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aptic (无明)
2020-09-10 09:09:01标题: 美国土安全部长:美禁止给一些中国研究生和研究人员发放签证
新闻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is.gd/blRVOu
2020年9月10日04:20 莉雅
华盛顿—
美国国土安全部代理部长沃尔夫(Chad Wolf)星期三在华盛顿表示,国土安全部将继续
在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方针中发挥关键作用,应对中国的威胁,包括禁止给与中国军民融合
项目有关的中国研究生和研究人员发放签证,以防止他们窃取美国敏感的研究成果。
代理国土安全部长沃尔夫星期三(9月9日)在位于华盛顿的国土安全部总部的一次活动中
发表讲话,谈论美国国土安全现状。他的讲话有相当的篇幅涉及中国。
他把中国称为一个“来势汹汹的行为者”并说它对美国的威胁在不断的演变,称中国充分
利用国家的各方面的力量,包括经济、军事和外交实力,拒绝西方自由民主,并不断重申
致力于以自己的威权形象来重塑世界秩序。
沃尔夫说:“他们以损害美国工人、美国经济的主导地位和美国生活方式为目的而发起的
无情攻击不能被允许继续下去了——在本届政府的领导下,他们不会被允许。 ”
他说,国土安全部将继续在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方针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我们正在禁止给那些与中国军事融合战略有关的某些中国研究生和研究人员发放签证,
以防止他们窃取或盗用敏感研究,”沃尔夫说。
已获得特朗普总统提名正式出任国土安全部部长的沃尔夫重复了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提出的
一系列指控,包括采取不公正的商业行为和产业间谍行为,试图以黑客手段渗透和破坏盗
窃新冠病毒的美国组织,并谴责北京滥用学生签证来利用美国的学术界。
他列举了他所领导的国土安全部针对中国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包括打击趁疫情之际生产
假冒或被禁的个人防护设备和医疗物资的“非法中国制造商”;阻止奴工生产的产品进入
美国市场;在边境和入境口岸阻止中国制造的芬太尼入境;与其他政府机构和业界合作,
“保护美国的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免受中国知识产权盗窃和恶意数据收集的侵害”。
沃尔夫还提到,为了应对这一庞大的任务,他已下令在国土安全部成立本部的“中国工作
组”,以统一确定优先级,并协调该部对这些不断演变的威胁做出的回应。他在今年7
月主持了“中国工作组”的成立会议。
他说,致力于把美国置于首位的国土安全部有坚定的决心应对中国利用新冠疫情、破坏自
由和公平贸易以及滥用美国移民制度的企图。
───────────────────────────────────────
身为美国坚定盟友如何看待中美关系紧张?以色列外交高层这么说
https://www.storm.mg/article/3019231
简恒宇 2020-09-09 19:00
“美国是以色列的最大盟友”,以色列外交部亚太司副总司长柯恩9日在线上全球记者会
上直言,与美国的关系在以色列外交政策中举足轻重,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都很清楚,当
问及以色列对美中关系紧张的看法,他称以色列一直处在强权之间,“应试着找出平衡之
道”。
柯恩(Gilad Cohen)提到,亚洲具有经济领导地位,且以色列希望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
,“以色列试着交朋友,没有想要树立敌人”,强调与中国、印度、日本等亚洲主要大国
关系良好。他表示,增加经贸往来是以色列亚洲外交的主要目标,预计2021年和韩国谈成
《自由贸易协定》(FTA)。
以色列和韩国在2019年FTA谈判中,同意逾95%以色列出口至韩国的商品免关税,而以色列
出口到韩国的商品近半数为医疗、电子、机械器材,且据以色列经济部指出,这让进口商
和消费者每年可省下约2800美元。以色列总理纳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还赞扬南
韩是“全球领导者、活跃进步的经济体”。
被问到以色列与中国的FTA,柯恩仅回应,韩国之后还有印度、越南,中国也是谈判对象
之一,“以色列也想和日本协商FTA,但都还没有开始,而日本2018、2019年在以色列的
投资增加35%”。他亦称,泰国也是以色列想要洽谈FTA的对象。
不过美国和中国关系紧张,与美国关系紧密的以色列如何看待?柯恩表示:“以色列是个
小国,一直夹在强权之间,应试着找出平衡之道。”另外,以色列、美国、印度8日举行
合作新兴科技,据称包括开发公开透明、可依赖且安全的5G网络。
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副署长格里克(Bonnie Glick)表示,这只是起步,而美以印
三方技术合作的想法,是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2017年访问以色列时所提出。
柯恩则说,除了科技领域,美以印三方还可在农业、水资源进行合作。
至于中国要与伊朗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计画未来25年投入4000亿美元协助伊朗盖基础建设
,对于此举是否威胁到以色列,柯恩重申,以色列想与各国和平共存,只是伊朗并未改变
对以色列的敌对态度,“此态度必须有所改变”。
───────────────────────────────────────
美国独资基金落地中国 金融改革面临哪些挑战?
