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哈萨克斯坦的国防工业发展

楼主: laptic (无明)   2019-08-27 19:08:35
标题: 【中亚研究】张宁:哈萨克斯坦的国防工业发展
文章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www.sohu.com/a/336592106_618422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2019-08-26 18:29 西北大学哈萨克斯坦斯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
         亚研究所研究员
注:原文中的“哈萨克斯坦斯坦”,经已替换为“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国防工业是继承苏联遗留在哈境内的军工企业而来,因苏联国防工业重心和总装企
业主要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哈主要是零配件和维修,除鱼雷和小型船舶外,至今未能形成
完整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产业链,国内能够独立生产的成套武器装备极少。为提高国防安
全和发展制造业,哈萨克斯坦《军事学说》均强调发展本国国防工业,目标是军品自给率达到
80%,通过市场换技术,扩大与国外军工企业合资合作,加速本国技术提升和武器装备更
新改造。但鉴于国内市场狭小,国防订单规模小,哈萨克斯坦国防工业的发展压力依然很大。
未来哈国防工业的工作重点是完善军事经济政策,加强军品认证和标准建设,加强与国外
伙伴合作,发展军民两用产品,努力扩大出口等。
一、国防工业发展历程
国防工业又称军事工业,是直接为国防服务,为武装力量提供武器装备和给养的工业生产
部门。因国情不同,各国国防工业的具体范围也不尽一致。由于哈萨克斯坦坚持无核化政策,
不拥有核武器,其防空体系由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防空力量维护,所以哈国防工业通常仅
指兵器(包括军用船舶和军用电子),不包括核工业和航空航天。
哈萨克斯坦的国防工业始于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防止敌人破坏,保护本国
工业和保障前线需要,苏联决定将位于欧洲部分的一些企业转移至中亚和远东。二战后,
为发挥各地区的自然和经济优势,使国民经济能够有计划、按比例、平衡地发展,苏联将
全国作为一个整体而规划经济布局,将之划分为19个基本经济区。在每个经济区内,又根
据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分布状况、各地区在全国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分布和行政区划等因素,采用地域生产综合体形式组织生产,从而在每个经济区内都
拥有三类部门(具有全国意义的专业化部门、为专业化部门服务的辅助部门、生产地方性
消费品的自给性部门),也就是说,每个经济区既有自己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时也是
全国生产分工的一部分。
尽管苏联的国防工业体系完整且强大,但其主要设计、总装生产和系统集成等资源集中在
俄罗斯和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虽然能够生产海军武器、小型船舶和潜水器(适合里
海地区)、通信和电子战设备、航空无线电电子设备、火箭系统、导航设备、导弹防御和
防空系统部分设备、轻武器、重型战车等,但由于缺乏完整的技术、设计和生产链条,除
鱼雷和水雷武器外,难以生产成套军事装备,主要从事配套生产和服务,为其他加盟共和
国(主要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总装企业提供零配件,以及为车辆和飞机提供维修服务。
据统计,在苏联后期,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负责生产全苏11%的火炮和18%的步兵战车,另外
还是苏联核武器试验基地,曾拥有1400多枚核弹头(早已销毁),具备一定的铀矿初加工
