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摇头丸教父”之称的美国知名化学家亚历山大‧舒尔金(Alexander Shulgin),2日因肝癌在美国北加州寓所病逝,享年88岁。妻子安在脸书写道,舒尔金在家人和看护与佛教音乐环绕下安详辞世。
舒尔金在1970年代末期,将俗称“摇头丸”的化学合成物MDMA,用于治疗精神病患而声名大噪。他甚至不惜以身试药,就连妻子、友人都成了实验对象。但他没料到MDMA会被人滥用,沦为毒品。
舒尔金获得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退学加入美国海军,战后进入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取得生化博士学位。毕业后到陶氏化学任职,发明可生物分解的除虫剂。
1960年代,舒尔金开始研究影响心理与精神的化合物,一生研制200多种让精神兴奋的化合物,包括抗忧郁药、催情剂、兴奋剂等。其中名为MDMA的苯丙胺类兴奋剂,俗称“摇头丸”。
其实MDMA早在1912年就由默克药厂合成并取得专利,但默克未进行周延完整的人体实验。直到1977年,舒尔金研发出MDMA新的合成方式,并进行人体实验。后来他和心理学家泽夫合作,泽夫不仅亲身试药,也建议同业用微量MDMA搭配访谈治疗精神病患。
不过MDMA后来被滥用于酒吧、舞厅,成为俗名“摇头丸”的迷幻药,更被列为毒品。舒尔金1995年慨叹,若摇头丸不是沦为派对毒品,很可能成为治疗精神病的良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05000834-260108
中国时报 2014年06月05日 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