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台湾”议题在德国延烧:受关注的台湾 受中

楼主: ckbdfrst (ckbdfrst)   2019-12-27 23:06:33
1.新闻网址︰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9-12-27/346316
2.新闻来源︰新头壳 3.新闻内容︰
“台湾”议题在德国延烧:受关注的台湾 受中国因素影响的德国
近年,“台湾”议题在德国,随着驻德代表积极拓展正式与非正式外交关系,以及民间人
士的努力下,台湾议题在德国,无论是文化、经济亦或政治层面,皆有显著的曝光度,随
著“德国与台湾建立外交关系”的连署通过、听证会的举行、台湾总统大选的接近等因素
,德国政治界与传媒上,“台湾”议题的讨论更是高频率的出现,这在过去是不曾有过,
也从未有如此大的关注。然而,台湾与德国双边关系是否就此一帆风顺?这问题就须回归
到德国自身外交政策定位,以及台湾内部对外身分彰显的问题。
台湾2020年大选,一场“价值”选择的大选
台湾即将登场的总统与立委选举,在德国几个主要媒体上,包括德国明镜周刊(Der
Spiegel)、德国之声(Deutsch Welle)、德国公共电视一台(Das Erste)、德国公共
电视二台(ZDF)、德国世界报(Die Welt)等,皆有诸多的报导。综合这些报导可以发
现,德国就此回台湾大选认识上,台湾的选举不仅仅是政府更替的选择,更是一个关系到
台湾对自身路线选择“亲中”亦或“独立自主”的选择。
另一方面,公视一台亦于每日新闻(Tagesschau)刊载出一份访问,提出“若中国入侵台
湾怎么办?”(Was, wenn sich China Taiwan einverleibt?)的报导。中国始终将台湾
视为自身的一个行政区,纵然事实上并非这么一回事,但随着中国政经发展,中国对外无
论软、硬实力的上升,这态度越趋强硬,也越无转圜的空间。此在今年七月美军军舰通过
台海时,中国外交部对外表示“台湾任何非统一的选择,都将使台湾无处可去”由此可见
中国对外发言的强硬与立场。
与此同时,美国则将台湾视为自身于东亚保护伞的一部分,台湾也长期从美国获得自身防
卫所必要的军事武器,并以此维持了海峡两岸近半世纪的“平衡”。然在这20年,随着中
国经济成长所形塑的经济力量,以及中国政治发展越趋独裁之下,中国对台湾的拢络、入
侵,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利诱、军事上的威胁,更多的是无形的“混合战”(Hybridkrieg
)。
中国欲藉著台湾内部的分裂,以及对经济利诱的妥协,对台发动低成本、小规模且持续不
间断的“混合战”,由“质”进而“量”的改变台湾的政治版图,影响台湾民间社会的认
同,进而达到不战而降的目的。台湾近年也意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虽开始有所对策应对
,然长期困扰台湾的认同问题,也将该问题无形中复杂化,并难以解决。
每日新闻该专题报导同时提到,今年中,美国军舰通过台湾海峡时,美国第七舰队发言人
Clay Doss受访时表示,“美国通过台湾海峡,代表着美国致力于建立民主与自由,以及
对印太战略的履行”。然而,对美国而言,台湾自我防卫的决心,同样牵动着美国是否会
愿意介入这个东亚岛屿的冲突。站在美国与东亚邻国的利益,台湾是一个扼住西太平洋岛
链的关键点,台湾固然重要,美国亦长期透过法律、军事、经济等各层面的强化台湾的防
卫、经济实力。但若台湾自行选择与中国合作、统一,那美国或周边国家也并非毫无应对
之道。
台湾也并非不清楚自身所面临的军事威胁,在难以取得外购武器之下,台湾近年亦努力的
自立开发包括潜舰、防空飞弹等武器,台湾冀望在当前中国军事威胁不断升高下,打造自
身的不对称防卫作战策略,而非陷入与中国的军备竞赛困境中。然而报导亦提到,台湾因
历史因素以及长期独裁统治的影响,台湾内部对“中国”的认识上,有着莫名所以的“美
好想像、认同”。笔者认为,这也可解释台湾在面对中国这样的巨邻上,何以无法理性的
去面对,以及寻找出于中国互动的最佳模式。
纵使台湾民主化历程已20余年,但在内部认同的撕裂、中国对台统战、民主化深化仍不完
全等因素下,台湾内时常有将中国视为“最佳解”论述、说词,使台湾在对自身国际定位
上,连带遭受这样的因素影响。这点在“德国与台湾建立外交关系”听证会上,亦可看出
这样的矛盾之处。
“一个中国政策”与台湾自身定位模糊困境
德国与台湾建立外交关系听证会于12月9日于德国联邦众议院举行,德国外交部亚太司长
Petra Sigmund为主要代表,包括执政联盟的基督教民主党(CDU/CSU)、社会民主党(
SPD)、自由民主党(FDP)、绿党(Bündnis 90/Die Grünen)、另类选择党(AfD)等
,各政党皆有议员出席、与会。该提案是由东德出身的生物学家Michael Kreuzberg所发
起,Michael Kreuzberg出席听证会时指出,“德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是一个半世纪前的产
物,德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多年,并未得到中国理性与平等的对待。而现今中国与台湾
就是两个事实上不同的国家,德国与欧洲是否该思考现况,并在承认中国的同时也承认台
湾”。
德国外交部亚太司长Petra Sigmund则指出,台湾与德国无论在经贸往来、学术交流、科
技合作等,双方皆有密切的合作与相互访问。德国与中国互为战略伙伴关系,德国与中国
间,方方面面亦相当的密切,德国所遵守的一个中国政策,是德国与中国双边关系相当重
要的基础。
基督教民主党议员Gero Storjohann提问时说道,他个人能理解德国何以遵守“一中政策
”,但他个人无法了解为何当台湾在诸如国际民航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参与遭中国政府
打压时,德国为何无法替台湾争取应有权益?德国是否真需要死守着半世纪前的“一中政
策”,而罔顾国际上合作的必要。绿党议员Cem özdemir则提问并建议,德国政府无需打
破“一中政策”,而是可在既有基础上,加深与台湾在各方面的合作。另类选择党议员
Johannes Huber更是提出核心问题,Johannes Huber询问,就德国所奉行的“一中政策”
下,德国所理解的一个中国,是否包含台湾在内?
