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麦肯锡在中国:如何与威权政府做生意

楼主: skyhawkptt (skyhawk)   2019-02-23 15:43:19
标题: 麦肯锡在中国:如何与威权政府做生意
新闻来源: https://is.gd/X7bqS1
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今年在中国搞的团建活动令人难忘。
为公司工作的数百名顾问嬉戏于沙漠之中,骑着骆驼越过沙丘,在用红地毯连接起来的帐
篷里相谈甚欢。开会的地方是一个可与苏丹的华丽宫廷媲美的巨大宴会厅,其中悬挂的一
个横幅捕捉到了里面的气氛。
横幅写道:“我无法保持镇静,我在麦肯锡工作。”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这次活动的选址:位于中国边远西部的丝绸之路古城喀什,这个地区正
经历著一场重大的人道主义危机。
麦肯锡的顾问们在这里讨论他们的工作,包括为中国的一些最重要的国有企业出谋划策。
距离开会地点约4英里(约合6公里)的地方,有一个规模很大的拘禁营,里面关押著成千
上万的维吾尔人,它与众多类似的思想灌输营一起构成了一个岛链,中国政府把多达100
万人关在里面。
在麦肯锡举行这次活动的一周前,一个联合国委员会就这种大规模的拘留行为进行了谴责
,并敦促中国停止该做法。
但这种政治背景似乎并没有让麦肯锡的顾问们不安,他们在Instagram上发布了一些记录
他们迪士尼式冒险经历的照片。事实上,麦肯锡与中国政府的关系远比它为展示自己在中
国的存在而选择的奇怪地址要深刻得多。
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该公司与许多美国公司一道,帮助刺激了中国从一个经济落后国家
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转型。但是,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美国的主导地位构成有力挑战
,华盛顿对中国政府的一些标志性政策——包括麦肯锡帮助推动的一些政策——越来越不
满。
麦肯锡的一个国有企业客户甚至帮助中国在南中国海建造人工岛,这是导致中国与美国军
事关系紧张的一个主要问题。
《纽约时报》的一项调查显示,麦肯锡在中国扮演的角色,只不过是其在全球各地进行的
广泛——有时有争议——的工作的一个例子,时报的调查采访了40名麦肯锡现任和前任员
工,以及他们的数十名客户。
在民主国家及其基本价值观日益受到攻击的时候,这家标志性的美国公司却在全球各地帮
助提高威权和腐败政府的地位,其做法有时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麦肯锡的客户包括沙特阿拉伯的绝对君主制、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总统独裁领导下的土耳其政府,以及腐败盛行的南非等政府。
在乌克兰,麦肯锡和川普总统的竞选主席、后来被判犯有金融欺诈罪的保罗‧马纳福特
(Paul Manafort)于同一个寡头集团,帮助名誉扫地的总统候选人维克托‧F‧亚努科维奇
(Viktor F. Yanukovych)提升形象,把他重新塑造成改革者。
亚努科维奇一上台就抵制西方,站在俄罗斯一边,最终被指控盗窃了数亿美元,逃离了这
个国家。这些事件在乌克兰引发了多年混乱,并引发了国际上与克里姆林宫的僵局。
在俄罗斯,麦肯锡与那些同克里姆林宫有关系,并已受到西方政府制裁的公司合作,这些
公司是麦肯锡多年来帮助建立的,在某些情况下,麦肯锡还持续为它们提供咨询服务。
该公司在俄罗斯经济中的许多领域提供咨询,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银行
业、运输业和农业。麦肯锡的一位高管是俄罗斯政府能源委员会的成员。一些前麦肯锡咨
询人员离开公司后,会进入他们曾经担任顾问的俄罗斯公司工作。
今年8月,俄罗斯国家开发银行(VEB Bank)聘请麦肯锡为其制定其商业战略,这家银行由
俄罗斯政府全资拥有,与俄罗斯情报机构关系密切,并受到美国制裁。
没有迹象表明麦肯锡违反了美国的制裁,它们只禁止麦肯锡与目标公司和个人进行某些特
定交易。但更大的问题是,在海外寻求合法商业机会的过程中,该公司是否有助于支撑俄
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V‧普丁(Vladimir V. Putin)的独裁领导。
其他咨询公司也为类似客户提供服务,但没有一家有麦肯锡这样的声望,能够提供这样的
