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黎巴嫩总统首称爆炸或涉袭击 拒国际调查 称会“模糊真相”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0-08-08 09:40:05
标题: 黎巴嫩总统首称爆炸或涉袭击 拒国际调查 称会“模糊真相”
新闻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bit.ly/2XzLzHF
https://i.imgur.com/RuDvCcA.jpg
黎巴嫩贝鲁特周四有民众在国会附近聚集抗议政府,其间有人纵火。(路透社)
【明报专讯】
黎巴嫩总统奥恩周五首次表示,贝鲁特大爆炸有可能是袭击所致;但对于法国总统马克龙
等人提出国际调查,奥恩明言拒绝。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周五否认有传言指真主党在港口
仓库存放武器,并呼吁展开公正透明调查。大爆炸引发的人道灾难加剧反政府情绪,有示
威者周四晚在国会附近促官员辞职,纵火烧商店,并向安全部队掷石,安全部队发射催泪
弹,数人受伤。
真主党否认涉事仓库藏军火
奥恩周五称,大爆炸可能是“疏忽、或透过导弹或炸弹的外国干预”所致,是黎巴嫩官方
首次承认爆炸有可能是袭击引起。此前官方一直称,储存在港口仓库的逾2000吨硝酸铵因
火种引爆。事件引发各方追究官员责任。黎巴嫩国民、组织及外国均倡国际调查,但奥恩
拒绝。有记者问他是否认为国际调查会阻碍真相,他说:“当然。”他之后在Twitter说
:“就港口事件促国际调查的声音目的是要模糊真相。”但奥恩强调,政府会加快调查,
无论是高官还是一般雇员都不会放过。
大爆炸灾难酿逾154人死亡、约5000人伤,摧毁30万人的家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昨称,
约三分之一无家可归者是儿童,他们当中许多人受惊,还将因学校被炸而失学。世卫称,
5间医院完全或局部受损,病牀减少500张。为新型冠状病毒而准备的17个货柜的医疗物资
与个人防护装备亦化为灰烬,加上对当地居民来说防疫已非首要关注,诱发病毒在社区扩
散可能。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则指出,黎巴嫩由于没有战略储备,如今爆炸又摧毁了黎
巴嫩唯一的大粮仓,引发全国600万人陷粮荒的忧虑。
法国总统马克龙周四视察港口爆炸灾场和慰问灾民。他向现场群众矢言会给予粮食,援助
无家可归人士,并称救济善款和物资“不会经贪污的人”。现场群众随即大骂黎巴嫩总统
奥恩和高叫政府落台。
马克龙吁彻底改革 万计网民请愿促交法国托管
马克龙呼吁黎巴嫩领袖“彻底改革”,并展开国际调查。他说:“如果不推行改革,黎巴
嫩将继续沉沦。”法国曾殖民统治黎巴嫩至1944年。有人周三发起网上请愿,指“黎巴嫩
官员完全没能力保护和管治这个国家”,提出将黎巴嫩交给法国托管10年。请愿迄当地时
间周五早上已有近6万人联署。
黎巴嫩驻约旦大使沙蒙(Tracy Chamoun)周四宣布辞职,称“在发生事情之后,辞职至
少是那些在位者今天能办到的。”她是继国会议员哈马德(Marwan Hamadeh),在爆炸后
辞职的第二名政府官员。
(综合报道)
───────────────────────────────────────
贝鲁特港口16职员遭扣查
https://bit.ly/2XDhW88
【明报专讯】
贝鲁特大爆炸事缘港口储存逾2000吨硝酸铵逾6年,责任谁属仍待调查。黎巴嫩军方检控
官昨称,贝鲁特港口18名职员被传召问话,当中16人被扣查作进一步调查。他们包括港口
及海关官员、包括经理及维修工人。黎巴嫩外长周四曾称,调查委员会有4天时间找出谁
要为大爆炸负责。硝酸铵为何会在港口,事件涉及船东贪婪以及港口人员贪污等前因。
消息人士指港口依靠“贿赂”运作
《金融时报》引述出入口贸易商人和船公司人士称,涉事港口仰赖“精于用不法手段办事
