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香港观察:不能踫的广东话?
新闻来源: http://goo.gl/6slch5
农历新年期间,港人彼此问候多是“恭喜发财”和“大吉大利”,以广东话说的感觉就很
地道,若说“新年好”就有点不自然 。
各处家乡自有不同贺年用辞,可是教育的语文运用却不一样,因为这是国家对主权的演绎
,是政府高度控制的环节。
虽然春节期间学校休假,香港教育局却在此际闹出风波。当局上周于网站刊登题为〈语文
学习支援〉的文章,首段说“香港是一个国际大都会,与急速发展的中国并驾齐驱,同时
面对邻近地区的强大竞争,亟需发展两文三语。”此段说话港人大多耳熟能详,人人可背
诵。
该段文章接着说:“虽然基本法规定中英双语为本港法定语言,但接近97%本地人口,都
以广东话(一种不是法定语言的中国方言)作为家居及日常交际的常用语言,而英语则多
作商业用途。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语言,普通话的使用日见普遍,反映内地与香港
经济及文化的紧密联系”。
文中指广东话为“不是法定语言的中国方言”惹起关注,这个说法触动了部份人的神经,
反问为何港人每天都在说的广东话,没有成为法定语言的资格?
广东话代表了一种骄傲?
说到捍卫广东话,数年前的广州也曾经有过一阵子运动,故港人对此自然特别敏感,因为
广东话不只是香港的语言,更是大部份港人就身份认同的一个主要建构成因。
而且,香港多年来的文化产物,如电影、流行曲和电视剧等都是广东话,这令广东话对港
人有多重意义。
不少人都会同意,能否使用当地语言代表了一个人在当地的投入度,能否说广东话被看作
是关键,所以早前关于“谁是香港人、新香港人”的讨论,是否愿意学习广东话便被看作
一个重要指标。
在目前中港矛盾随时一触即发的社会环境当中,广东话在香港便更形重要,因为说到香港
人和大陆人最基本的不同,能否操广东话是一个分野。
是语文还是方言?
根据《基本法》,香港法定语言为中文及英文,行政、立法与司法机关可采用中文和英文
为正式“语文”,《法定语文条例》也没有规管口语。
所以把广东话定位作“方言”,便难免出现矮化广东话的质疑,也令人联想到一国两制中
的“一国”更强大,广东话的主流地位将会被动摇和改变。
于是关注普通话教学的组织“港语学”就此去信教育局局长,要求澄清为何广东话非法定
语言,也有立法会议员就此要求政府当局提供合理解释。
其后教育局承认有关广东话的注释出现了“含糊不精凖的地方”,对引起误会深表歉意,
并删除该篇文章,换上“网页内容正在更新,不便之处,敬请见谅”的告示,这当中只是
数天时间,在新年假期期间都算罕见。
当局其后上载另一篇文章〈两文三语正面睇〉,指“广东话是大部分本地人口的母语和中
文口语”,再没有提及方言的说法。
普通话教学排挤广东话?
对于教育局这个做法,有网民表示高兴,表示当局收回“方言论”是市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
当然在港的中共喉舌报则发表评论,批评教育局日前的网志文章及“致歉”新闻稿,内容
上都有可资商榷之处,甚至予人以越说越糊涂之感。
事实上,这次文章背后争议关乎香港教学语文政策,根据现行教育政策,中小学可视乎本
身情况,选择以粤语或国语作为教授中国语文科的语文。自2000年开始,课程发展议会把
国语教中文科列为长远目标。
虽然还没有正式颁布政策文件,部份中学和小学巳经以国语教中文,有教育界人士指这些
学校的比例巳经越来越多。
不少土生土长的香港人都习惯在课堂上学习书面中文,老师教书用白话,同学之间说广东
话,多年来都是运用说写不一样的模式。
但这样的情况在香港主权移交后渐渐有所改变,因为香港家长出名功利,不少家长都希望
下一代学好国语,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和机会,所以过去一些并不著名和特别受欢迎的中小
学,结果因为普通话是教学语言,而成为了家长的热门选择,不少香港小娃牙牙学语时就
是说英文和国语。
广东话又怎会是不能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