可信度,它拥有92年的历史,被许多全球最受爱戴的公司信赖。
根据《纽约时报》对中文材料的审核,在中国100家最大的国有企业中,麦肯锡至少为其
中22家提供了咨询服务,这些国有企业正在实施政府一些最具战略意义、最有争议的举措

尽管美国公司与中国国有企业合作并不罕见,但麦肯锡的角色有时会让它陷入麻烦重重的
交易之中。在马来西亚,亚洲最腐败的领导人之一向中国寻求数十亿美元,当他被怀疑将
大量公共资金收进自己腰包,导致成千上万人走上街头抗议之时,麦肯锡为他提供服务。
麦肯锡为自己在全球的工作辩护,称其不会接受与公司价值观不符的工作。它还给出了其
他公司在腐败或威权国家工作时为自己辩护的同样理由——变革最好从内部实现。
“自1926年以来,麦肯锡一直寻求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企业和社区带来积极影响,” 它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声明还说,“由于我们与客户的合作,我们创造了数万个就业岗位,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提供了教育。”
“与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许多其他大公司一样,我们努力应付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环境,
”该公司表示,“但我们并不支持或参与政治活动。”
然而,一些分析人士、资深外交官和全球治理专家对麦肯锡的作用持不同看法。
当美国退出国际合作,采取更加民族主义的立场时,像麦肯锡这样的大公司却在一些几乎
不尊重人权的国家开展业务,有时会推进美国那些最大竞争对手的争议策略,而不是对之
实现遏制。
“他们更有可能助长这些政权,成为它们的同谋,” 前助理国务卿戴维‧J‧克雷默
(David J. Kramer)说。“他们不想疏远这些政权,否则就会失去生意。”
打造中国梦
马来西亚丛林深处有一块庞大的废弃建筑工地,无情的季风降雨侵蚀著锈迹斑斑的钢梁。
这里本应是一条铁路,是中国标志性的“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一项由中国巨额贷
款资助、通常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全球工程,耗资1万亿美元。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其中最重要的企业之一,这家国有巨头的黑色首字母缩写印
刷在废弃工地的水泥板上。
由于一桩腐败丑闻,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在八年内被禁止在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一些项
目中开展业务。该集团在南海建造人工岛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这项建造工作引发了
美国的紧张情绪。
该公司的子公司还为斯里兰卡修建了一个新港口。但事实证明,这笔债务过于沉重,斯里
兰卡政府不得不放弃港口,将它移交给中国,为期99年。
斯里兰卡的命运令人担忧,以至于马来西亚新总理马哈蒂尔‧穆罕默德(Mahathir
Mohamad)担心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他在7月暂停了铁路项目。
“这对我们不好,”马哈蒂尔在9月说。“马来西亚工人没有能做的工作。所有的工人都
来自中国。你可以看到它是单方面的。”
但对麦肯锡来说,这绝不是单方面的。该公司代表交易双方的利益。
2015年,当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修建人工岛时,仍处在世界银行的制裁之下,麦肯锡将其签
为客户,为其提供战略咨询。
几个月后,麦肯锡赢得了与马来西亚政府签订的合同,目的是评估这条铁路的可行性。
在一份机密的PowerPoint报告中,麦肯锡公司告诉马来西亚官员,这条铁路可能会使该国
部分地区的经济增长增加多达1.5%。当时的总理纳吉布‧拉扎克(Najib Razak)喜欢引用
这个结论,他现在被控腐败。
麦肯锡在摘要中还表示,由于该项目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性,它将有助于改