https://is.gd/BZe1lo
2020年9月9日23:47 杨明
华盛顿—
中国证监会日前批准第一家外资全资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在华经营的申请,此举被认为是
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的新举措,为外资全资进入中国市场打开大门。不过,有金融学
者认为,外资全资的进入,可能会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一些潜在的风险,但不会造成什么
冲击。未来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仍面临各种挑战。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8月21日核准美国贝莱德基金管理公司(Blackrock
Financial Management, Inc.)提出在上海设立“贝莱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贝
莱德基金”)的申请,允许这家美国公司独资在中国经营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基
金销售、私募资产管理等业务。
贝莱德基金管理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集团。在过去的32年间,贝莱德在全球管
理的资产从1988年的10亿美元,增长到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总资产达7.32万亿美元。
落实美中协议
贝莱德基金是中国履行美中两国今年1月15日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有关规定,
承诺要加大对外开放金融市场,而获准以独资的方式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家外国公司。
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规定,中国要在2020和2021年两年中增加从美国进口2000亿美元,
其中包括增购54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780亿美元的制造产品、320亿美元的农产品和380亿
美元的服务。中国还承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结束强制技术转让,以及开放金融服务业。
作为开放金融市场的一部分,中国在协议第四章金融服务第4.7条“证券、基金管理和期
货服务”项下承诺,在不迟于2020年4月1日,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并允许美国独资的服务提
供者进入证券、基金管理和期货服务领域。
作为落实协议的一部分,中国证监会3月13日下发通知,从4月1日起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
比限制。贝莱德在中国取消限制当天就递交了设立资格申请,并在近5个月后获得批准,
成为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第一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核准,贝莱德基金的注册资本为3亿元人民币,贝莱德基金管理公司
100%持股。
贝莱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伦斯·芬克(Larry Fink)今年6月18日在上海第十二届陆家
嘴论坛上说,尽管疫情大流行后的世界存在不确定性、全球体系脱钩等担忧,中国仍然是
贝莱德最大的长期投资机遇所在地。
外循环的重要一环
在中国经济发展近年来持续下滑,新冠病毒疫情严重拖累经济发展势头之际,中共核心决
策机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今年5月14日提出,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的新发展格局”。
中国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教授说,中国制定的“双循环”经济发展
国策,不是关闭开放的大门,反而是比以前要更加开放。他说,中国对100%由外资持股的
公司开放公募基金市场,是既定的政策,一直在进行着各种准备,因此证监会批准贝莱德
全资参与中国的公募基金市场,是水到渠成,没有什么波澜不惊的。
他说:“现在虽然强调双循环,对外开放还要扩大开放,尽可能开放。大的政策就是,能
够开放尽量开放。过去以为,中国双循环,是要封闭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外边封锁是
另外一回事儿。”
完善法规应对金融风险
美国西顿大学商学院战略管理和国际商务系教授、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尹尊声说,中国政府
提出的外循环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他说,只有金融市场开放了,人民
币未来才有可能国际化,成为国际货币。但是他同时对外资“大进大出”可能会对中国金
融市场带来风险表示担忧。他说,中国政府对外国独资金融公司能否监管到位,事关中国
金融市场的稳定。
尹尊声说:“从长远来看,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要参与国际金融的资本和投资的流动
,这是必然的。但是怎么控制其速度,还是必须要考量。尽量避免对整个中国的经济活动
,对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造成很大的冲击。”
尹尊声教授说,与制造业相比,中国的金融业还相当的薄弱,国有金融机构占比很大,如
何平衡国有金融机构和国际自由资本的关系,行业的法规和制度如何监督和管理,以及如
何应对风险,这些都是中国对外开放金融市场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仲大军认为,在美国的要求下,中国加大改革力
度,深化金融领域的改革,这是件好事。但他担心,美国公司拿着要贬值的美元来中国投
资,购买中国企业的资产,对中国来说是很不合算的事情。
他说:“但现在的问题就怕,美国光今年一年疫情以来,光印钞票就印了3万多亿美元。
货币如此放水,拿着印的钞票跑到中国来,就买中国企业的股票,那可是真金白银呀。这
点引起人们担忧。”
9月8日的美国华尔街日报美元指数为88.42,比3月23日的97.02下降了9.11%。
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
中国放开外资在华经营公募基金公司的持股比例,对中国国内现有的公募基金公司是否会
造成冲击,瓜分金融市场的大蛋糕呢?对此,仲大军认为,暂时还看不出外资会冲击国内
的金融市场。
他说:“我认为,在业务上都是并行的。大家都来搞业务,是否会形成对中国基金产生冲
击,这个目前还很难说。它是个增量,并不是说,它一进来,就把别人搞倒了。来吧,并
驾齐驱,使整个市场更加活跃,更加繁荣。他们进来吧都没什么问题。”
首家美国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在中国的诞生,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对于这个问题,中国
青岛大学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和青岛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易宪容教授并不看好。
他说:“实际上(中国的)决策者们已经看得清清楚楚,为什么他们可以大胆地开放呢?
