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魔幻拉美》毒品歌谣(上)

楼主: AsamiImai (今井麻美)   2016-08-04 22:13:04
魔幻拉美》毒品歌谣(上)
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781588
音乐是生活中重要的资源,系社会团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因而有宗教乐、抒情乐、爱国
乐、民族乐、通俗乐、古典乐、流行乐等表现,做为人类表达意念的最佳宣言。正如队有
队歌、校有校歌、国有国歌,不同时代各有其代表性音乐,不同族群之间当然也有属于自
己喜好的音乐形式。
1960、70年代引领风潮的男性摇滚乐团,以呐喊、嘶吼和震耳欲聋的音乐做为新世代分野
,歌词充满阳刚、暴力、药物、性爱和希腊神话等意象,铺写出纵情放任的一代。是毒品
影响了摇滚乐风格?还是摇滚乐加剧了毒品世界的迷幻?实在很难厘清彼此之间的因果关
系,不过,提到摇滚乐似乎无法忽视毒品的存在。披头四之一的保罗.麦卡尼(Paul
McCartney,1942-)曾公开表示迷幻药给予音乐创作灵感,并在歌词中隐约提到大麻、
LSD等毒品。仿佛毒瘾在作祟,越来越多的摇滚乐歌手不避讳以乐曲歌咏毒品,甚至因吸
毒过量而身亡。
墨西哥是音乐之乡,受到地貌和庄园制度的影响,衍生出浓厚的乡土音乐,例如:寇里多
(corrido)、哈罗秋(jarocho)、兰切拉(ranchera)等,藉以礼赞田园的迷人风光、
歌诵庄稼汉的胼手胝足、传递情侣的浓情爱意。其中,寇里多起源于十八世纪,从罗曼斯
(romance)歌谣递嬗而成,具有叙事特性,或为八音节、或为十音节,其形式主要为序
曲、主体、尾声三部分。序曲系吟唱人的开场白,包含问候听众和故事简介;主体顾名思
义,即进入故事的主题;歌曲最后不免说教一番,以发人深思的寓意和吟唱人的道别做为
尾声。伴奏的乐器通常为吉他、手风琴等。寇里多适合即兴创作,常被用来歌咏风云人物
、颂扬民族精神、叙述时事新闻、嘲讽社会现象、铺陈爱情故事等,其风格多元,可以是
史诗的、抒情的、叙述的、写实的。
二十世纪初,美墨边界吹起了走私风,特别是美国实施禁酒令期间,不少走私犯渡过格兰
德河(Río Grande)、或横越大沙漠,将墨西哥龙舌兰酒走私至美国牟取暴利。寇里多
随之成为吟唱北方奇情异事和犯罪不法的工具。1933年,美国解除禁酒令后,不法分子转
向走私海洛因等毒品,寇里多主题也从酒类走私变成毒品走私。1934年,乐手嘉伊坦(
Juan Gaytan)谱写出〈走私犯〉(El contrabandista),被视为第一支以毒品为主题的
寇里多,叙述一名原先走私酒类的商人,后来因贩毒而被捕:
我本贩卖香槟、龙舌兰、哈瓦那兰姆酒,
不了解一个囚犯会受怎样的折磨。
很快我购买了汽车和房地产,
浑然不知我马上就要进入监狱。
因为贩售古柯碱、吗啡和大麻,
凌晨两点我被捕送进监狱。
从此,毒品便成为寇里多最常涉及的题材,叙事风格有戏谑嘲弄的口吻,也有钦羡仰慕之
意,其尾声部不再全然说教,有时故意留下伏笔,增添戏剧性。1940年代,〈白货〉(
Carga Blanca)发行,堪称典型的边界寇里多,以低音十二弦吉他伴奏,突显北方大漠的
音乐色彩。〈白货〉叙述两名墨西哥人走私一批海洛因到美国的圣安东尼欧(San
Antonio),贩售后得款二千八百美金,怎知返乡时遭绑架撕票,那二千八百美金最后回
归买家。
寇里多逐渐流行于墨西哥北方,尤其在下加利福尼亚(Baja California)、奇瓦瓦(
Chihuahua)、西那罗亚(Sinaloa)等毒品泛滥的州,几乎成为国民歌曲,酒吧、街头、
地下电台充塞著寇里多,更跨越边境流传到美国,述说美墨边界不断上演的非法行为。
从颂扬民族精神到描写走私贩毒,传统的寇里多与北方流行的寇里多相差甚大,为了区分
彼此,而于后者的字首冠上“毒品”(narco)。
毒品寇里多不只是突破禁忌、挑衅政府的音乐曲种,堪称音乐版的“毒品演义”或“毒品
外史”,其情节也大多真有其事,即便是杜撰虚构,也以真实故事为蓝本。由于公然颂扬
不法行为,被认为有教唆犯罪、鼓动吸毒之嫌,而被禁止公开播放。所谓近朱者赤、近墨
者黑,当人类沉沦于药物世界之后,其生活、工作、交友皆与药物脱不了关系,进而衍生
出相关的休闲娱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