往德国在国际舞台上也多试图保持低调沉默,此消息可谓“平地一声雷”,不但敲醒
了中国对德关注,更是对许多远东所谓公知的一口闷棍。
其实德国有关政策的转向,实有迹可寻。早于今年5月,梅克尔在基民盟智库(Konrad-
Adenauer-Stiftung)晚会上就德国国防及外交政策发表讲话,并进一步说明德国与欧盟
的合作关系。梅克尔在会上表示:德国不能再为经济利益而忽视人权、民主等普世价值,
虽然德国希望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但在面对这个法律结构不一、民主自由未见成熟的庞
然大物时,德国需要坚持欧洲价值,并以香港作为例子,强调保护人权的重要性。
同时,梅克尔亦指出德国有意重返非洲,希望连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解决利比亚内战等
人道灾难,并推动欧、非两地合作,改善气候及环境问题。 
尽管这些公开谈话仍停留在笼统的纸上谈兵阶段,但表露的立场均与梅克尔一直秉持的、
渴望左右逢源的立场有着根本性出入。
这正是梅克尔试图抛出的最后政治遗产:牵头德、法合作引擎,共同推动欧盟外交政策整
合进程,以利德国长远利益——尽管这个过程依然带有明显的“德国印记”,且存在诸多
现实层面的实践难度。
“印太政策准则”只是德国重返亚洲地区的试金石,详细影响仍有待观察。虽然德国在文
件中清楚提出,与欧盟成员国互相协调,加强与亚太区内国家合作,才是维护多边主义的
不二法门。然而此举对于外交手腕的要求相当之高,因为纵然德国多番强调人权价值实属
不可多得,但对于德国的外交政策原则而言,一切政治合作仍需建基于经贸合作之上,两
者互相不能凌驾对方。
首先,虽然德国尝试分散投资,提出与东盟(ASEAN)其余成员国签订贸易协议,减低对
中国依赖,但产业结构一时三刻无法改变,而贸易协议谈判亦需一定时间,德国的经贸架
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以巴伐利亚邦的经济状况为例,汽车制造业是该地区内的传统核心产业,BMW及奔驰两大
德国车厂都在区内拥有制造设施,倘若中德两国霎时刹停汽车贸易,邦内失业率可能节节
上升,不但邦长索德(Markus Soder)难以向选民交代,亦可能削弱CSU未来的选情,影
响执政联盟的政治力量。
再者,如果说人权价值是中欧关系的其中一个冲突点,实际上欧盟与东盟不少国家亦存在
著和中国类似的结构性矛盾。欧盟早前取消与柬埔寨的贸易协议安排,正是建基于柬埔寨
无法解决国内人权问题,而东盟中不少成员国如泰国、老挝、印尼、缅甸等,都各自面对
著不同程度的民主崩坏,如何在原则框架下寻求经济合作空间,是德国与欧盟的一大难题

第三,德国、法国乃至于欧盟在军事领域的合作,亦是德意志重返国际舞台的决定因素。
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在今年6月5日宣布从德国撤军9,500人,相关举动严重影
响德国及北约已经所存不多的互信,使得德国和欧盟不得不行动,倘若未来北约合作全面
瓦解,欧洲如何应对未来国防挑战?联邦议会外交委员会主席洛特根就对此感到遗憾,并
对此决定感到大惑不解。
美国与德国一直在北约的军费负担问题上争持不下,美国认为德国作为欧盟核心成员国之
一,应当肩负更多责任,虽然德国已是北约第三大军费资助国家,但金额上仍比美国少了
近13.5倍。
川普的指控不是无稽之谈,德国需要加强军费支出是不争的事实,但德国也并没有怠慢。
尽管德方至今尚未达到承诺的军费支出标准,但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
)数据指出:德国于2020年的军费开支已上升至493亿欧元,增幅近10%,已成为全球15大
最高军事投资国家。况且,德国的军事定位一直在于研究与开发(R&D)军事科技,多于
培养军队编制。
此外,德国在欧盟“永久合作框架”(PESCO)负责“危机应对行动核心”(Crisis Res-
ponse Operation Core)等紧急前线维和工作。2016年,德国政府发表的军事白皮书中清
楚列明,德国应配合法国乃至欧盟等军事发展计划,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数据国防及武器
技术等。其中,公私营合作(例如:德国政府与软件公司SAP SE的战略合作关系)亦是可
行办法之一。
只是实际军力上的差距,仍决定了如果德国想全面重返国际舞台,带领一个更为军事化的
欧盟,成为对抗中美恶斗的第三极,依然有着极大的进步空间。
无论如何,中德这对轿车已经不在相同的平行线上驾驶,正当布鲁塞尔公开宣称中国是“
系统性对手”(systemic rival)之时,意味着任何欧盟成员国都再难独善其身;作为欧
盟大老的德国,也更难辞带领欧盟,突破中美两国对峙困境的担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