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重重难关 北市1区1日照中心目标达标 许立民畅谈心路历程
风传媒
http://www.storm.mg/article/149471
台北市社会局长许立民2日出席中正区老人日照中心开幕式,北市1区1家日照中心的目标
也达标。但这一路走过并不容易,更与华人社会老人家不愿意被“丢”到安养中心、家属
愧疚著不愿如此做的心态相冲突,此外,站在政府的角度,安养空间难寻、老人社福经费
持续膨胀等问题,都让社会局长许立民必须跟着趋势调整脚步。
与市长柯文哲同为医师的许立民,除了刚上任时曾让柯文哲对他公开变脸一次外,其他时
候,柯文哲对他的好评都是压倒性的,柯许2人除了在性格上的合拍外,或许更多的是许
对柯文哲这位老师兼长官的思考逻辑了如指掌,而柯也广纳许的建言,因此,透过许立民
对社福的想法,可以完整透视柯市府老人社会福利政策背后的想法。
老人长照政策的完善是当前社会的长期趋势,北市府配合中央“长照10年”政策,目前已
透过公办民营、方案委托等方式开办老人日间照护中心17家、24小时老人安养中心110家
,2020年将再增加15家日照中心,来到32家,要达成收托1200位65岁以上老人家的目标。
老人有被抛弃情绪 家人有抛弃愧疚感...老人照护调整成日照式、社区式
台北市能走到今日百家的老人机构,并不容易。
“台湾的老人是不喜欢去养老院的。”许立民说得简洁,直指华人安养问题遇到的普遍阻
力。许立民不讳言,老人家到安养院,给了许多家庭老人被抛弃的不好情绪,以及家人抛
弃老人家的愧疚感,因此,为了消除这样的疑虑,现代的老人照护必须调整为晚上可以回
家的“日照式”,以及离家不远的“社区式”照护。
许立民进一步解释,可以回家的“日照式照护”,帮助自认遗弃长辈的家属解套愧疚心态
,而“社区式照护”使得照护有类家庭功能。不过,谈到老人养护最困难的地方,许立民
说“最难的是场地”。许立民解释,台北市的闲置空间难寻,近年想要从闲置的校舍下手
,但老人养护中心在交通、动线上都有服务老人的特殊需求,也遇到许多困难,因此,在
未来4年将有10处的公宅会附随老人照护中心,解决地点难寻的问题。
目标要“活得久、病得晚”
随着台湾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扶老比也高,老化与生病又是人的一生很难避免甚至必
经的过程,身为首都管理老人福利的掌印者,许立民有这样的想法,他认为,“78岁生病
与83岁生病,对一个人与家庭来说很不一样”,以社会福利著名的北欧老人们,从卧床到
逝世时间平均为2周,但台湾却高达7年,7年间是老人家与家属的痛苦时期,因此,有效
“减缓老化”与“延后生病”是社会局在老人福利上配置资源的主要目标,简言之,要“
活得久、病得晚”。
砍敬老津贴引反弹 许立民:照顾中心才能长久
不过,随着老龄人口持续增加,用在老一辈身上的社会福利经费就有支出越来越高的问题
。许立民指出,北市1年用在老人福利的经费约为49亿元,因此,北市府砍掉每年的重阳
老人敬老津贴,就可以年省7亿元,伴随的压力来自市议员、地方意见领袖等,而北市府
政策宣布实施后近1年,直到昨天,都还可见公开反弹的声音,许立民这样回应反弹:“
发津贴最容易,但照顾中心才能长久”。
许立民表示,每年重阳节,全国各地纷纷发放敬老津贴,每年的这一天总体花费国家45亿
的公帑,若以1家日照中心1亿元简单计算,就可以产出45家,过不了几年,全台就可以“
1乡1日照中心”了,“大家要选择哪一个?”
附注︰
比起发钱买票讨选民欢心来说,
还是做这些实质的社区服务政策来得有意义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