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蔡英文误判两岸形势 须改弦易辙
长久以来,蔡英文力图形塑自己擅长处理两岸问题的形象。李登辉时代她曾进入国安会负责两岸议题,1998年10月海基会登陆举行“辜汪会晤”,也躬逢其盛,陈水扁时代曾任陆委会主委4年,经验不可谓不丰富。但经验丰富是一回事,判断力恐怕又是另一回事。从1月16日胜选以来,蔡英文站上两岸关系第一线,真正的考验才到来,“能耐”的神祕面纱也慢慢揭开。令人意外的是,民进党政府包括蔡总统本人,对大陆及两岸形势的判断,竟然出现如此严重的误差。
首先,低估了大陆对两岸关系底线的坚持。去年竞选期间,蔡英文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只要民进党胜选,大陆就会自动调整,会朝她靠过来。她这样说应该是基于扁时代的经验,所谓“澳门模式”。自动靠拢说在去年乃至更早之前,一直为绿营学者所津津乐道。在他们看来,两岸即便没有官方互动,大陆也会想法设法寻求解套,如澳门模式那种利用复委托方式,交由具体业者和团体来进行两岸协商,甚至由两岸技术官员直接会谈,将来仍是可行之法。
大陆却不做如是想,扁时代两岸关系还没经过大交流大开放阶段,两岸关系有太多技术性问题需要解决,大陆在不动摇底线情况下,针对技术性问题做出灵活处理,这只是其务实。现在经过马政府8年努力,两岸已进入深度交流,两岸官方也已进入主管机关互访和领导人直接见面,许多两岸交流的技术性问题早已建立处理机制,某些问题大陆已有单向或片面处理的能力,无须台湾官方合作。回到澳门模式不但是一种大倒退,也无迫切需要。对大陆来说,技术性问题无迫切解决压力,两岸政治分歧才是。
换句话说,大陆现在只对两岸政治问题的协商处理有兴趣,没有必要再为技术问题作出妥协。政治问题当然不是复委托模式或者技术官员能够处理的,只有在过去官方互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方有解决的可能。而要延续官方互动就必须首先承认九二共识,这就断绝了所谓大陆自动靠过来的可能性。
其次是对大陆的善意视而不见,又误判大陆民意对官方的挑战。蔡总统一再要求大陆再给些善意,自认在人事安排上已对大陆释出善意,要大陆加以体会。但正如国台办和许多大陆涉台学者、官员所一再强调,大陆关心的是蔡政府的两岸政策,特别是对九二共识和两岸关系基本定位的态度,而不是人事安排,换句话说,无论是海基会、亚太和平基金会还是APEC领袖代表的人选,其实都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蔡政府能不能清楚回应九二共识。
但大陆并非一味施压,反而采取了许多善意举措。蔡政府上任以来,两岸关系中出现了许多危机事件,如雄三误射、火烧车事件等等,大陆都是低调应对,没有上纲上线,更没有借题发挥,为的正是确保两岸关系的善意氛围,避免因为意外事件引爆紧张对立。对此,蔡政府显然没有充分认知,更没有谨慎处理这些问题,给大陆一个满意的答复,这很容易引发大陆一般民众的不满。
蔡总统一直强调台湾民意,殊不知大陆民意对台湾怨声四起,大陆涉台部门为此承受巨大压力,必须小心翼翼管控。如果蔡政府能够理解大陆官方的苦衷,恐怕也不会如田弘茂那样说出国台办主任不代表高层的话。人际交往都要互相体谅,两岸互动更应特别重视善意的回馈,如果蔡政府只是单方面要求大陆释放善意,却对大陆的善意视而不见,显然无助于两岸官方互动的改善。
第三是错估美日对台湾的战略保护。蔡政府的战略很清楚,那就是亲美日抗大陆,意图加入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来制衡大陆对台湾的吸纳。但美日目前的战略重点主要是放在南海议题上,甚至不惜牺牲台湾的利益来牵制大陆,而对台湾议题本身,美日则倾向低调处理,美国总统欧巴马在与大陆领导人习近平的会晤中明确表示反对台独,而日方迄今未见任何对台政策调整,但在渔业问题、农产品问题上对台湾态度强硬,台湾不仅没有因为友日而占到便宜,反而让自己被日本予取予求,这不能不说是蔡政府的重大战略误判。
两岸关系极为紧密,经济要成长、内政要有政绩,两岸关系必须稳定,大陆压力持续增加、对外关系更加紧迫、外贸衰退、经济艰困,资金与人才就会加速外流,蔡政府岂有好政绩?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60916004110-26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