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美国应对疫情不力 中国乘机推进国际宣传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0-04-24 08:52:05
标题: 美国应对疫情不力 中国乘机推进国际宣传
新闻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2404907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美国被指应对失当,中国积极进行国际援助和对外宣传,塑造领导全
球抗疫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评论指出,中国的宣传攻势背后是实力增长。
新冠疫情在中国爆发引起外部世界的悲观评论有“中国的切尔诺贝利”,中共“完结的开
始”。但中国初步遏制病毒蔓延后,病毒在全球蔓延,许多国家的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都
超过了中国。
中国的疫情数字和防疫真相受到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质疑的同时,中国积极向外输出医疗
物资和援助,同时通过外交和宣传渠道塑造了领导全球抗疫的负责任大国形象。疫情引发
的国际舆论对抗,再次延续了多年来关于中国崛起和国际影响力上升的讨论。
战狼外交是长期策略
中国在初步遏制国内疫情扩散后开始向欧洲和非洲国家发送医疗物资和抗议援助被许多外
部媒体说成是主导疫情叙事,争取话语权的努力。
美国CNN记者格理菲斯(James Griffiths)撰文说,中国国家媒体大量报道来自世界卫生
组织和其他方面的赞扬,以及对比中国早期遏制病毒蔓延的成就同其他国家防疫措施缓慢
。他在4月22日的文章中说,病毒危机给中国带来一个确立超级大国和全球领导者的机会
,与此同时美国在遏制疫情方面行动失措,特朗普总统奉行美国优先的政策疏远了盟友。
CNN的报道还引述了德国柏林的莫卡托中国研究所研究员格欧尔伯格(Mareike Ohlberg)
的评论。这位作者在去年的报告中说,中国把“战狼精神”带入推特是一项长期策略,“
中共旨在改变全球关于中国和其他中共关心问题的辩论,让世界舆论更接近中共的立场。
意图是逐渐改变对话,增加中共的叙事影响力”。
据纽约时报周三报道(4月22日)报道,美国国务院全球接触中心协调员加布里埃尔(
Lea Gabrielle)指责中共通过国家媒体和中国外交官在全球发布信息,渲染有选择性,
有局部真相的虚假叙事。
悉尼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员卡萨姆(Natasha Kassam)曾经是澳大利亚驻北京的外
交官。CNN报道引述她的话说,“在推特上发声最大的一些人最近得到了提升,” 包括赵
利坚和驻南非的前中国大使林松添。
美国国务院官员加布里埃尔认为,特朗普和习近平就病毒争吵达成暂时停火后,中国外交
官和一些官方媒体最近开始在散布明显虚假信息方面有所收敛。
实力放大了中国声音
曾做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中国事务高级官员的杰夫‧穆恩(Jeff Moon)在CNN的报道中如此
解释中国舆论攻势受关注的原因,他说“变化不在于中国公共外交的实际内容和口气,而
是中国全球影响力增加,让我们不得不更加重视中国官方的宣传。”
乔治城大学的研究员郭嘉明(James Green)曾经做过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的最高贸易官员,
他也同意中国实力增强加强了信息传递的说法。他说“(中国)每个声明和非正式评论里
面包含了全球力量平衡转变的叙事,其中的分量和重要性都得到加强”,而在过去未必会
有同样的效果。
德国商报报道说,在这场全球疫情中,中国是第一个遏制住疫情的国家,也是掌握著全球
急需的防疫物资生产的国家。报道评论说,新冠疫情会加速中国崛起的地缘政治过程。
美国《外交》杂志4月15日刊登文章说,在中国遏制国内病毒蔓延后,美国和西欧遭受了
大规模疫情爆发的冲击,疫情和即将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标志着地缘政治格局重组,中国
可能会胜出。
《外交》杂志文章认为北京取得成功的另一面是华盛顿没有对疫情迅速反应,美国没有及
时同盟友协调,给了北京可乘之机。另外华盛顿拒绝签署7国声明,因为其他西方国家外
长都不同意使用"武汉病毒"的说法,这都不利于多边协调对付中国。
乔治城大学的国际问题专家格林和米德洛斯(Michael Green,Evan S. Medeiros)在《
外交》刊登的另外一篇文章中说,美国坚持用“武汉病毒”称呼新型病毒,违反了世界卫
生组织的规定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立场。他们认为,美国要同中国竞争国际领导地位,应该
从危机中构建积极的东西入手,而不是利用危机进行孤立和刺激北京。
美中关系将更加恶化
美国国内政治里面的中国议题重要性上升也反映了中国影响力扩大。周三(4月22日)CNN
资深记者科林森(Stephen Collinson)撰文说,指责北京已经成了美国总统选举的传统
,历届美国总统都看到有必要处理北京影响力与日俱增的问题,以图避免最终美中发生对
抗。
今年11月的选举,中国和新冠疫情很可能会成为特朗普和拜登交锋的主题。有专家认为,
目前疫情期间美国和中国的指责已经令两国关系下降到了尼克松访华以来的最低点。
美国媒体《the hill》周三(21日)报道了皮尤研究中心3月的民调,民调显示,将近1/3
的美国人对中国有负面看法。许多美国人认为病毒源于中国,66%的受访者说对中国有负
面看法,而在两年前对中国有负面看法的美国人的比例是47%。
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呼吁叫停下滑的中美关系,他呼吁“严肃的重新思考”美中关系。
周二(4月21日)崔天凯在彭博“创新经济论坛”网络视频中表示希望不仅暂停(中美)
紧张状态,还要对双方重要关系的基础认真地重新思考。
科林森认为,美国疫情严重令特朗普总统面对二战以来最大的国内危机,而特朗普如何处
理美中关系及同中国打交道的纪录又会影响11月的总统大选。他认为,无论谁在总统选举
中胜出,美中关系这个世界最重要的经济,外交和安全关系都会进一步恶化。
───────────────────────────────────────
法国世界报:中国口罩外交为何失败?