的人”和“贿赂”运作。 一名拒绝披露身分的入口商说:“你有一个餐牌,上面有你的
价钱。”他表示要货物进出那个港口,想快些通关须向各方支付500美元至1000美元,价
钱任凭查检单位说了算。
肇事硝酸铵的货船“罗索斯”(MV Rhosus)号原来的船长普罗科谢夫(Boris Prokoshev
)忆述,原定由格鲁吉亚驶去莫桑比克。但俄国船东想赚多一些钱,要求货轮折往贝鲁特
加载几台重型机械送往约旦。但货轮负荷超重,他拒绝起锚。 普罗科谢夫跟律师代表部
分债主,控告船东抛弃货船。不久,船便因为被当局指未缴港口费,卷入官司。普罗科谢
夫称,船员被困港口11个月没有离开船,硝酸铵亦一直在船上;到他们走后,硝酸铵被送
至港口货仓,直至周二爆炸。
(路透社、金融时报、英国广播公司)
───────────────────────────────────────
马克龙插手黎巴嫩政局 转视线挽民望
http://paper.wenweipo.com/2020/08/08/GJ2008080001.htm
大爆炸后闪电到访 被当地民众视“救世主”
黎巴嫩贝鲁特大爆炸受到国际社会关注,法国总统马克龙前日闪电访问贝鲁特,由于黎巴
嫩民众对国内政府贪腐、无能极为愤怒,民众将马克龙到访视如“救世主”,马克龙亦“
批示”黎国政界,称必须面对社会深陷危机的“难堪真相”,进行改革。传媒质疑在法国
内民望低迷的马克龙,试图藉黎国大爆炸事件展现外交手腕、改善形象;法国国内随即出
现声音,警告马克龙不应干涉别国内政。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黎巴嫩曾成为法国保护国一段长时间,因此法国对黎巴嫩社会
及政界仍有一定影响力;贝鲁特周二发生大爆炸后,马克龙即安排在前日访问贝鲁特。
受夹道欢迎 诺提供援助
马克龙视察爆炸仓库附近的杰迈泽区,获民众夹道欢迎,他一度推开身旁的保镳,拥抱一
名女子,亦有一名男子一边饮泣、一边向马克龙称“请帮助我们”。马克龙则向民众称,
见到他们的悲伤和痛苦,“我便是为此而来”。马克龙与民众近距离接触的“零售式政治
”画面,在法国内反而非常少见,法国也有网民发起联署,要求法国在未来10年间托管黎
巴嫩,截至前日已有近6万人签署。
爆炸发生后,黎巴嫩官员罕有亲身往灾区视察,民众对本地官员的态度亦截然不同,例如
司法部长纳杰姆曾视察被毁民居,不过遇上民众示威,高呼“辞职”、“你没有廉耻吗”
口号,纳杰姆更需躲入受损建筑内,等待军方前来解围。
当地民众在马克龙视察期间,一直高呼反对政治贪腐的口号,马克龙承诺,法国所提供的
援助“不会落入舞弊者的手中”,并表示会与所有政治派系磋商,要求他们提出新的政治
协议,同时他亦会向各派系建议新协议的内容。马克龙还提到会推动国际调查爆炸起因,
并会协助组织国际会议,为黎巴嫩调配粮食、药物、住屋等资源。
反对派不满 斥干预内政
法国反对派对马克龙做法表示不满,极左政党“不屈法国”的梅朗雄表示,不应以任何方
式干预黎巴嫩政治,直指“黎巴嫩不是法国的保护国”。
法国媒体则认为马克龙藉大爆炸涉足黎巴嫩的做法,与法国已故总统希拉克在1996年到访
耶路撒冷旧城近似,是尝试透过外交政策挽回国内的民望,法国《世界报》外交新闻记者
斯莫拉亦指,到访黎巴嫩的画面,将成为马克龙外交政策的重要时刻。
马克龙在行程期间表明自己无意干预黎巴嫩内政,向民众表示自己不可能取代黎国的领袖
,这亦并非解决方法,“你们要自己写下自己的历史”,不过他同时称法国不会背弃黎巴
嫩。黎巴嫩总统奥恩昨日称,他不会就爆炸案展开国际调查,又称当局的调查方向除了意
外或人员疏忽外,亦会了解是否有外部势力介入。
■综合报道
───────────────────────────────────────
【越洋采访目击者】大爆炸后的贝鲁特街头,黎巴嫩人谈他们的愤怒和冀望
https://www.twreporter.org/a/lebanon-beirut-explosion
文字:陈映妤
离爆炸还不到48小时,一些黎巴嫩青年已等不及政府收拾灾害残局,他们在紧急状态下再
