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期待蔡总统积极面对两岸分歧
台独日盛,蔡总统更以“天然独”称呼年轻世代,但细究台独的历史脉络,不难发现其中人造的性质。固然两岸长达半世纪隔绝,加上经济发展先后与制度上的差异,彼此在心理上难免存在疏离。但别忘了,大陆南北方或东西部之间,经济发展程度及文化的差异,要远比厦门与台湾中南部,或上海与台湾北部的差距更大。
换句话说,两岸文化、经济的差异和心理隔阂,并不构成分离的充分条件,也不足以支撑台独的正当性。更何况台独原生论者,还刻意忽视大陆的多元性,只拣取差异较大的部分来形塑两岸差异。所谓原生,不过还是人为建构。
至于两岸之间的矛盾冲突,更是庸人自扰。两岸之所以会有矛盾冲突,并非台湾人与大陆人之间的敌对,而是国共内战的结果。台独主张者也承认,1945年日本战败之际,台湾人曾热切欢呼回归祖国怀抱。
只可惜后来二二八事件乃至白色恐怖激化了台湾本省人对国民党的痛恨。但即便如此,这种矛盾的本质也应该是人民与威权政府间的矛盾,而不应该被诠释成为本省人和外省人间的族群冲突,更不是与中国大陆和大陆人之间的冲突,这许多敌意和仇恨是找错了对象。
进一步说,1949年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撤退来台,一直希望武力反攻大陆,并以台湾为反共建国基地,其本质仍然是国共内战的延续,而非大陆与台湾间的矛盾。在此期间,大陆虽然与台湾存在军事冲突,但并不是针对台湾人的军事行动,而是针对国民党政权。
假若历史可以变换发生的场域,譬如海南岛,那么国共对抗仍会存在,但中共、中国大陆和台湾间的矛盾就不会出现,其道理也就在此。
更值得台湾人反思的是,威权时代国民党长期对中共进行批判,让台湾人对中共产生敌意。民主化之后这种人为建构的敌意本应就此解构,国民党就逐渐与大陆和解,反而是一些台湾人更加强化对中共的仇视,甚至将之扩大到对整个大陆乃至中国的敌意,不得不说是历史的吊诡,但显然也是人为因素所导致。
历史的吊诡从李登辉开始,他在排除旧国民党力量后,企图重新塑造国民党与台湾,他采取了“去中国”的路线,同时挤压并排出老国民党与大陆的影响力,以巩固自己的权力。千岛湖事件给了他良机,可以挑动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敌意,让原本只是敌视中共,但对大陆和中国仍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台湾人开始产生疏离感。此后经历扁时代的推波助澜以及马时代的放任自流,台独星星之火才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就长期发展而言,两岸必须和解,台湾也要找出与大陆长治久安之道,否则资金与人才将加速外流,前景必定困顿。正如谢长廷所言,民共之间并无历史情仇,应该拥有更广阔的空间来开创两岸新局。无奈民进党领导者欠缺历史视野,更没有拨乱反正的心胸,只能让自己沉陷于旧有的敌意结构中,既不敢摆脱老台独的错误史观,也不敢跟自己的支持者沟通,让自己被错误绑架,成为前进的最大障碍。
蔡英文政府执政以来,由于民共在两岸关系性质问题上的差异,两岸进入冷对抗关系,但实际上,民共双方的差距并非遥不可及,争议亦非不可解。蔡总统公开表示,将在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及《中华民国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政治基础上处理两岸问题。这代表她已跳脱出国共矛盾、省籍冲突等陈旧的干扰因素,让两岸问题回归宪政逻辑。
大陆固然坚持两岸一中与九二共识,要求民进党政府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官方交流才可能恢复。不过,最近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与台湾青年会谈时曾口头表达,台湾对九二共识强调的“各表”,两岸应该谈起来。虽然后来做了澄清,我们也不能过度解释口头的随性谈话,但只要民进党在两岸一个国家有较清楚的表达,我们深信大陆会愿意抱持开放的态度,尽量维系两岸的和平发展。
新任海基会董事长已经发布,期待蔡总统以积极态度面对两岸关系,表达愿以进取态度,与大陆协商出两岸相处之道。不要让台湾继续深陷在人为塑造的敌对氛围中自怨自艾,既抓不住大陆的发展机会,又找不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最终只能不断沉沦。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60901006149-26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