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0825/762372.htm
2.新闻来源︰
阴森森新闻
3.新闻内容︰
年轻人,如果留在台湾打拼生意,会被骂是躲在舒适圈,开个小店,会被笑说是小确幸没
有企图心。那谁会被肯定呢?好像搞了个事业很大,有间漂亮办公室或营业处,一堆工作
人员和实习生进进出出,口口声声前进中国和全世界,但本业根本不赚钱,现金都是透过
募资而来,这钱又用在装派头、耍假掰,以募下一轮的钱。
很多人想做基层,却不被鼓励、看好,反而是那些冲宣传,明显是诈骗的,在不识者盲目
推崇下成为年轻人的标竿。若要说台湾年轻人真有什么危机,那就是被这种扭曲价值观害
到自我否定,被逼着投入了“务虚”的事业。
上两段不完全是我的看法,而是和几位投资圈朋友商谈过后的共识。最近主办小型新媒体
,所以有机会和投资圈人士交换意见,在我表明没有增资的意愿后,双方就对产业现象进
行了一些意见交换。不管是和谁谈,所得到的结论,往往就是上头的内容。
对此现象,有位金融界的朋友的整理是:“(做生意)赚钱的方法有二,一是赚消费者的
钱,二是赚投资者的钱。”怎么看,前者都是正道,后者则有高度的道德危机。但台湾呢
,却越来越倾向去鼓励第二套方法。
数年前,某位是创投界的朋友说,台湾年轻人来谈资金,资料准备一大叠,投影片做得很
辛苦,却只是来要个三五万美金,还有人只要一万美金的公司开办费。但一些外国回来的
ABC,什么概念都没有,靠一张A4烂纸上的几行字,就开口要十万美金。
哪种态度正确呢?还看不出来,只能说前者客气,后者有勇气。是非对错,还要再看下去
。
▲政大博士宋耿郎卖鸡排,体悟新的人生。
这几年,一堆商业大头煽风点火,说年轻人不要安于开小咖啡店,别卖什么鸡排,这都是
浪费人材,只满足小确幸,会让台湾没希望。这些老板的本意,是想说服年轻人去当他们
的奴工,但社会大众却将之解读为做基层自营业的人“不长进”,要做生意、要有出息,
就是要搞大排场。
因为工作业务关系,最近常接触一些“创新”单位,其办公室塞满无用的设备和莫名的装
潢,一堆闲人在工作场合享受,似乎想把自己搞得像是google、苹果,但本业生意却一直
没有起色。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一堆”都是这样?
因为这个排场摆出来,就是有人会买帐,觉得这年轻人有“企图心”。那些为了压低空间
成本,窝在咖啡店一角办公的小电商、小文创,却被批评为“随便玩玩”“不认真”。
这种扭曲的价值观还有多重的映射。专攻中国市场,就是“突破舒适圈”,市场大,格局
大。做手机软件,高科技小玩意,就是有潜力。那种回去搞在地产业的,就是浪费所学,
没有竞争力。
最热爱这种扭曲价值观的,反而是没在做生意,工薪阶级的人。满口某某产业最有希望,
但却从未接触过相关产业,甚至连产品都没买过。
▲精灵宝可梦GO (图/翻摄自网络)
更大的麻烦是,政府也鼓励这种“务虚”。看到宝可梦GO的热潮,就说要整合相关部会资
源,搞出一个台湾版的宝可梦GO。真正在做文创和游戏的,都知道本土现有的相关产业再
怎么整合,也绝对不可能生出类似产品。为什么?
技术也许能做到,但你没有创意源头。没有几百个小小的工作室,没有一个庞大的文化创
意“池”,没有活跃、永续、能营利的智慧财产权(IP)的产销机制,没有真正的生存竞
争演化,你搞什么整合计划都是假的,都只是让有心人把“投资者的钱”,甚至是“政府
的钱”直接放到自己口袋。
那,是要把钱都投去基层,去鼓励那些小小的创业者?
不要再把钱直接拿去了。政府该做的,就是“排除政府制造出来的制度性障碍”。像是年
轻人要开店,怎么开?有人类看得懂的快速申办SOP吗?法务和会计部份怎么处理?怎么
报税?
别总是说:“我们都已经放上网囉!”然后一堆高科技人google了半小时还找不到,找到
了看不懂。连和网络最相关的人都无法掌握,这叫什么“放上网”?这叫便民?也别再盖
什么青创、文创空间,又BOT出去。那种地方没有务实的创业者租得起。回归市场机制,
破除政府行政障碍,就够了。
大商人务虚,炒土地、股票赚钱,还把自己说成“实业家”;政府自己也务虚,搞一堆报
表和蚊子馆当政绩,自以为功德无量;搞到最后百姓也务虚,看到有人务实,就批评那是
小确幸、舒适圈、没企图心。
什么叫有企图心?年“营收”一百万,拿去当成“利润”吹嘘募资三千万,钱到手后用来
买车、把妹、养一堆兄弟。等钱烧完了,公司名字变成经历上的一条小字,又再去募下一
笔。这是做黑道,还是做生意?
别再务虚了。若把年轻人实在做事的想法也磨掉,台湾就真的什么都不剩了。
4.附注︰
深表同感!!
支那国民党为了替叛国财团找奴工
拼命在统媒上打击台湾年轻创业者
什么卖鸡排是浪费人才, 种田是躲在舒适圈
然后就是拼命捧支那,故意忽视支那经济衰退失业率飙高的事实
却鼓吹要前进支那市场才叫人才
年轻人当然不可能一开始就去支那创业
于是统媒就鼓吹要年轻人去那些叛国财团的公司当奴工,去支那当什么台干
好似只有是去支那的才叫做人才
事实上支那外资撤退潮从前年底就开始了
不只品牌,银行..各种外企
就连我们这种美国公司支那办公室也传说要关闭
以后可能只能必须在香港那种拥挤的都市生活了..
现在这种时候, 还在替支那的台商打工的才真的叫浪费生命!!
至于说年轻人自己创业叫做浪费人才
那才叫可笑..
华伦巴菲特曾说: 我不投资自己不懂的行业
外国风险创投公司投资的标的通常不是那些高大上的什么金融股票科技业还是啥的
反而很多是有前景的传产小公司
麦当劳肯德基沃尔玛, 从一家小餐厅小杂货店创业开始到世界财团巨头
他们的老板还都没出过国..
按统媒的说法
麦当劳兄弟,桑德斯上校, 山姆沃尔顿, 都是躲在舒适圈没前途的年轻人
可笑不>????
美国几乎所有大财团都是从统媒看不起的小事业小公司起家的!!!
创始人也几乎都是支那党口中"不敢出国接受挑战,只敢躲在舒适圈里"的年轻人
台湾年轻人从支那国民党和统媒灌输的支那迷思, 投机迷思, 创业一定要大公司迷思
中走出来 , 脚踏实地做起自己的小事业
这才是台湾真正进步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