能力,但不拥有核武器及其配件的研发和制造能力。
与武装力量相似,哈萨克斯坦的国防工业也是继承苏联解体后遗留的产物。早在苏联解体前一
年的1990年10月25日,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召开会议并通过《主权宣言》,全文
共16条,其中第9条规定:“作为主权的一部分,共和国境内的土地、地下资源、水体、
空间、动植物、其他自然资源、历史和文化财产、经济和科技潜力等所有财富都属于共和
国独家所有。共和国保障各种形式的财产一律安全,保障联盟、其他加盟共和国、外国及
其公民和法人在共和国境内的财产权利。”自此,哈将境内包括军工企业在内的绝大部分
企业收归自己所属,不再接受苏联中央政府管理。
哈独立后的第一个十年(20世纪90年代),是其国防工业衰退的十年。苏联解体后,哈共
接收约50家国防企业,但这些企业均出现经营困难。一方面,苏联解体导致哈境内的企业
成为碎片化的个体,原来苏联境内统一的生产和供销体系遭到破坏,上下游产业链断裂,
各企业不得不重新寻找客户建立配套合作体系。另一方面,这些企业主要承担军品生产任
务,民用品不足1/5。随着战争威胁大幅下降,国防订单减少,企业效益也随之下降。由
于苏式武器与西方标准不兼容,其销售对像只能是采购苏式武器的客户。除保留海军武器
生产外,哈军工企业当时主要承接俄罗斯订单,包括为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的印度和中国
订单生产。为摆脱困境,哈部分企业合并重组,部分企业被私有化,留在国营体系内的企
业则进行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造。据哈工业与新技术部国防工业委员会统计,1998年国防工
业体系内的20家军工企业的产值只相当于1991年的10%—25%,职工数量也大幅减少到原规
模的10%—20%,尤其是有技术专长的俄罗斯族科研工作者和技工流失严重。
哈独立后的第二个十年(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其国防工业错失机遇的十年。在完成
接收和整编苏军遗留武装力量为本国独立武装力量的基础上,哈于2003—2010年进行大规
模军事改革,旨在打造适应非传统安全要求的高质量军队。尽管这一时期的国防订单量很
大,国防预算一度高达占GDP比重的4%—5%,但因本国国防工业力量薄弱,所产军品不能
满足现代化武装力量的需求,哈大量采购国外先进武器装备,本国军工企业反而订单不多
,未能借机大发展。这个时期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将原先分散的国防军事生产资源重组为
统一的军工集团。2003年3月,哈政府使用行政划拨和股份转让等方式,重组合并国内16
家与国防生产有关的科研和生产企业(以国防部下属企业为主),成立100%国有的哈萨克斯坦
技术工程集团(Kazakhstan Engineering)。
哈独立后的第三个十年(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其国防工业较快发展的十年。2007年
3月14日,哈发布《2015年前国防工业发展国家纲要》,确定发展军事技术和工业、提高
维修保养能力、加快更新改造等任务目标;但《纲要》的实施因遭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而事实上搁浅。
2011年哈提前实现“2030年国家战略”主要任务目标后,开始部署实施大规模基础设施和
工业创新建设计划,着重发展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丰富经济多元化和提升加工制
造业的重要一环,哈政府对本国国防工业明确提出2020年前军品国产化率达到80%的任务
目标,鼓励通过市场换技术,扩大与国外军工企业合资合作,加速本国技术提升和武器装
备更新改造。国防工业由此在国家第三次现代化建设大潮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为规范国防工业发展,哈萨克斯坦于2016年10月将原属国防部的国防工业委员会、投资和发展
部的宇航委员会、信息和通信部的信息安全局、国民经济部的国家物资储备委员会等四个
机构合并重组为新成立的国防与宇航工业部,承担军事技术发展、国防采购和国家动员职
