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欧中峰会延期 习近平表示乐观
新闻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p.dw.com/p/3dFNl
作者:文山
周三晚间,德国联邦政府对外透露,原定今年9月在莱比锡举行的欧中峰会因疫情推迟。
习近平在与梅克尔通电话时,一再强调对中欧关系的乐观态度。此前几个月,不断有消息
称,峰会可能因欧中投资协议谈判不畅而宣告流产;中国压制人权的举措也为峰会增添了
变量。
(德国之声中文网)
在双方决定推迟峰会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德国总理梅克尔通了电话。据新华社报导
,习近平在电话中强调了中方愿意与欧盟“加强战略合作,坚持多边主义,应对全球挑战
,共同为不确定的世界增加确定性”;而梅克尔则表示,希望同中方保持对话和密切沟通
,“推进德中、欧中重要议程,推动德中、欧中关系向更高水准迈进。”
在公开的电话纪要中,双方并没有明确提到莱比锡峰会延期。习近平只是说“中德、中欧
之间正在商谈一系列重大政治交往议程,中方愿同德方、欧方保持密切沟通协调,确保这
些活动取得成功,推动中德、中欧关系迈上新台阶”。
峰会推迟的消息是在德中双方领导人以及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Charles Michel)通电话
后,由德国联邦政府发言人塞伯特(Steffen Seibert) 对外界披露的。他表示,鉴于当前
全球疫情的总体形势,德国、欧盟、中国都一致认为,峰会无法在原定日期举行,至于推
迟到具体什么时候还暂时未定。
不过,塞伯特透露,米歇尔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Ursula von der Leyen) 与中
国领导人的视讯会议仍将按原计划在本月内举行。
曾任德国驻华大使的德国常驻欧盟代表柯慕贤(Michael Claub) 6月4日对外界强调,欧中
峰会延期“绝无政治因素”,纯粹是“出于疫情考量”。他说,欧盟27国首脑与中国领导
人的会晤“极其重要”,希望“峰会能够尽早举办”,但是目前还没有确定具体日期。柯
慕贤还表示,鉴于当前的全球疫情,德国今年下半年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的工作重心必
然有所调整,“现在的重大挑战是:欧元区以及欧盟的存亡问题。”
关键协议谈判不畅
欧中峰会原定9月14日在莱比锡开幕,被视作德国今年下半年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的重
头戏。按照原先的规划,莱比锡峰会的目标是调整欧中关系,尤其是已经谈判了几十个回
合、欧洲经济界翘首以盼的欧中投资协议将在会议期间签署。此外,气候保护、欧中双方
在援助非洲时所扮演的角色也将是峰会的重要话题。
然而,早在今年2月中旬,欧洲疫情尚未爆发之时,欧盟贸易委员霍根(Phil Hogan)就披
露,欧中投资协议的关键部分仍未谈妥,其中包括行业补贴、强制技术转让等棘手议题;
而中国当时已经爆发的疫情更是进一步延缓了谈判进程。
德国外长:对华强硬得不偿失
5月底,中国人大通过决议,计划直接绕过香港立法会制订港版国安法,更是为欧中峰会
制造了更多的障碍。在5月29日的德国联邦议会辩论中,在野的自民党甚至要求取消此次
峰会。外长马斯(Heiko Maas)稍早前则表示,联邦政府不会因为中国人大决定制订港版国
安法就考虑取消欧中峰会,“我们需要和中国方面讨论许多事情”。
在6月3日晚间的德广联电视访谈节目中,德国外长马斯也再次强调,欧中峰会上不仅仅有
经贸议题,也有人权话题。德广联主持人Sandra Maischberger 则认为,这可能不过是一
个象征性的姿态,她拿出了马斯去年9 月与香港民主派代表人物黄之锋在柏林国会大厦的
合影问道,面对中国日趋严重的压制人权举动,德国联邦政府除了此类象征性的姿态,难
道就没有更强硬的对华措施吗?比如像黄之锋所呼吁的那样出台对华制裁措施。马斯回答
说,与别人合影不代表赞成对方的观点,黄之锋的政治立场“包含了分离主义倾向”,这
与德国联邦政府的对华方针不符。他在电视节目中再次强调,维护欧中之间的对话平台十
分重要,强硬措施会导致对话受阻,“长期而言这是不明智的”。
───────────────────────────────────────
反对制裁中国 对华焦虑的德国为何不随特朗普起舞