外交部亚太司长Petra Sigmund针对这些提问皆有所回答, Petra Sigmund表示,德国与
台湾有着密切的非正式外交关系,但在德国当前所遵守的“一中政策”架构下,台湾就是
中国的一部分。
左翼党议员Stefan Liebich则针对“一中政策”追问,在德国遵守的“一中政策”认知中
,德国也传出打算派遣军舰通过台湾海峡,那么在德国政府的认识、理解下,台湾海峡是
国际水域?还是是中国领海?外交部亚太司长Petra Sigmund并未正面回应此问题,仅表
示当前德国政府并无派舰通过台湾海峡的计划。
与提案人Michael Kreuzberg一同出席听证会的世界台湾同乡会会长傅佩芬,就外交部代
表的发言回应指出,“德国自诩为一个成熟的民主国家,并标榜著自身所捍卫人权与自由
,那德国是否也该坚定支持台湾所努力保护的民主、自由,德国更可以邀请蔡英文总统访
德,突破双边访问的限制。”
这场听证会的主轴,无非是德国对台湾立场,以及德国自身所遵行的“一中政策”。诚如
德国外交部亚太司长Petra Sigmund于听证会上所言,德国所奉行的“一中政策”就是涵
盖台湾的“一个中国”政策,“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是对外代表“中国”的为一
政权。这点,从提案人Michael Kreuzberg错置台湾与中国历史脉络的提案内容,到台湾
内部分裂的认同,以及这场听证会上,不断提及的“一中政策”框架问题,突显出到底台
湾对外是以“中华民国(中国)”为对外身分?还是就是“台湾”这个身分?“我们是谁
”这问题,是未来台湾对外所必须思考、面对的问题,这也是外国无法协助台湾的一个重
要且核心的问题
“中国因素”在德国
台湾长期因经济因素,而担忧遭中国“以经促统”,这样的问题在德国亦出现,且与台湾
同样面临与中国经贸往来过密的代价。德国与中国互为双边重要的贸易往来国,中国不但
是德国对外最大贸易国,中国在德国亦有大量投资、以及“一带一路政策”的资源投注等
,使中国与德国双边经贸往来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连动关系。另一方面,不仅经济上对中
国的仰赖,中国在文化层面的软实力上,亦藉著包括中国孔子学院、中德双边学位合作计
画、中德双边学术与科技合作等,打造出一个在德国的“中国风潮”。无论经济与文化,
在在突显出中国与德国双方在各领域的关系发展上,是相当紧密、互访也频繁的状态。伴
随着中国市场不断的成长、扩大,相对欧盟市场的缓步成长,外贸导向的德国经济,更显
德国对中国市场依赖日益渐深的必然,以及德国自身对中国不可或缺兴所造成的问题。
这在德国近月就是否使用华为电信做为下一带5G设备疑虑问题上,中国驻德大使就德国第
二大电信公司“西班牙电信集团”(Telefónica, S.A.)选用华为设备上,并等待德国
政府批准时,驻德大使吴垦的回应,即被指出间接以经济实力威胁德国政府需批准西班牙
电信的许可。吴垦发言指出,中国2018年总进口2800万辆汽车中,来自德国的进口汽车约
为700万辆,中国也并非没有技术无法自行生产,中国国产车的品质亦不输给进口汽车。
而这也透露出德国在近20年,其贸易导向经济长期仰赖借由对中国输出,换取贸易进出口
利差的事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台湾自身定位依旧模糊不清,德国与中国双边皆分别为
世界第一与第三大贸易国,双方经济互有紧密连结下,德国短期内不可能,也不会去打破
当前所奉行的“一中政策”。对德国来说,纵使听证会上外交部亚太司长Petra Sigmund
认为未来德国可在国际议题上,与台湾有更深入的合作与互访,但仍代表着德国无论在政
治或经济利益层面考量、中国因素问题、台湾自身定位模糊下,突破“一中政策”可能性
很低,同时与台湾有正式外交关系亦对德国政经现况上,都并非是一个必然或是最佳的选
择。台湾必须正式自身定位,人助方先自助之。
4.附注、心得、想法︰
从美国两党对中国一致态度 看韩柯愚蠢失策! #1U1UXofi
票投时力❻+小英❸。勿投亲共柯文哲党国民党亲民党新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