能,全面负责国防军工、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安全、国家物资储备、国防动员等五大领
域。鉴于军工企业多从事民品生产,2019年6月又根据托卡耶夫总统签署的《关于进一步
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总统令,将主管国防工业职能的机构改为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部,将
国防工业融入本国工业整体而综合发展。
哈萨克斯坦专门负责武器装备、军事技术、军事物资等国防和军工产品出口的部门是哈萨克斯坦特
种装备进出口公司(Kazspetsexport)。该公司源自1995年10月成立的隶属于国防部贸易
管理局的哈萨克斯坦军事技术进出口公司,1997年与经济部国防工业委员会下属的外贸企业战
士公司合并后改称哈萨克斯坦武器装备公司。1999年3月划归总理办公室直接领导后不久改为
现名。此后与技术工程集团一样,先后经历国防部以及国防与宇航工业部管理,2019年6
月后转归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部领导。
二、哈萨克斯坦技术工程集团
截至2019年初,哈萨克斯坦的国防军工企业有40家,职工9千多人,其中最大的军工企业是哈
萨克技术工程集团,其承担了几乎所有国防军工生产任务和3/4的军品出口任务,此外还
有十几家军工企业,主要承担轻武器和零配件等生产,以及简单的维护保养和检修等任务
。哈萨克斯坦技术工程集团是哈国防工业的龙头企业(参见表1)。它在2003年成立之初隶属
于国防部,为完善管理,该集团全部股份于2006年10月转为萨姆鲁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
注册资本金,萨姆鲁克—卡泽纳国家福利基金也由此成为集团唯一股东,但集团的经营管
理权2009年9月被委托给工业与贸易部管理,2010年6月由国防部委托管理,2016年12月划
归新成立的国防与宇航工业部委托管理,2019年6月归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部管理。
技术工程集团主营强力部门需求的特种商品和服务,还有一些民用的油气设备、交通设备
、电子设备等。截至2018年初,该集团有员工4997人,下属25家企业,其中直属企业14家
,下属二级企业2家,控股企业3家,参股企业6家。集团销售收入2017年达到840亿坚戈(
其中出口占9.7%),约占哈工业总产值的0.4%、加工业总产值的1%和机械制造业总产值的
10%。2017年/2016年集团生产的产品中(按产值),军品和军民两用品占86%/86%,工程
服务占1%/4%,油气设备占7%/6%,铁路设备占1%/1%,其他商品占5%/3%。
表1:哈萨克斯坦技术工程集团主要经营指标
┌──────────────┬────┬───┬───┬────┬────┐
│ │ 2013年 │2014年│2015年│ 2016年 │ 2017年 │
├──────────────┼────┼───┼───┼────┼────┤
│ 年均汇率(1 美元=) │ 152.13 │179.19│221.73│ 342.16 │ 326.00 │
├──────────────┼────┼───┼───┼────┼────┤
│ 总资产(亿尖戈) │ 741 │891 │1141 │ 839 │ 750 │
├──────────────┼────┼───┼───┼────┼────┤
│ 销售收入(亿尖戈) │ 448 │385 │635 │ 713 │ 840 │
├──────────────┼────┼───┼───┼────┼────┤
│ 利润(亿尖戈) │ 30 │9 │-80 │ -30 │ -40 │
├──────────────┼────┼───┼───┼────┼────┤
│ 生产率(万尖戈/人) │ 1286 │1179 │1259 │ 1427 │ 1789 │
├──────────────┼────┼───┼───┼────┼────┤
│ 月均工资(万尖戈) │ 11.4 │12.4 │10.4 │ 13.4 │ 17.0 │
├──────────────┼────┼───┼───┼────┼────┤
│ 机械制造业总产值(亿尖戈) │ 8592 │9051 │6680 │ 7668 │ 9139 │
├──────────────┼────┼───┼───┼────┼────┤