次走上街头,挥舞雪松国旗、于国会前抗议,要求政府下台。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在8月4日
发生至今超过150人死亡、5,000人受伤,威力相当于数十颗炸弹之母的爆炸,让黎巴嫩进
入紧急状态,并面临可能的断粮情况。
曾于黎巴嫩采访的《报导者》特约记者陈映妤,透过越洋采访5位当地人和专家,理解爆
炸现场及危机背后的黎巴嫩结构性问题,也看见人民在灾难中的行动,甚至对一些青年来
说,灾难再次激起了自去年10月以来,他们发起公民抗命的动力。
黎巴嫩8月4日当地下午6时,29岁的叙利亚籍媒体工作者阿尔哈瓦里 (Bassam Alhawari
)正骑着脚踏车前往首都贝鲁特,准备到朋友家进行拍摄工作。正当他靠近贝鲁特港口时
,先是注意到不远处开始起火,接着是第一声爆炸,伴随着黑烟与闪光。他直觉有更危险
的事即将发生,周围的人也开始大喊快逃。但还是太慢,几秒后第二个更大的爆炸铺天盖
地而来。
“我在距离港口200公尺外,整个人飞了出去,我目睹着眼前的男子直接在空中被炸碎,
当场死亡。我刚好前面有个柱体物救了我一命。我脑中第一时间想的是我朋友和他的女儿
有没有事,但爆炸后几分钟内完全没有手机讯号,我试着拨打几次电话后,回过神来,才
发现我的四肢和脸全部是血。”
2,750吨硝酸铵大爆炸,30万人流离失所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港口区域当天发生巨大的爆炸,波及方圆约10公里的区域,甚至远在
200公里外、隔了一个海峡的赛普勒斯,都感觉得到爆炸的威力。
爆炸影响所及,随处可见满地的碎裂玻璃、崩塌的建筑物、被轰炸到扭曲变形的车体,以
及死亡与受伤人们的血迹。根据黎巴嫩卫生部统计,目前大爆炸导致的死亡人数已上升到
至少157人,超过5,000人受伤,目前仍有人被埋在瓦砾堆下,社群媒体上还有人在寻找失
散的家人或朋友。据《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报导,大约有75万人居住在爆
炸波及的范围,而自爆炸发生后,已有至少30万名贝鲁特居民流离失所。
阿尔哈瓦里在朋友赶到现场后,被送往药局,因为他知道贝鲁特的医院应该皆已超出负荷
,便自行在药局止血包扎。阿尔哈瓦里后来得知朋友和他的女儿,都因重伤在医院急救。
去年(2019)6月,我一度到黎巴嫩做采访,阿尔哈瓦里被炸伤的港口所在,就是我曾经
与友人吃冰散步的地方;在引爆港口的几条街外,是当时我拜访另外两位朋友的住处。黎
巴嫩是个靠地中海东岸的中东国家,面积约是台湾的三分之一大,人口约680万人,2019
年的人均GDP(以购买力平价计算)是15,327美元,相对其他中东国家,黎巴嫩现代化程
度高,受西方文化薰陶,人民拥有高教育水准。贝鲁特因其丰富的文化,被形容为“中东
巴黎”。爆炸发生的那一带,更是繁华文明的标志,特色酒吧和时尚文艺小店林立,是许
多文青聚集之地。
然而,这一切在一夕之间灰飞烟灭,当局于爆炸后,宣布贝鲁特为“灾难城市”。
政府怠惰酿祸?3个部门知情、6年来置之不理
爆炸的初步原因,依照黎巴嫩政府的说法,是港口仓库中储放约6年之久的2,750吨硝酸铵
。硝酸铵可制成肥料,也可做成炸药。1995年死亡数高达168人的奥克拉荷马市联邦大楼
恐怖攻击案,以及2015年造成约150人身亡的天津爆炸案,皆与硝酸铵有关。
但硝酸铵为何会引爆、责任归属、由谁引爆等问题,当局仍在密切调查当中,尚未正式发
表声明。即便如此,根据《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报导,黎巴嫩海关署表示这批硝
酸铵原本并非运往黎巴嫩,过去6年海关署数度写信至上级单位,要求处理这批硝酸铵,
并警告其可能带来的致命危险。政府单位明显知情,却直到爆炸发生前,都无采取任何行
动,直至今日酿成重大灾难。
在海关署的文件于媒体上曝光后,政府随即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几名海关署官员
被即刻逮捕,至今有16位港口工作人员被拘留(注)。此举却引来外界更多对于政府调查
