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韩国瑜告别时说的话,完美诠释了何谓“

楼主: vikk33 (陈V)   2020-06-14 15:48:22
1.转录标题︰
若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FB请写名称
韩国瑜告别时说的话,完美诠释了何谓“情绪勒索”与“道德绑架”
1.转录网址︰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https://reurl.cc/7XNkEb
2.转录来源︰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 他板文章可免填※
关键评论网
3.转录内容︰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编排※
韩国瑜被高雄人以接近94万票罢免已成事实,面对这个难堪的历史纪录,他自己与国民党
显然不愿意面对被罢免真正的原因;亦即韩国瑜本来就不是一个具备专业素养与治理能力
的政治人物,更别说因为上任不久就投入总统大选导致信任全然破产。
国民党虚伪的道德集体文化再加上韩国瑜嘴硬的人格特质,把所有问题用“最大简单化”
的逻辑,将所有归咎于国家机器的操作与媒体抹黑,就是韩国瑜从罢韩过后的调性,讽刺
的是,从当初参选提出“高雄又老又穷”的诉求,再到投入大选去年的中央卡韩与国家机
器打压的说词,再到现在罢韩国家队的说法,韩国瑜彻底把加害者与被害者的关系全盘错
置,同时也转移了自己的责任,反正千错万错都是民进党政府过去到现在的错,所有问题
都与在自己无关。
除了不认错外,韩国瑜在最后的告别音乐会上,再度扮演起吊民伐罪的英雄,不仅把自己
的身分与周武王与文天祥画上等号,最后索性透过“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绝命诗自诩为戊戌六君子之首谭嗣同。直言之,这种不伦不类的身分偷渡外人看来十分
可笑,却对同温层对韩粉产生新的化学效应。
韩国瑜的话术,让身为“加害者”的他看起来像是受害者
“忠奸二元论”与儒家道统向来是国民党政治社会化的关键元素,透过将对手极端的妖魔
化不仅可将自己所做所为合法化,也可镇压内部的异己势力,韩国瑜活在两蒋威权体制下
,又熟悉毛泽东阶级斗争的套路,因此在自己发迹或坠落的过程中,屡屡可以看到这种政
治操作的斧凿。
国民党在白色恐布时期,一直以动员戡乱为由,对内镇压人民的言论与集会结社的自由,
并将所有争取民主宪政的力量扣上“三合一敌人”的帽子,同时间也炮制领袖英明的神话
,同时杜撰类似“南海血书”的谎言。这种党化教育的政治目标,就是将自己捧上“绝对
正义”的高度,让对手身上套著无恶不赦的道德枷锁,最终使得旁观者产生“今天不成为
海上斗士,明天将成为海上难民”的恐惧感。
这些高压统治是习近平在中国的真实写照,只是套上了更多的科技内容,因此学界称为“
数位极权主义”,韩国瑜走过那个国民党威权统治的年代,对于如何让自己拥有神话光环
、将对手扣上罄竹难书的罪名、完全合理化自己言行且制造“不在场”证明,简直到了出
神入化的地步,在特定媒体的包装与自媒体的普及下,对于韩粉更有自我强化的效果,这
应是2018年韩国瑜透过仇恨动员卷起韩流效应的关键因素。
2018年“韩流”的成功经验,反而成为2020年的照妖镜
公民社会就是这类民粹政客的政治照妖镜,当韩国瑜想要复制昔日高雄模式于总统大选时
,这种操作不仅效果有限而且早被看破手脚,等到此次的罢韩浪潮再起时,同样的手法就
已经是黔驴技穷毫无作为了。可悲的是,韩国瑜在离开高雄最后的告别演说中还在维持一
贯的调性,除了不长进外,仍有其政治算计。
直白说,这种论述或许同温层外早已破绽百出遭到鄙视扬弃,但是对韩粉来说仍有催眠动
员的效果,韩清楚只要自己持续保持召唤能力,这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瘪三作风
,或是死缠烂打纠结不清的痞子战术,就足以让党中央与各方诸侯忌惮三分。
从江启臣的目前反应看来,韩国瑜的策略显然奏效,对他来说,保全自己的政治实力绝对
比国民党的政治未来重要多了。
4.附注、心得、想法︰
支持韩国瑜的人
泰半是
被昔日党国用威权统治的说帖道德绑架洗脑
产生出
没法了解其他
只能用这套情绪勒索他人
集体罹患某种心理异常
应该治疗
作者: nawabonga (vista不到三年就玩完)   2020-06-14 15:53:00
国民党几乎都是这样子啊 满口仁义道德 满肚男盗女娼讲话道貌岸然 行事狗屁倒灶
作者: yeh67 (双双金鹧鸪)   2020-06-14 15:59:00
老韩粉很多重度精神病,不知自己的无耻、恶霸,跟黑道没两样,当流寇还自认是革命烈士,被贪财权贵利用来抢钱、抓权,太邪恶了!
作者: conanhide (让生命尽情歌唱)   2020-06-14 17:18:00
愿台湾不要再有这种政混出现
作者: a528613   2020-06-14 17:23:00
还是空话
作者: ShareMyFeel (今天天气不错)   2020-06-14 19:32:00
冷饭继续炒? 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