https://is.gd/oeF5hR
撰文:苏天泽 最后更新日期:2020-06-02 00:55
最近,围绕疫情、华为、香港等问题,华盛顿在加紧对北京的围堵。5月28日“港版国安
法”出台,正由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细则,美国对此反应强烈,华盛顿时间5月
29日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拟取消对香港的特殊待遇,不再将香港视为独立关税区
与特朗普不同,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反对与中国对抗,主张对话解决问题
。5月29日德国政府表示,“考虑到新冠大流行的总体情况”,默克尔已经婉拒美国总统
特朗普的邀请,不会赴美参加七国集团(G7)峰会,31日特朗普宣布G7峰会推迟到9月举
行。美媒Politico于5月30日引述匿名白宫官员报道,特朗普和默克尔于上周通话时,两
人因德国与俄罗斯的“北溪2号”油气管道、北约问题、及“中国问题”等发生激烈争论
5月29日,德国外交部长马斯(Heiko Maas)表示,在香港问题上影响中国的最佳方式,
是欧盟团结一致做出回应,并与北京方面保持对话。当被问及对华实施制裁的可能性时,
马斯诉记者,“我认为过去的经历已经表明,最重要的是与中国进行对话”。
显然,德国与美国在诸多问题存在分歧,美国在极力寻求德国的配合,德国在极力保求独
立。就默克尔政府目前做法来看,柏林方面评估,与华府配合对中国采取对抗政策,不符
合德国及欧盟利益。
默克尔是如何看待中国的?5月27日,她在欧盟理事会外交安全政策会议上讲话,多次提
到中国的重要性,强调与中国的关系必须成为外交重点,不仅在贸易范围内,要有决心承
认中国在国际机构当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以及卫生安全领域,也可以
且必须与中国更进一步的合作。
另一边厢,德国对中国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也代表欧盟。除了一向对华友好的中欧及东欧,
布鲁塞尔方面,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在记者会上对香
港局势表示担忧,并明确表示“制裁不是解决之道”。
默克尔与欧盟为何不追随美国制裁中国,而愿意与中国对话来解决双方的矛盾与分歧?原
因应该包含三个方面。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利害关系。中国是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2019年
中德贸易额达2,057亿欧元,连续4年位居第一;2019年中欧贸易额为7,086亿美元,仅次
于欧美贸易的7,864亿美元。与中美贸易关系一样,中欧已然形成利益共同体,保持合作
对双方都有利。
其次,欧盟不谋求霸权,与中国没有战略冲突。相对于美国对自身全球领导权的执着,力
求遏制所有新兴大国,欧盟正视自身国际领导权,却不寻求霸权,因此也没有与中国对抗
的理由。德国与欧盟当下对华态度更为现实,也即中国无法被忽视,世界必然被中国在一
定程度所改变,德国与欧盟该做出怎样的调整。
三,目前世界全球化趋势已经造成一系列国际问题,诸如气候治理、恐怖主义、传染病疫
情、宏观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都必须由多国一起合作才能完成。这些问题届时当下中
国的核心外交诉求,这些也与欧盟全球战略基本一致。
退一步来讲,曾经执宰世界秩序数百年的欧洲明白围堵策略所能带来的收益之有限,明白
单边主义所能带来的威胁和代价,明白对抗及冲突无法解决很多问题,更明白霸权的虚幻
。因此携手合作才是最有利的选择。
默克尔和欧盟当下对中国同样抱有忧虑,一方面认可中国的影响力,认同世界秩序需要有
一定程度的调整,以变得更能代表诸如中国、印度、东盟等国的利益,但另一方面也担心
中国所带来的改变过于颠覆性,担心与中国的接触会恶化为冲突与对抗,因此其决策过程
也额外谨慎。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十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标题选用"新闻",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