能否公正透明的质疑。
在黎巴嫩,政府忽视人民需求和安居权利是深根的结构性问题。政治倡议家暨贝鲁特美国
大学教授道欧(Mark Daou)指出:“这些化学材料本不应该储放在港口,但是很不幸地
,这反映了政府长年腐败的一部分──至少3个政府部门知情,但6年皆无行动。这和去年
公民抗争改革的诉求,是同一个问题根源。”
人民长年不满当局腐败,10个月前早已爆发抗争
黎巴嫩的治理问题有其历史地理背景。地理上虽然紧邻地中海、遥望欧洲,但却因夹在两
大强国叙利亚以及以色列之间,在国土与国力悬殊之下,黎巴嫩的近代史充满战火。1975
年黎巴嫩内战起因于政治派别之间的武装冲突,引发15年的内战,让境外势力有机可趁,
叙利亚与以色列纷纷在黎巴嫩驻军,以代理人方式在黎巴嫩国土上对战。
黎巴嫩面临的挑战,还包括伊朗扶植的反以色列什叶派武装组织真主党(Hezbollah)。
真主党在黎巴嫩势力庞大,至今仍非常活跃,是黎巴嫩非常有威胁性的反对派政党。而以
色列也两度入侵黎巴嫩进行箝制与报复,直到2000年才开始撤军。再加上当地有许多教派
坐拥的民兵,让黎巴嫩的政治、军事上长年动荡。
1990年内战结束后,各派系签订塔伊夫协议(Taif Agreement),规定什叶派、逊尼派、
基督马龙教派、德鲁兹教派等各宗教群体共同划分政治权力,例如黎巴嫩议会所占席次在
选举前就已依照教派分配比例,以及总统、总理与议会首长也须维持“三权鼎立”。名义
上是为了平衡权力,避免一派独大以维持和平;然而长期下来,教派政治从中央政府深根
到地方,派系为各自利益产生分歧,贪腐严重,也让政府决策长期裹足不前。
尤其在2005年黎巴嫩总理哈里里(Rafik al-Hariri)遭到炸弹暗杀后,引发了“雪松革
命”,政党教派形成两大对立联盟,政府推出政策、解决问题的能力几乎进入瘫痪,像是
地方电力短缺、垃圾处理不当、缺乏大众交通、经济萎靡不振、失业率居高不下等长年的
社会与民生问题,都未受政府正视和获得改善。
去年10月,人民再也无法忍受官员长期的腐败无能与治理不当,几十万民众上街表达愤怒
,大声疾呼要求政府官员全面下台、彻底改革,高涨的声势创下黎巴嫩近代史上最有规模
且首次跨越教派隔阂的公民抗争,许多抗争者更在长年的失望中看到改革的一丝希望,抗
争的能量持续至今。
雪上加霜:爆炸前的通膨与疫情、爆炸后更陷缺粮危机
但抗争没有换来足够的改变。街头上的民意,虽成功让前总理萨德.哈里里(Saad Hari-
ri)与几位官员下台,多数政治菁英仍握紧权力不放,政府承诺的改革沦为口号,同时政
治的动荡、长期的经济萧条,换来自1990年内战后最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
从2019年开始,黎巴嫩镑币值开始明显下跌,直至今年7月贬值85%(注),导致通膨率高
达89%,官方1美元本来等于1,515黎巴嫩镑,但黑市价格已飙升到6,000到10,000黎巴嫩
镑;原因除了国内政治与经济危机,也受邻国叙利亚的局势波动(注)。在黎巴嫩镑暴贬
的情况下,许多人不只面临实值薪资几乎减半,银行也开始禁止人民提领美金。
加上该国高度仰赖进口,超商食品与民生必需品价格也随之飙涨,使得短短一年时间,黎
巴嫩已有5成人口生活在贫穷线以下,在COVID-19 疫情爆发之前已有22万人口失业,几个
月内若未获改善,可能会重演一个世纪前的饥荒。
虽然黎巴嫩COVID-19疫情相对受到控制──目前5,400多人确诊、68人死亡──但疫情仍
对黎巴嫩的医疗与经济体系带来相当的负荷。
黎巴嫩已处在危机中的危机,首都这一爆,让情况更加摇摇欲坠。除了30万人民无家可归
,爆炸事发的港口遭关闭,将影响粮食供给的稳定,因为该港口占了全国65%~85%的粮
食进口,其中有15,000吨小麦当时储存在港口的粮仓中,让粮食已面临短缺的黎巴嫩更添
霜雪。
多年在贝鲁特协助当地病患做心理治疗的55岁黎巴嫩籍资深心理医生苏斯(Bernard
Sousse )表示,因为经济危机导致人民承受生活的巨大压力,个案有自杀倾向的情况比
过去高出许多,这次的爆炸,他认为是另一波对当地人的创伤。