│ 机械制造业总出口额 │ 12.65 │12.32 │5.85 │ 7.22 │ 6.52 │
│ (亿美元) │ │ │ │ │ │
├──────────────┼────┼───┼───┼────┼────┤
│ 机械制造业总进口额 │ 183.72 │175.45│118.67│ 94.41 │ 109.44 │
│ (亿美元) │ │ │ │ │ │
└──────────────┴────┴───┴───┴────┴────┘
哈萨克斯坦技术工程集团下属的主要军工企业,承担著哈武装力量的武器装备绝大部分的生产
供给(参见表2)。从产品种类看,技术工程集团的海军武器装备生产能力较强,西部的
里海沿岸是海军装备的生产中心,可生产鱼雷、500吨以下舰艇、水下遥控车、水下液压
系统和武器系统、测量仪器等。主要企业有乌拉尔斯克的捷尼特厂(主要生产小型舰艇)
和欧米茄仪表厂(主要生产船用动力设备),还有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济克斯托公司,
主要生产鱼雷和扫雷设备。
表2:哈萨克斯坦技术工程集团下属的主要军工企业
https://i.imgur.com/TZSDFeB.jpg
技术工程集团的陆军装备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较弱,主要使用客户图纸来组装坦克、装甲车
、防雷车、火炮、火箭发射车等。哈东部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和塞米巴拉金斯克市是
陆军装备的主要生产地。其主要企业有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重型机器制造厂(主要生产火
炮)、塞米巴拉金斯克机器制造厂(主要生产装甲车)、塞米工程公司(主要生产装甲车
)。另外,哈中部的卡拉干达州是轻武器和弹药的主要生产地,年产能3000万吨,可基本
满足哈自身的弹药供给。
技术工程集团的航空业务主要是维修飞机和组装直升机,主要位于阿拉木图和阿斯塔纳。
首都阿斯塔纳是航空航天技术研发中心,既维修保养飞机,又组装直升机,还发展遥感和
通信技术,建立研发、设计、制造、服务一条龙体系。阿拉木图市在苏联时期就是飞机维
修基地,第405航空修理厂负责维修各类作战飞机,另外也是电子和自控系统的研发和生
产地,其“花岗岩”特种技术设计局可以调试、试验、维护和修理防空和反导防御系统。
21世纪以来,哈萨克斯坦积极与外国建立合资企业,希望借助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本国国防工
业能力,降低本国武器装备更新的成本,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已建立的合资企业主要是
哈技术工程集团与俄罗斯、新加坡、土耳其、法国、西班牙、以色列、南非等,主要方式
是补偿贸易,即要求从国外采购的部分军工产品由哈国内企业生产、组装或维修(参见表
3)。
表3:哈萨克斯坦技术工程集团下属的主要合资企业
https://i.imgur.com/xJHABQ9.jpg
三、国防工业发展战略及当前困难
自独立至2003年,哈国防和军事建设的主要精力总体上用于接收和整编苏军遗产,保卫新
生独立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2003年开始至2010年,哈对本国国防和军事指挥体系进
行大幅度调整改革,旨在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够应对非传统安全的新型军队。
2010年2月18日,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分别向陆军和海军授予军旗,标志此轮军事改革完
成。
在大规模军事改革即将结束之前,哈于2007年发布新版《军事学说》,为军改后的国防和
军事建设提供指导规划,正式将国防军工建设提上日程,规定国家预算中的国防支出不得
少于GDP总值的1%,提出制订先进、统一、协调的国家军事技术政策,在确保武器装备兼
容的前提下(型号要配套),发展国际军事一体化,分阶段地将军事装备体系向世界最新
型号和符合北约标准的高技术武器装备过渡(这意味着哈将逐步减少俄制武器装备比重)
,使得哈武装力量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并具备研发和生产高科技武器和军事装备能力。
