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目前观察到的,
加上我自己的经历说一篇好了。
一个团体的团结需要一个敌人。
过往敌人是国民党,方式是打卖台。
今天国民党逐渐垮台,
但是仍旧需要一个敌人来换取党内派系注意力,俗称维稳。
所以找了一个除了国民党外最强的人,
叫柯文哲,讲了一句"两岸一家亲",
所以狂打一阵,一为安内,二为攘外,
一次达成。
我在大学第一次体会过这个道理,
那时有幸接下一个社团的社长位置。
我们社团主要是"服务性"社团,
性质可以想作救国团即可,
在网络兴起的那时,
算是相对威权式的社团。
社团各期间的阶层分明,
学长学弟制非常重。
但换来的好处是同期间感情非常好。
那时刚好位于时代的交接点,
我接手社长一职前,
社团风气想转型成为民主制,
让学长姊学弟妹间变得和睦,少阶级意识。
不过此时也损失了学长姊压迫的这个"共同敌人",
于是人们会自动寻找敌人,
外部无敌人之下,敌人就会产生在内部,
也就是当时掌管社团的干部们。
结果社团同时在遭遇外在条件,
网络游戏兴起,如天堂;
内在转型改制,
瞬间从改制点分崩离悉,
上下期学长学弟及同期间缺少革命情感。
成为明显的组织弱点,
就此分裂然后泡沫化,
一个昔日大社,一度宣告倒社。
这个故事见微知著,
可以稍微了解"外部敌人"的重要性。
对民进党而言,
柯文哲就是"外部敌人"的替代品,
也就是2016被正式打垮的国民党的替代品;
而"两岸一家亲"就是九二共识的替代品。
如此而已。
出社会后,看愈多事,
再再验证了这个戏码,
虽非正道但有用。
比如说中国以美国为敌,
藉以平内,也是利用这个道理。
抱歉,讲古起来有点冗长,
但想起小时候的经历有感而发。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