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论坛》南欧视角:意大利断桥惨案 反开发民众也有责任
上报
https://goo.gl/zWzujF
我们的基础建设安全吗?意大利热那亚(Genoa)莫兰迪大桥(Morandi Bridge)断裂后
,这个问题一直盘旋在大家心中。当然了,我们可以把这个事件看成是单一事件,也可以
相信这是意大利的特例—基础建设计画通常是孕育意大利贪腐的温床。不过,我们或许是
愚弄了自己。
在西欧、美国,二次大战后的1950、1960年代是经济复苏时期,当时兴建许多桥梁、道路
、铁路,但现在都已经很老旧、过度使用了。有任何一个开发国家具有长期管理主要基础
建设策略吗?有正确评估、管控相关风险吗?基础建设若接近使用年限,什么是保持、取
代的方案?民众如何发挥影响力在基础建设谁该付费、盖在哪里的相关议题上?
基础设施应强调社会价值 而非财务回报
意大利与其他已开发国家需要的是具策略、可持续结合地方、中央政府多年来基础建设计
画的政策。他们必须要评估未来几年所需要的资源、资产。他们应该强调基础设施的基本
社会价值,而非直接的财务回报。
升级火车和铁路系统可以提高通勤时间、环境影响的效率,并对许多社区产生积极影响。
为此,公众辩论应该转变:从短期到长期的影响,以及从个人到集体的价值。当莫兰迪大
桥于1963年开始建设时,政府正积极参与基础设施投资以及管理、拥有关键的公共事业。
税收收入用于基础建设、维护,民间部门则会在整个建设阶段中的某阶段参与。另外,还
有金融创新空间。
“意大利高速公路公司”(Autostrade per l'Italia)在1963年发行首个欧元债券,而
现在该公司被认定该为莫兰迪大桥断裂事件负责。这些年来,意大利经济持续扩张,实质
年成长率平均达5.3%,基础建设投资对经济成长有很大的贡献。热那亚是主要工业城市,
钢铁、造船是主要产业,也是欧洲一个重要的港口。
基础设施私有化 让升级规划更困难
当需求管理政策逐渐退流行后,政府在长期基础建设计画、市场协调上的角色也逐渐不再
重要。有鉴于1970年代财政过剩、需要控管公共支出,在分配纳税人资金上,很显然的市
场中立机制优于政府干预作法。
随着公共债务增加(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2%,意大利的主权债务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之
一)导致新自由主义的拥抱,其结果是许多基础设施项目的私有化。
虽然分配机制有改善,但将大多数基础设施置于民间企业手中将使得规划更困难—半个世
纪甚至更长时间—并承担大型项目固有风险。私人投资者相对于公共部门,参与时间较短
却导致“足够好的诅咒”(curse of good enough),相关激励措施倾向于维持而非取代
、升级基础设施。
现代基础设施政策必须解决两个关键问题。首先是谁将为基础设施建设付费。中央政府通
过税收筹措资金可能对那些从未使用过相关基础设施、或者因为生活在其他地区而没有直
接受益的人不公平。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是否应该承担相关成本,或者是否应透过政
府、民间合作方式进行筹资,或者向使用者收费?每个解决方案都需要仔细评估权衡公共
政策优先事项。
良好的基础设施 有利经济发展
第二个问题涉及建立新基础设施的地理位置。过度使用莫兰迪大桥的替代方案是在热那亚
北部边界建造一条新的公路。多年来,当地居民和政界人士—包括执政的五星运动成员—
都反对这个计划。
莫兰迪大桥于1967年落成时,被当时的意大利总统大举称颂。当时,政治资本依附在类似
的项目上—而非仅因为赞助、腐败。如今,现代民主国家似乎陷入基础设施、个人权利、
集体利益间的权衡,而大型项目往往是政治家职业生涯的死亡之吻。
“不要盖在我家后院”是当地居民为避免受到相关项目干扰的诉求。但这些诉求导致许多
基础设施项目—例如希思罗机场的第三条跑道,或都灵至里昂间的高速铁路—被推迟了多
年。因此,对于公共部门,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护旧基础建设是应对之道。
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对经济可持续性和繁荣很重要。如果没有关注项目成本、收益、集体责
任、个人权利的公共辩论,以及不同选择所暗示权衡,基础设施只有在灾害发生时触及标
题,引发一连串的指责,指责和政治机会主义。随着现有基础设施即将到期,可持续发展
,我们可以在不久的将来期待更多这样的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