随着“Arab Spring”以及中东和乌克兰局势的发展,网络安全、混合战争、军备竞赛、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成为军事斗争领域的热点。为提高部队指挥和武器控制的效率,
对武器装备的要求也相应提高,需要借助技术创新,发展高精度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根据
最新科技研发制造现代化武器。在此背景下,哈于2017年9月通过独立后第5版《军事学说
》,确定发展国防军工的主要原则有:
(1)完善国防工业管理体系,尤其是监管制度;(2)统一国家军事技术政策和防御计划
;(3)发展能够满足部队建设需要的国防军工,引进先进技术,开发、生产新型和现代
化武器及特种设备,增加军品的品种、数量和质量;(4)发展军品出口潜力;(5)完善
军工产品的认证、定型和接收制度和体系;(6)改善基础设施;(7)鼓励与外国公司进
行互利合作,并在哈境内建立合资企业,生产先进的武器和装备系统;(8)培养能够满
足国防军工企业需要的人才;(9)建立武器和装备的技术文件的保存和保险基金,保护
技术资料。2018年5月14日,哈国防与宇航工业部长阿塔姆库洛夫在回答议会咨询时指出
,哈国防装备制造的发展目标是提高产品的“机动性、无人系统、数字化”水平。
从哈萨克斯坦关于国防工业发展政策和措施的阐述中可知,哈始终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发展以及
国家安全需要,调整和完善本国国防工业的工作重点和任务方向,既有继承,更有发展。
由于财政资金和人力资源所限,哈经济发展不能平均用力,全面开花,只能选择优先发展
方向,着重发展具有竞争力的领域,努力提高深加工水平和全产业链建设,提高产品附加
值和科技含量。当前,哈国防工业比较关注的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完善军事经济政策,为国防工业发展创造健康环境。其主要包括尽可能增加国防工业
投入,从反腐败高度规范国防采购和军品处置,推进私有化和吸引战略合作伙伴等。另外
,哈政府需要破除部门壁垒,统筹各行业领域发展,制定工业创新计划时,不仅考虑投资
或经济部门主管的行业和企业,还将国防部、国防和宇航部等管理的工业部门也纳入进去

二是发展合资企业,完善产品型号认证和标准制度,满足客户需求。哈武装力量一直以俄
式武器装备为主,但哈希望引进北约先进标准提升战斗力,并带动本国加工制造业发展。
因此,哈努力与国外军工企业合作,建立合资企业,要求国外武器装备供应商必须将其供
应给哈国的部分商品在哈国内生产、组装或维修,以此提高本国国防工业能力,降低本国
武器装备更新的成本,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已建立的合资企业主要是技术工程集团与俄
罗斯、新加坡、土耳其、法国、西班牙、以色列、南非等合作。
三是努力开拓国际销售市场,同时重视贸易补偿政策。因本国国防预算规模和军品市场规
模小,依靠本国市场难以支撑本国军工企业的发展目标,哈国防工业便将注意力放到国际
市场,努力寻求国际合作。通过承接海外代工订单,哈将部分产品出口至这些国家的客户
手中。哈主要出口企业是基洛夫机械制造厂、特内斯公司和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重型机械
制造厂等。
四是举办国际国防与军警设备展。这是哈国内规格最高的专业防务展,通常分为警用装备
、海陆空国防军事装备、军事通信与IT技术、多功能车辆系统及装备四大板块,同期举办
多场研讨会和高峰论坛。每年展会都吸引三四十个国家的三四百家企业参展,规模和影响
逐年加大。
截至2019年初,哈萨克斯坦先后制定了5版《军事学说》,为本国的国防工业提供发展方向,
但哈国防工业仍面临着诸多困难。
一是利益集团因素。哈国内关于依照俄制标准还是北约标准生产,以及直接进口成品还是
自主生产等问题的争论始终激烈。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是联盟伙伴关系,已签署多个军事技术
合作协议,建立了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但两国军工领域合作自2007年哈提出更广泛应用
北约技术后逐渐变得微妙。一方面,哈认为西方国家的常规武器装备质量好于俄罗斯,同
样花钱更新本国装备不如采用西方标准。但另一方面,哈离不开俄罗斯,不仅大部分武器
