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讲,这次很像 1997 年民进党在地方性选举大胜狂胜的氛围。
那次民进党比起比国民党得票,民进党只有赢不到两趴;
大约四十三比上大约四十二这种比数而已。然而席次却天差地远。
1996 年民进党提名彭明敏参选总统惨败,选后彭与民进党渐行渐远,
不满选后民进党选举路线的台独派,成立两个政党,
一个即建国党,另一个即新国家连线。
新国家连线的彭百显还在那次打败国民党和民进党,当选南投县长。
海外台独回台之后,虽然整合了,实际还是整合不顺,各走各的。
其实那次 1996 是年初,1997 是年底,所以看似一年,
实际上是将近两年、不到两年。
为什么把现在和 1997 年相比?
很简单。
现在的民进党比 1997 年的民进党还要强很多;
小党却比当年的建国党和新国家连线弱很多。
这是由于黄国昌走上“新党路线”,拜此之赐。
自从他说“绝对不当小绿”之后就永远拿不到票了。
要知道,当年已经认为建国党和新国家连线两小党很弱的,
时代力量却比当年被认为很弱的两小党还要无限于接近于零。
我个人认为根本从来就没有蓝绿,只有主流、非主流。
“泛蓝”一词,其实明显是偏新党的人士在公元 2000 年之后,
无法用原本的语汇来描述他们的路线,才出现的新词。
所以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蓝绿之说原本就不合理。
更何况能够打败两大政党的候选人早就在 1997 年就出现过了。
要说这些词已经固著化?是啦,二十年来也已经固著了,离不开这用词。
九零年代的主流、非主流之说其实是极合理的。
亲美抗中就是台湾的主流,而且一直都是。
选举没有一定输、一定赢的。
但是民进党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也不曾:
同时拿下过台北市和高雄市。
柯文哲基本上已经承认陈时中当选了。
因为柯市长本人说民进党拿下了所有的媒体,
可是,他忘记了台北市拥有台北广播电台。
民进党从来没有同时拿下过台北市与高雄市,
所以所谓民进党拿下所有的媒体本来就是历史上不曾发生过。
可是柯文哲阵营居然已经承认失去台北电台的控制了。
已经没有人在讨论六都了,大家有没有发现。
时代力量遇到国民党就静音,遇到柯文哲就静音是极明显的。
民进党真的是作梦也想不到会变成这样,真是作梦都会笑。
三个国民党对抗一个民进党已经客观上发生了。
美国前众院议长金瑞契都已经开口了,他是实际在任内来过台湾的。
社民党都可以出席 AIT 餐会,时代力量却完全插不上话题。
美国人各党都还身在美国“隔空互战”各种台湾话题了。
时代力量人在台湾却完全接不上线,比人在美国的还要更加“脱离”台湾。
这就是时代力量当初选择亲中反美路线,偏离台湾主流民意的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