善与中国的关系——“建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麦肯锡赞同从中国大举借债的想法,称其为亚洲其它地区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不难看出麦肯锡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热情来自何处:该公司在公司最高层推广了中国的
政策。
麦肯锡当时的执行董事鲍达民(Dominic Barton)在2015年北京的一次主题演讲中,以“一
带一路”为主题,讲述了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的丝绸之路贸易。
麦肯锡的内部研究组织,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迅速采取行动
,发布了一些报告——被中国官方新闻媒体广泛引用——颂扬“一带一路”倡议的好处。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是中国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资金的两家最大的银行之一,鲍达民曾
在其顾问委员会任职,在2015年接受中国官方媒体采访时,他反驳了这项事业可能会被用
作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工具的忧虑。
“全世界都在等待‘一带一路’宏伟蓝图从梦想走向现实。”鲍达民和同事们在麦肯锡中
国网站于2015年5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它表达了麦肯锡参与这项事业的热情。
这种感情是双方面的。根据《纽约时报》的研究,以及追踪这些项目的RWR咨询集团(RWR
Advisory Group)的数据,在排名前20位的“一带一路”承包商中,有9家是或曾经是麦肯
锡的客户。
2016年,麦肯锡的客户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赢得了130亿美元的马来西亚铁路建设合同。随
后纳吉布遭到大量腐败指控,街头抗议者指责他令一个国家投资基金丢失数亿美元,并且
急需从中国等外国借款者那里获得现金,在这样一个时候,麦肯锡为该项目辩护。
围绕这笔交易的丑闻涉及麦肯锡的两个客户。马哈蒂尔对当地记者说,中国交通建设集团
在没有竞标的情况下赢得了这份铁路合同,它可能故意夸大了成本,帮助纳吉布和他的盟
友向投资基金注入更多资金,以补充缺失的资金。
马来西亚国会议员和财政部长助理潘俭伟(Tony Pua)表示,这项交易的中间人是一个热衷
于寻欢作乐,名叫刘特佐(Jho Low)的马来西亚商人,他被指控抽走数亿美元的基金,现
在他据信是在中国,逃避马来西亚的逮捕令。
麦肯锡说,它不知道中国和纳吉布之间有任何勾结。该公司表示,它当然会讨论中国全面
的“一带一路”计画,但它否认自己在代表参与该项目的双方情况下,存在任何形式的利
益冲突。该公司表示,当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赢得竞标时,它在马来西亚的工作已经完成。
“我们公司严格的内部政策和程序”确保“我们可以带来独立的视角”,能帮助每个客户
“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麦肯锡表示。
但是,罗马的约翰‧卡波特大学(John Cabot University)关注马来西亚政治的布里奇特
‧威尔斯(Bridget Welsh)教授认为,麦肯锡肯定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当时的政治背景——
政府面临严重的腐败指控,以及纳吉布可能会求助于中国提供的资金,以便掩盖自己的行
为。
“他们选择与极度腐败的参与者接触,”威尔斯这样评价麦肯锡。
特殊的关系
这并不是麦肯锡第一次通过在中国的工作卷入令人起疑的谋划安排。
1995年,该公司在中国开设了第一个办事处,聘请了来自美国和英国的顾问。到本世纪末
,中国政府开始推动缺乏活力的国有企业采用西式管理,专长于此的麦肯锡就是打算在这
方面有所作为。
公司获得了一些大客户。它的明星学生是平安保险,这家保险公司创立时隶属于一家国有
货运公司。从1997年,麦肯锡与该公司开始了长达20年的合作关系,在这期间,平安保险
从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
麦肯锡的成功很快就达到了中国政治的顶峰,并将其拖入了一场潜在利益冲突之中——公
