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这篇顺便整个评论一下前瞻的轨道建设。
※ 引述《iceonly (只有冰)》之铭言:
: 每次说到这个都想黑特ㄧ下胡粉,
: 现在台中的公共汽车专用道和BRT时期就只差在站外打卡,
: 使用上面没有任何差别。
: 现在台中人也是用BRT称呼蓝线,
: 对台中人来讲BRT就是“一定会停在中港路/台湾大道上每个海豚月台的公共汽车”,
: 外地人问说秋红谷怎么去只要回他说坐BRT就好了。
: 以前是如此现在也是。
: 结果总是会有胡粉嚷着改恶,
: 说什么为了制造假象把很多条线挤上公共汽车道然后缩减其它路,
: 阿挤上去就挤上去,BRT本身又没影响,他们还是跑同样的专用道。
: 然后号志控制本来就没实装过更没有什么变得更不准时的问题。
: 当然说是优化也是自我感觉良好,就如同上面所讲没有差别,
: 他也应该把号志控制弄好然后拉到海线,
: 但是批评他是改恶这点真的是无法理解。
首先回一下iceonly,林佳龙上来以后台中的公共运输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往下沈沦,多
说无益,看一下公共汽车使用统计数字就知道。在胡自强的那几年,台中的公共汽车搭乘人数每年
几乎呈现线性上升。林上来之后,公共汽车搭乘人数和里程数就欲振乏力,甚至微幅下降。这
样的大趋势不变的话,台中公共运输(包含捷运、轻轨、公共汽车...)不管如何建,最后难
逃高雄的命运。
简单来说,强要去区分公共汽车和BRT就是外行说法。外行人只顾面子,不管自己有没有搭乘
我没有捷运就是欺负我,所以才会去争论BRT到底是不是捷运。其实所有的公共运输,包括
各种等级公共汽车、轻轨、高架、地下(甚至U-Bike都算)...等等都只有一个目的,想办法让
你出了家门口能够迅速又不要太贵地到达目的地。所以最核心的一个重点,就是你的路网
要够密,能够涵盖许多人想去的大多数地方。所以许多替高捷辩护的人,不断画美丽的愿
景 => 只要路网形成了,搭乘人数就会上升。这个大原则基本上没错,我完全同意。
问题出在,怎样才能在最短短的时间内把路网建设成功?
如果你通通要靠地下轨道+高架轨道把路网建成,那真的得等到地老天荒了。因为随便一
条就上千亿,建个五年才会好。假设你需要十条捷运来建构一个稍微完整的路网,你不可
能有那么多钱十条同时动工。所以,一次建一条,花个五十年来建设,还算合理吧?那么
这五十年中,你大概就有四十年在承受亏损。更何况,依照台湾少子化的趋势,五十年后
全台湾大概剩下一千万人,高雄剩下一百万人口。
所以,你一定得用一些省钱的,又比较快速的运输工具。
最省钱的当然是公共汽车,然而它会和一般车辆一起塞在路上,所以有所谓公共汽车专用道的想
法。如果觉得这样还不够,那可以给他建设专用的车站,而且改变收票方式,不要让上
下车的时间拖太长(例如进站刷票而不是上车刷票)。还要再更进一步,就是红绿灯管制
让公共汽车(至少是部分公共汽车)可以有绿灯优惠。这样的公共汽车叫做什么?就叫做BRT了。
现在台中被毁掉的,就是红绿灯管制+收票方式+专用道被其他公共汽车稀释。另外,原本台中
的BRT还有好几个路线在规划中,林佳龙上来之后通通取消。
我不想争论到底台中还有没有BRT,前面已经讲了,那是外行人才会关心的事情。我只关心
整个台中公共运输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往下沈沦了。在BUS版我有定期整理一些数据,目
前看来是开始往下沈沦了。林佳龙还剩下两年,是否能救回来,就看他的本事。
我不想争论到底要不要建轻轨,因为老实说这争议的答案根本显而意见,对专业的人来说
完全没有讨论价值。对外行人来说,反正结果胜于一切,最后数据开出来好看,就给林佳
龙鼓鼓掌。若是数据难看,就咒他下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