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跟加拿大的动漫喜好者聊天,聊到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如果鬼灭之刃的画家/作家是早个一百年出生的欧洲白人,大概会被尊崇为某某派画家的传
人。
后来我们继续聊到,为何他会有这样的感觉。于是出现了以下论点:
现在西方流行服饰的设计工作室,里面早就一大堆非白人在设计,甚至某些日韩品牌的风格
也很欧化,但是大家第一印象还是欧洲白人长于设计,购买流行服饰时还是以西方厂牌为圭
臬。这不是因为西方人特别强,而是几世纪以来的文化样板印象(cultural stereotypes)
造成的结果。
这个影响的背后,就是品牌的塑造。今天亚洲品流行服饰牌要打入欧美市场,就是一个不公
平的起点。所以品牌论者如果忽视文化刻板印象造成的不公平起点,绝对无法准确估计品牌
的成本及市场定位。
这个刻板印象可以洗掉吗?可以,但是文化传承越久的东西越难洗,就像谈到葡萄酒,大家
第一个会想起法国一样,就算是中国代工酿造,只要贴上法国标签,身价立刻不同,甚至无
法分辨的消费者还会以为自己花大钱买到高级酒。
而在所谓不够深的刻板印象之下,后起之秀洗掉前辈刻板形象也不是没有,我也就拿出一个
范例:电视机。
在二战结束以来,有很长的一段时间,RCA被当成电视的代名词;然后其他欧美厂牌也接着
跟上。但是过了石油危机之后,原来只是代工的日本品牌逐渐取代美国品牌成为美国人心中
的理想电视品牌,甚至只要提到高阶电视,第一个就会想到SONY、Pioneer跟TOSHIBA。
然后在这几年,韩系品牌夹着财团充分的资金及行销手段之下,在加拿大成功地洗掉日本厂
牌。现在在加拿大,电视高阶品牌大家第一个大概就是想到三星,那个曾经引领风骚的RCA
,反而变成Wal-Mart里面廉价入门款电视的固定班底。
另外一个范例,而是用时间换取金钱投入的就是日本动漫。日本的动画及漫画,在上个世纪
被当成迪士尼怪兽级范围巨人以外的利基商品,日本的动漫产业并不像韩国大财团那样有充
分的资金及行销手段,而是配合欧美本土代理商,在长时间对历代青少年的浸润之下,配合
上迪士尼跟漫威等文化输出公司自己老化或劣化,才得到机会从利基商品升级成小众市场,
甚至这几年某些作品还升格到中坚商品。这反映了跟刻板印象浅的家电不同,文化上的刻板
印象需要的时间及浸润的逐渐发酵,一整个产业链的文化洗涤。
话题回到台湾。台湾要创造国际品牌,第一关就是要克服文化刻板印象。要嘛像韩国企业一
样砸大钱来扭转刻板印象不够深的产品或产业,要嘛就是从代工欧美品牌开始,先站稳制造
与设计的马步,在时间够久后,等待一个起点机会。这也是我个人不是很认同宏碁董事长施
振荣先生那个微笑曲线的原因,因为那个论点缺少了文化刻板印象造成的起点之不公平。
台积电?这个就是一个自己建立晶圆制造刻板印象成功的例子,甚至塑造了自己强大的品牌
印象。
看到版友们各自持有的立场,我个人认为大家都有很合理的论述,也希望明确地找出方向。
我只是在已经有的论述上,加上文化刻板印象这个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