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wahaha99 (此方不可长)》之铭言:
: http://i.imgur.com/PX0fp49.jpg
: 我只想问这件事:
: 如果政府为了阻滞敌军,
: 造成本国人民 893,303 死亡, 3,911,354 逃难,
80万死亡的说法是胡扯。
事实上共死亡38万人(当然,这也是个惊人数字),是国民政府在黄泛区的统计数字,时
间为1938-1947年,其中包括9年之间因水灾、旱灾、蝗灾和风灾直接、间接死亡和失踪人
数。
也有“89万人”一说,这其中不仅包括了黄泛区中日拉锯战中受害而死的中国平民,还有
个统计项目的问题,可能是政府将1939年水灾和1942年蝗灾也算作是黄水罹难人口,但
1943年旱灾他们认为和洪水无关,因此没有计入“38万人”之中。而89万人是连这次旱灾
死亡人口也算进去了。不管数字如何,都是这9年来的所有各种天灾人祸的受难人数。在
1938年6月花园口决堤前夕,国民政府在大堤沿线乡镇做了动员令,并由河南省政府统一
转移到大后方安置。
但是为何后来的9年之内还有38万人于黄泛区罹难呢?这是因为:
1、当时麦收时节,黄河沿岸很多农民不愿意离开,忽视了决堤的可怕;
2、中国人安土重迁,一旦觉得大水稳定,纷纷回乡,却因乏食再度逃难;
3、翌年即有大水灾,接着1942年蝗灾、1943年旱灾,这才是致命的灾祸;
4、黄泛区为国共日伪的拉锯战场,日寇到1941年才开始关注沦陷区水利保护;
5、同样原因,国民政府虽然不断赈灾,但战争状态没有修复河堤的可能;
6、中国当时将花园口决堤栽赃于日本,在宣传方面颇有些对灾情耸人听闻。
其实在花园口决堤前后,国民政府为灾区百姓做了大量细致的救灾工作:
1、在决堤之前的6月2日,郑州专员就督促直接受害区中牟县和郑县的县长发放每人5元的
“逃荒费”,老百姓于是沿着贾鲁河两岸向西迁徙,一共走了3天才走完。(《河南文史
资料》第4辑)
2、根据《新华日报》1938年6月10日报导,国府于刚决堤时候就发放50000元用于直接受
害区的“急赈”。
3、一周以后,政府又发放200万元用于黄泛区持续性赈灾,但此时的调查报告并无受灾人
员死亡的记录。(二n卷宗)
4、花园口决堤,国民政府是栽赃于侵华日军的,但是宋庆龄在当时就坚决否定了这种说
法,她领导下的“保卫中国同盟”勇敢地为日军辩诬:“1938年初夏,日本军队从汉口向
徐州推进。中国军队决开了黄河南堤岸”。同时该报导也实事求是地承认,国府“事先疏
散了当地居民”。(《保卫中国同盟通讯》,1940.10.1)
由于时间关系,其它年复一年的赈灾、修堤材料就不一一列举了。1938年8月5日,黄水赈
灾工作人员向郑州专员罗震提交了调查报告《郑县、中牟、尉氏等县关于黄河急赈的工作
报告》,是目前关于花园口决堤最原始直接的早期档案,其中提及直接受灾难民38万人,
但没有统计到有任何人死亡。(河南档案馆,卷宗M08-08-0194)
1938年6月11日,也就是花园口刚一决堤,蒋介石就做出指示:“须向民众宣传,敌飞机
炸毁黄河堤”,自此中央社奠定了宣传基调,将决堤栽赃日军,并且加强其悲剧性。(《
郑州文史数据》第二辑)虽然中央社按照蒋介石的11日指示统一了宣传基调,可是民间日
报,比如《申报》似乎并不买账,隐约透露了国军是决堤主谋的信息,但其8日的香港版
第二版也透露出别样信息:“鲁豫境内黄河两岸之乡村农民,因战争之故,皆早已离去”
。
而我们已经知道,郑州专员罗震已经在5日就已经将百姓撤离完毕,两下印证,可见国府
没有说谎。
根据事后调查,“6月9日,花园口决堤放水,口门以下4个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