司声称,它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不知不觉的——这场冲突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
引人注目的一个官员敛财事例。
麦肯锡一直在寻找顶尖人才,2002年,它聘请27岁的刘春航担任全职顾问。据哈佛商学院
(Harvard Business School)的记录显示,他在该校以名列前茅的成绩毕业。他在麦肯锡
待了不到一年。但在那段时间里,他的姻亲采取了一些措施,令他们后来变成了亿万富翁

刘春航的岳父是当时中国国务院负责财政的副总理温家宝。几个月后,温家宝当上了中国
总理,负责管理政府。
当时,麦肯锡的客户平安保险正准备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2002年底,温氏家族及其
商业伙伴以低价收购了平安保险的股份,成为平安保险的祕密股东。作为总理,温家宝掌
管着负责监管保险行业和审核重大IPO的委员会。
麦肯锡称,刘春航于2003年7月离开公司。目前还不清楚他是否在其家族商业活动中扮演
任何角色。但平安保险第二年上市时,温家积累了惊人的财富,主要是公司股票。到2007
年,这个家族的资产至少达到27亿美元。
刘春航现在是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的一名高级官员,他通过一名发言人表示,他“从未给
公司的中国客户做过任何项目”,如果把他与麦肯锡为平安保险所做的工作联系起来,那
将是“误导”。
麦肯锡说,刘春航被聘用是因为他有能力,而不是因为他的家族关系。
该公司表示:“关于刘春航被聘用存在不当目的的任何说法都是错误的,具有极大的误导
性。”
如今,中国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才纷纷要求到麦肯锡工作。公司的合伙人会列席企业的党
组织会议。据公司网站显示,该公司在中国的350名顾问中,90%以上是华裔。
中国对麦肯锡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麦肯锡最新的两位管理合伙人,鲍达民和施南德
(Kevin Sneader)都是从该地区提拔上来的。施南德现在在香港管理整个公司。
麦肯锡的名字在中国实在太有名了,以至于有一个中国模仿者冒出来盗用其的中文名。
这家仿冒公司名叫“成都麦肯锡管理顾问公司”,它甚至赢得了一份为四川省经济规划提
供咨询的合同。它的诡计非常成功,中共喉舌《人民日报》旗下的杂志《中国经济周刊》
发表了一篇封面文章,讲述了真正麦肯锡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把它比作章鱼,并对假麦
肯锡的成功表示惊叹。
麦肯锡表示,该公司尚未参与四川省的经济规划工作。
然而,该公司并没有回避中国的“智慧城市”等有争议的项目,这类项目让学者和人权倡
导者感到担忧,认为将加强中国这个监控国家的力量。
智慧城市的理念是通过摄像头等来源收集数据,使城市更易于管理。在中国这样一个威权
国家,这引起了广泛关注。
麦肯锡在6月的一份报告中写道:“例如,警察巡逻不可能无处不在,但预测分析可以在正
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部署巡逻。”
“这事关政治控制,”澳洲战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
研究员萨曼莎‧霍夫曼(Samantha Hoffman)说。
麦肯锡目前正与平安保险合作,在中国南宁市实施智慧城市计画,监控金融欺诈行为。
该公司还支持中国政府的“中国制造2025”倡议——批评者说,有时甚至是鹦鹉学舌般地
宣传——该倡议旨在让中国在人工智能和航空航天等敏感领域成为全球领袖,令欧洲和美
国领导人感到不安,他们担心这个计画将削弱本国经济,奠定中国的主导地位。
10月,副总统迈克‧彭斯(Mike Pence)警告说,“通过‘中国制造2025’计画,中国共产
党把目标锁定在控制世界上90%的最先进产业上。”
麦肯锡已用中文撰写了至少10份有关“中国制造2025”的报告。但今年早些时候,由于美
国和欧洲的强烈批评,中国政府下令新闻媒体停止报导此事。麦肯锡的报告也不再提及这
项政策。
“它们有时几乎像是《人民日报》的一个分支,”瑞银(UBS)前首席经济学家乔治‧马格
纳斯(George Magnus)在谈到麦肯锡时表示。 “很明显,他们在用一种更隐晦的方式来做
这件事——有时也没那么隐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