装备采用俄制,全面更换成西方国家的不现实,而且哈国家安全主要依靠俄罗斯主导的集
体安全条约组织保障,俄不希望哈与西方国家有过多的军事合作,担心自己的技术被哈方
泄露给西方国家。因此,哈俄合作逐渐以无偿援助和优惠价格购买为主(俄罗斯卢布贬值
后其武器性价比更高),合作设计和生产的项目越来越少。
二是资金因素。哈武装力量总计约17万人,其中国防军约7万、边防军约3.5万、内卫部队
约2万,还有民防部队和近卫军等。整个国内军品需求规模有限,但发展却需要巨额投资
。2013—2016年,哈国防开支约占GDP总值的1%,用于国防工业研发的年均费用仅占全国
科研经费的0.8%(约3亿坚戈)。在国家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哈政府不可能给予大量财政
投入,只能寄希望于与外资合作。
三是人力资源因素。军品生产属于技术密集型,对质量要求极高,符合要求的相关人才需
要一定培养周期,不是短期招工即可解决的问题。因企业效益一般,军工企业的技术人才
和熟练工人大量流失,现有职工总数已不足万人。
四、启示
中哈两国军事合作自哈独立后便已开始。在20世纪90年代集中表现在边境安全合作,尤其
是通过中、俄、哈、塔、吉建立的上海五国机制,在边境地区裁减军事力量和加强透明度
,增加互信程度。进入21世纪后,中哈军事合作重点是打击“三股势力”,比如举行联合
军演、建立政府间安全合作机制、提供军事援助等。随着中国军工水平不断提高,哈对中
国的先进国防军工技术越来越感兴趣。哈国防部长贾克瑟别科夫访华时曾表示:希望与具
有竞争力、拥有先进生产技术和完整产业链,具备技术维护和维修网络的中国军工企业合
作,但希望能在哈本地化生产。由于中哈国防工业合作起步相对较晚,当前合作规模不大

为打造小而精的武装力量,哈亟需使用现代化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实现“高精度、自动化
和数字化”,对本国国防工业提出既满足强力部门需求,又开发海外市场的任务要求,因
此对拥有先进技术和资金实力的军工企业有强烈合作需求。中国企业恰好具备此条件,并
在哈方需要的数字技术、无人机、装甲战车、电子和通信等领域的技术产品性价比极高。
可以说,中哈国防工业具有较强互补性。加上两国“一带一路”和“光明大道”对接战略
提供的政策优惠和良好投资环境,本着和平利用军工产品的原则,未来中哈国防工业可在
军品和军民两用品生产和贸易、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各领域有广阔合作空间。
第一,宜灵活理解国防工业合作的范围和内容。应既包括与整个武装力量以及与国防建设
有关的合作(涵盖军队、边防、警察、安全、核、宇航等),也包括与各个具体的国防军
工企业的合作,凡是由两国认定的军工企业所开展的合作均可纳入两国国防工业合作范畴
,即除武器装备外,还有民用品和军民两用品。多年来,中国军工企业一直希望打开哈国
市场,生产或出口导弹、无人机、坦克、雷达、激光防御系统等具备机动突击和精确打击
能力的拳头军品,以及油气、交通、电子、通讯、遥感、导航、防灾减灾、反恐防暴、安
保、军需后勤、数据网络、技术解决方案等民用产品。
第二,提供无偿援助。比如技术、设备、人才培训等。应将军事援助纳入整个中国对外援
助框架内,各部分相互配合,形成综合作用效果。援助在一定程度上是培育未来潜在市场
的行为,给哈方一个从熟悉到喜欢再到信任中国产品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为中国企业优
化海外布局,建立更高效生产链条提供前期铺垫的方式之一。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和实践证
明,中国的产品和成套设备所在地往往也是中国标准和后期维护保障市场所在地。
第三,将国防工业合作纳入中哈产能合作框架。尽管国防工业带有国防属性,但总体上也
属于工业范畴,其发展应不仅由国防相关部门规划,还应与国家的整个工业规划相协调(
比如哈技术工程公司的发展规划项目就未被列入国家工业创新计划)。实践中,主管中哈
产能合作规划的中国国家发改委和哈萨克斯坦投资发展部,以及负责具体落实“一带一路”与
“光明大道”对接的主要企业的主管部门(中国国资委和哈萨克斯坦“萨姆鲁克—卡泽纳”国
家福利基金)应跳出所属行政系统的条框,在规划和落实过程中为国防军事系统的企业留
出一席之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