国际援手却不信任当局,青年自发救国
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货币基金(IMF)与世界银行(WB)皆表示愿意评估贝鲁特当
前所需资源,协助恢复与重建,欧盟与联合国则分别承诺提供贝鲁特金援;欧洲、中东多
国及其他国家也纷纷表态会协助黎巴嫩度过此次难关,但援助项目主要以物资为止,包括
粮食、能源与医疗物资,虽有少数金援,但像是丹麦政府就是直接捐款给非政府团体,这
背后代表着国际对黎巴嫩政府的不信任。
“黎巴嫩政府的贪腐长期未获国际社会的信任。国际社会有意愿帮忙,但是黎巴嫩政府是
非常困难合作的对象,”道欧认为当前国际援助只能短暂止血,但是否能协助减缓黎巴嫩
通膨带来的后遗症,他并不乐观。
同时,国内的民间青年,因为愤怒而在线上、线下快速团结起来。
灾后不到一天,民间就建立开放给全世界的线上捐款系统,举列红十字会以及数个多年获
得地方信任的当地非政府组织。被列为其一的Basmeh & Zeitooneh共同创办人哈利索(
Fadi Hallisso),在爆炸隔日一早便到现场搭建临时帐篷,提供人道援助。一开始是10
几个志工,一下子变成100多人,还有好几个其他的组织都在现场,民众自发性协助患者
送医、在瓦砾堆中抢救幸存者,在一线提供物资,或协助恢复家中遭到破坏的部分。
“大家跑来问我,希望他们怎么帮忙?那几个瞬间让我感受到民间美好的团结,这是在灾
难中你可以看到来自黎巴嫩青年的正向力量,”哈利索说。
另一位黎巴嫩青年萨卡(Salma Saker)从第一天开始就在协助家中被破坏的人们打扫清
理,她与许多朋友也预计到医院协助记录失踪人口,并确保医院内大家仍遵照防疫标准,
避免疫情进一步散播。像萨卡这样的年轻人,每天都可以在贝鲁特街上看到。
“我们年轻人愿意做任何事,让大家能赶快振作起来,”萨卡边准备赶往现场,边沉着地
和我说,“我们这一代青年是一群知识分子,已经准备好,要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
马克宏的大动作,有助改革吗?
当地青年们有的加入救灾行列,有的忍不住对政府发出怒吼。8月6日晚上,数十名反政府
示威者聚集在议会外,挥舞著国旗,与去年10月开始的革命诉求一致,他们要求包含总统
在内的政府官员全面下台,安全部队则以催泪弹控制抗争场面。
第一位前往灾后现场了解状况的政治人物,竟是法国总统马克宏(Emmanuel Macron)。
他在6日前往贝鲁特表达支持,强调会确保援助送到百姓手上,同时呼吁黎巴嫩政府针对
巨大爆炸进行独立透明审查,并且正视官员贪腐问题,要求在几个月内做出结构性的改革
。马克宏少数的大动作可能与黎巴嫩是法国前殖民地,与黎巴嫩仍有后殖民情结有关,当
地民众对此也有正反两极的反应。
除了马克宏积极表态,IMF此时也强调黎巴嫩政府必须打破僵局,正视改革的必要。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国际社会、尤其是欧洲各国,近几年都尽可能协助黎巴嫩处于平和
状态,因为黎巴嫩境内有超过100万的难民,是全世界难民密度最高的国家,扮演着难民
往欧洲前重要的门户之一;黎巴嫩国内安稳,才能协助安置百万的难民。然而这次大爆炸
让黎巴嫩境内人民流离失所,和今年经济危机带来的伤害,很可能导致难民再度往外寻求
庇护。
这次爆炸,如骇人的浓烟火光震惊世界,然而如何面对长年教派政治导致深根的贪腐问题
与空前的经济危机,是黎巴嫩能否度过难关的关键。随着爆炸而来的全球关注,能否促使
国际社会、黎巴嫩政府采取相对积极的行动,将危机化为转机,让改革真正如青年所期盼
的发生,眼前的挑战仍极为艰钜。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十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标题选用"新闻",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