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底层三谈(二):街友

楼主: monopoliest (中肯无益于中出)   2015-09-08 11:06:56
今天可能时间只够写前两谈。
这一篇谈一下街友的条件和现况。
1.没有工作,或者只有入不敷出的工作
不是所有的街友都没有“工作”,他们绝大多数都还是有某些“工作”,但是这些
工作薪资微薄,不可能让他们负担住所。通常这类的工作,只能够让他们维持一日的
生活所需,甚至不到。
我拿举一个例子,说明为什么街友只能选择这类型的工作。Α之前在台湾南北都有
做过工作,包括出去跑船当船员。但是在一次工作伤害(头部受伤,听说头盖骨被削
掉一块,这点不太确定)之后,他没办法再继续工作。因为脑部受到影响,他有时会
恍神完全跑到状况外,加上年岁已大,因此他无法找到任何稳定的工作。最后变成万
华地区的街友。
很多人似乎习以为常的认为,工作努力找就有。但实际上,要有一份工作其实是要
有足够的条件的,很多街友无法满足这样的条件。精神疾病是个常见的例子,另一类
情况则是过去的工作伤害,让他们无法继续从事底层需要大量体力的粗活。
此外,即使状况尚佳,但是由于现行职场上年龄的歧视,让他们的工作选择受到很
大的限制。比如说便利商店店员这类服务业工作也许他们能够胜任,但是店家自然会
想雇用背景单纯、体力更好的大学生打工族。
到最后,剩下那种不稳定的、临时性的、只要有人来作就好的工作给街友。这里要
指出的是,街友很多其实是社会底层中很温驯的一群人,他们偷窃抢劫的比例其实都
不高,很多时候反而成为抢劫、伤害的对象。街友每日都会去找“工作”作一些日工
、临时工。可能的工作包括拾荒、粗工、拆屋、抬棺、举旗、游行、发送广告、庙会
等等。
因为工作的不稳定性质,在万华车站的“机动性”反而成为一种优势。举例来说,
其实中和有个游民收容所,但是地处偏远,街友去住后很难一早就起来在城市四周找
工作,所以没有人愿意去住。只有在重病、临终这类情况下,街友才会去选择这种游
民收容所。
2.社会关系断绝
街友的另外一个特征,是他们没有社会关系,或者断绝社会关系。通常一个人失去
工作之后,他们可以透过朋友、透过父母、透过亲戚的救助支援,勉强维持生活。街
友和这类人的最大不同,在于他们绝大多数断绝了社会关系。
比较极端的例子是这样的:一位高龄女士自己有精神疾病,不愿造成家人的负担,
自己跑出来当街友。除了这样的极端个案,典型的例子是所谓“出外打拼的失意者”
。这些人离乡背井到城市讨生活,但是工作失败丢失了饭碗,没脸回到故乡,或是觉
得回到故乡也没有什么意思,因此就留在城市里。随着身上的资源耗尽,最后就流落
街头变成街友。
如果之前的工作还有些积蓄,这类人不见得会成为街友,他们可能会租下老旧的屋
舍过著不与他人往来的独居生活。然而这也造成另一类的社会现象:孤独死(无缘死
)。日本NHK电视台作了“无缘死”的系列报导,在台湾翻译成为《无缘社会》一书。
每年日本“无缘死”的人数,几乎等于自杀人数,可以知道这状况有多严重。许多意
义上来说,这些人因为他们的积蓄还没耗尽前就过世,让他们免除了被贴上“游民”
这类负面的标签。
作者: xxyxx (123)   2015-09-08 11:26:00
作者: wwer0916 (wwer0916)   2015-09-08 11:27:00
推 +1
作者: rx178mk2 (..............)   2015-09-08 11:52:00
作者: calliope (露瑟阿姨)   2015-09-08 12:41:00
作者: chewie (北极熊)   2015-09-08 13:12:00
作者: kilid (brilliant green)   2015-09-08 13:32:00
作者: appoo (熊吉吉)   2015-09-08 13:46:00
作者: rayven (掷筊才是真正云端运算)   2015-09-08 20:36:00
这么好的文光贴在这里有点可惜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