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anata (小花)》之铭言:
: 最近突然意识到音量问题,发一篇来参考一下各位的看法
: 有时候会看到谁谁谁试听开有够大声,当喇叭在听,隔老远都听的到他在听油歌
: 或是DAP开5就够了,台机要转到-40dB,再更大声就受不了
: 先撇除那些阻抗灵敏差异极大的货色,应该有点参考价值
: 以我自身举例,拿几个比较看得懂的配置
: 耳机K701 / ADX5000 / Utopia / YH5000se / LCD-5 / D8KPLTD
: 这几只所需要推力应该都差不多,单讲大小声的部分
: HUGO/TT2
: 约水蓝色灯号 -20~-25dB
: COS D10
: 单端-10dB 平衡-23.5dB
: ADI-2
: 3.5孔-9dB 6.3孔-14dB
: 湖人US5P
: 单端约1点钟方向
: M17超级大耳模式
: 95~105
: 这个音量大概是我在外面,有环境噪音时会开的音量
: 平常在家很安静的情况只有极少部分会加大音量,先不用担心听损
: 前阵子有发了一篇MEZE 109的文
: 当时用ADI-2推,物主开-35左右,而我开-14左右
: 似乎发现了一点端倪
: 这个音量绝对不是能长时间舒适聆听的音量
: 为什么开这么大声 ?
: 话要讲回我说K701没对手这件事情
: 一般我在试听的时候,我都会把音量开到"女高音"接近要破不破的程度
: 这是我初步判断这一支耳机适不适合我的重要依据
: 举例来说
: キミだけのメロディ/角巻わため【original】
: https://youtu.be/l44ih2KWJAo
: 3:00处的 “永远に”
: 这边我会把音量加大,而当我加到超出我个人的适听音量时
: 这支耳机就会被我刷掉,音响系统也是
: 那这跟K701有什么关系 ?
: K701就是操机掰
: 问题一大堆,偏偏又是这个部分超级强
: 他能够在我的适听音量达到要破不破的境界
: 让我他妈的花了一堆钱在前端上就为了补他那白痴低频跟厚度
: 而不是选择换耳机,嗯....当然现在找到对手之后已经换掉了
: 那么反过来说,平常聆听音量偏小的用户们
: 使用的耳机大多是比较轻柔、均衡的类型 (反正就是激进的反义词)
: 不是全部,但就我看到的部分有
: ADX5000 / 109pro / HD800S / T1-3 / Z1R (后两支都是把低频收掉的情况)
: 在听感取向上没有特别需要大音量,而是较为注重整体的平衡性....吗 ?
: 可能会有人觉得开大小声单纯个人喜好,喜欢就好
: 想聊一下这部分是因为某些系统或是某些歌曲,在音量不足的情况
: 可能会有动态压缩,低频出不来,高频黯淡的情形发生
: 不介意吗 ?
: 或是系统已完善到无论大小声都能有极好的表现呢
: 开大声的烧友们,你们是听什么部分
: 开小声的烧友们,又是注重什么部分 ?
之前看到有人拿我的文章问音量的事情,再回头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
有静下心想过这件事
"听小声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只说为了听力健康,这样答好像有点笼统?
虽然是目的之一没错,但应该有更具体的答案吧!
随着这阵子的探寻、乱听各种器材、和女神店店长聊小音量聆听这件事以后
渐渐意识到更具体的答案
就分享一下"小音量聆听"这件事
先说我没有听力、耳机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每个人的状况也不同
下面提到的内容可能没有参考价值
当然我不是一开始就听小声,也是靠练习而来的!
起因是2020回坑以后买了最喜欢的耳机- JE nZk
发现burn in带来的差别(可能是先前接触的耳机都是纯动铁or根本没有特别注意?)
不是声音变化,而是发现原先听的音量相对大声了,我可以降低音量来听
ex:
同样搭配
burn in前 音量 37;burn in 后 音量34
后续把DAP当DAC使用时,上YT听一些音乐,再切回DAP听音乐
(上传到YT的音乐好像会被YT自动砍音量?)
发现同样音量下,DAP本地播放变得很大声!接着转小声!
如此反复...聆听音量就越来越小了!