第一,外资进不来。第二,即使外资进来了,在中国也没什么用。 ”
这位前中科院金融所研究员说,中国从2003年对外资开放银行业,规定外资持股不超过
25%。他说,外资入股中国银行业后发现,政策由中国政府制定,主导银行业的是中国的
国有银行,“没有你的市场”,外资“无利可图”。此外,他说,人民币还不是一个真正
的国际货币,而且在国际市场上非常弱势,疲软,贬值。在这种情况下,外资是不愿意来
中国投资,因为投资一种未来会贬值的货币,只有一种结果,就是“亏损”。
易宪容还表示,贝莱德基金拔得头筹,率先独资进入中国公募基金市场,但其3亿元人民
币的注册资本,不会对中国公募基金市场造成任何冲击。
他说:“一点冲击都没有,我告诉你。假如有冲击,新的政策又出来了。所以外资进入,
对中国金融市场没有什么影响的。国有金融机构占主导,法律是由你来制定的,不是由别
人制定的。现在也是这样,开放了,让你进来,对国内、对国有金融机构没什么冲击。你
怎么搞,无所谓,也大不起来的。而且跟国内公募基金相比,微乎其微。 3亿元人民币算
什么吗呀?”
这位金融专家还预计,独资外国公司进入公募基金市场后,就跟当年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
行市场一样,对中国影响甚微,而且很难发展起来,最后导致其中一些外资银行不得不撤
出中国。易宪容还特别强调,公募基金由国有金融机构主导,不可能会让外资“吃掉”。
中国基金业协会今年5月份公布的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4月底,中国境内各
类基金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规模总计达到17.78万亿元人民币。
金融市场改革任重道远
中国改革金融行业从今年4月1日起对外资独资开放公募基金市场,比原定于2021年取消证
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的时点提前一年,这被认为是中国金融市
场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中国还将在今年12月1日起,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
金融专家易宪容说,未来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仍面临各种挑战,主要的一点是改变国营金融
机构主导的现状。
他说:“开放是必然的,一定要对外开放。不开放,就会把自己搞死掉的。开放才能让人
民币走向国际,让中国金融市场把国外资金吸引过来。但中国目前的现状,还不是开放不
开放的问题,最核心的就是,国有主导的金融市场不改变,金融市场面临的问题就会很多
。”
易宪容教授说,中国国有金融机构,表面上是在按照市场化在经营,但实际上这些机构的
主管必须要听从中央的指示,唯中央的政策是从。因此,这些国有金融机构的效率很低,
效益也不好。
外资全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对中国金融改革能否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此,中国国内
的一些金融分析人士认为,放开外资持股限制,可以不断深化资本市场开放,促进良性竞
争,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能带来先进的风控管理经验,以及优秀的人才,对国内资本市
场完善大有裨益。
中国经济学者仲大军说,中国在金融和资产管理领域仍然要学习外国企业先进和丰富的管
理经验。他说,这是中国需要的,也对中国有好处。同时他希望,中美两国未来能够在经
济领域继续扩大往来及合作。但如果中美政治关系持续恶化,导致双方经济脱钩,对两国
来说都不是福音,不仅会波及到双方企业的合作和发展,也势必会影响到两国消费者的利
益。
在贝莱德获得批准成为首个进入中国公募基金市场的外国独资公司后,另外两家美国公司
、路博迈(Neuberger Berman)和富达国际(Fidelity International)也已经提出申请
,并在等候中国证监会的核准。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十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标题选用"新闻",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