https://reurl.cc/62QqlO
作者:古莉
法国《世界报》刊文指出,北京的“口罩外交”失败,它未能改变中国的形象,也没能让
大家忘记北京对这场疫情应该承担责任。北京在否认和操纵信息后,以慈善大国形象出现
,展开“口罩外交”,同时夹带宣传中国体制的优势,引发反感和怀疑。至于北京“口罩
外交”为何失败?该文认为是由于习近平将意识形态带入疫情管理。
标注日期4月24日的法国《世界报》刊出社论作家阿兰-弗拉松(Alain Frachon)的文章
,分析中国口罩外交失败的原因。阿兰-弗拉松说,北京在否认和操纵信息几个星期后,
在自家把病毒埋葬,从二月底开始切换角色,以慈善大国的姿态出现,向其他疫情国家出
口或提供口罩和医疗物资。可是北京在运送口罩的集装箱内,夹带走私自我颂扬中共体制
优越性的宣传。
该文说,美国大众文化,以牛仔服,摇滚乐,好莱坞,连续剧做为输出杰斐逊民主和美国
力量的载体;而北京则用口罩,呼吸器,和自我赞颂,作为输出北京模式的载体。但中国
失败了,至少在西方失败了。为什么?答案很可能与习近平有关,与他的世界观和治理方
法有关。
《世界报》这篇文章还说,中国想依靠其独有的大量生产抗病毒设备的能力,树立良好的
大国形象。而且特朗普已经为中国让出出一条大路。身在疫情风暴中的特朗普拒绝在任何
活动中充当国际领袖。然而,过分突出自己的优势的中国共产党,尽管在宣传鼓动方面是
专家,还是失败了。
弗拉松说,疫情大流行进入第四个月之际,北京的自我宣传导致中国的口碑很差:最常用
在中国身上的词汇是“不信任”、”怀疑”、“当心”之类,至少这些词与“感谢”使用
的次数相同。
此外,中国的口罩外交遭遇失败,不单是因为质量有时存在缺陷,还因为中国以傲慢方式
教训西方民主国家,居高临下地指责这些国家。简言之,口罩受欢迎,但夹带宣传不欢迎
。而且这样做戏有些笨。现在武汉悲剧的来源依然是谜,真相只说出一半,数字不断变化
且不太靠谱。所有这些,都让人不敢信任。同时,中共当局驱逐了一部分美国驻北京记者
,并监禁了一些敢于批评中共管理疫情政策的中国人。这一切发生在中国民族主义白热化
的背景下。
中国口罩运动不成功还在于,不论对与错,欧洲制药业即将从中国撤回大量药厂;欧盟将
会严密控制中国在欧洲的投资;日本帮助本国在华企业搬迁;华盛顿主张美国经济与中国
脱钩的人越来越多。而非洲则等着看北京是否减免债务。最严重的也许是,中国官方的话
语失去了信用。
世界报这篇文章说,中国拥有一些能干的外交官,制造业可以快速大量生产口罩和测试工
具以及呼吸器,中国对纽约或非洲国家慷慨援助,中国在自己本土抗击病毒也很英勇。那
么为什么会失败?问题出在那里了?
该文作者说,我们冒险提出一个假设,那就是在管理冠状病毒危机上,从头至尾都打着习
近平的印记。习近平把中国共产党放到中国社会的核心位置。在学校,大学,行政部门,
经济领域在内的所有地方,都加强共产党的存在。任何在共党的控制之外的独立运作,都
与习近平的思想背道而驰。政治必须优先于专业知识,在武汉也是如此。
习近平将他的思想注入到一场漫长的思想复兴运动当中,这场运动主要是颂扬中国制度的
优越,暗指自由民主制的衰落。在中国国内,要与西方敌对思想作斗争;在国外,要吹嘘
中国经验的优越性。外交领域也不例外。在国际论坛上,北京当局要让专制模式拥有与自
由民主模式同等的合法性,甚至有更高的合法性。正如爱丽丝・埃克曼(Alice Ekman)
在《鲜红色—中国共产主义理想》一书中所说,习近平将中国置于重新意识形态化的疗程
中。埃克曼认为,现在中国的言辞话语走向激进的原因,不仅是习近平要在经济困难阶段
确立自己权力的一种方式,也因为习近平是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说,中国对冠状疫情的
管理看去不太务实,有时甚至产生相反的效果,那么原因就是:习近平是一位空想理论家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十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标题选用"新闻",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