小声聆听也是有利有弊,谈谈碰到的情况
烂录音(烂后制)容忍度较大?
就...我好像还没找到深刻体会这三个字的乐曲?
即便是大家嫌到不行的"残响散歌",我觉得...恩?还好阿?!
最多就觉得这首歌响度拉得较大,发挥不出器材实力这样?
试听过较为高阶的系统,STAX-X9000、Sennheiser HE-1
我觉得也没有糟到不行,顶多STAX-X9000可能需要调整一下?
https://i.imgur.com/S6AKlO2.jpg
当初听用这套听是有觉得"残响散歌"好像有点乱糟糟的?
但上一次在音响展音悦展房听的组合就好多了!
有些器材搭配是死亡组合
这点比较特殊,应该只会发生在随身器材上?
就是某些DAP搭配一些好推的耳机即使最小音量仍会炸耳朵的情况
(古典这类响度没拉很大的音乐或许可以听,但这类音乐不是我常听的乐曲)
我自己碰过的组合有
AK SP3000 + Xelento 2nd 原线4.4
AK SE300 + Campfire Andromeda-Emerald Sea(绿仙2023) 原线3.5
AK SE300 + Campfire Trifecta Astral Plane 原线4.4
AK SA700 + Vision Ear PHöNIX 原线2.5
别问我怎么都是AK的播放器...我也不知道他们的音量设计
听感(可能)较为特殊
虽说这一点每个人本来就会有些不同没错,不过感觉我好像更极端?
最常发生的就是谁说某某高价旗舰耳机好听
我听完的感想就是...蛤?是不是叶配?是我不懂听?厂商敲盘子?
也曾经听完耳机和店员分享,店员露出一脸疑惑的表情?
询问我试听的情况,我也把器材设置到我的聆听音量借给他,他听了一下就说了一句
"你可以...不用听的这么压抑"
其实听到这句话我有怀疑一阵子,是不是真的听太小声了?那一阵子也稍微把音量调高。
不过后来跟巴哈的网友讨论一下就释怀了!
听的开心最重要!最近又慢慢调回来了
也有听过比较特别的论点?
"耳机厂商会根据"等响曲线"去调音,要拉到一定音量才会有比较正常的评论"
关于这点我持怀疑态度,我接触的大多是(C)IEM,先不说一些小作坊
比较知名的几家IEM耳机厂商大多也和助听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恩?
"聆听音量未达单体作工的能量"
这点我也很怀疑,我好像没看过哪只耳机特别标注"不能用低音量聆听"这类的标语?
(喇叭部分我不清楚)
我记得耳机大多都是注意聆听环境、注意聆听音量之类的标语
甚至森海说明书也标明自家耳机在中、低音量都能有很好的音质
https://i.imgur.com/94lMqD1.jpg
身为IE900的用户,我是同意这句话的
至于小音量聆听会特别注重什么?以我来说的话
1.穿透力(或说通透感)
https://i.imgur.com/jax4bep.jpg
编剧一定是个烧烂的发烧友(X
这说起来其实有点抽象,简单说就是身体很直接的去感受声音
身体是会产生反应的!每一颗音符都是往心坎里打的那种,而且很舒畅
但越好的穿透力听多了可能有点伤身(?
像我第一次听HE-1就腿软...(X
2.层次感
声音呈现上是非常有层次,每一个音符都像现代大马士革钢工艺,层层堆叠且细腻
聆听时会很主动的细听
https://i.imgur.com/IaUVgAz.jpg
(图片取自维基百科)
3.自然的解析力
乐曲中的细节是自然的流露出现,不会很刻意、很突兀、很锐利的呈现方式
(个人感觉越多单体的IEM越容易出现后面的情形,造成透明度不佳、甚至糊感)
4.空间感
空间感上要能够呈现乐曲组成的样貌,前后左右方向相对明了
各个乐器的相对位置清楚,可以在空间内随意观察任一件乐曲民乐器的表现?
后面三点其实算其次,穿透力才是最首要!
但是在小音量下这种听感似乎非常的...不好找!不然就是$$$
至于听大小声是每个人的选择,就像前面说的"听的开心就好!"
最后不是烧到助听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