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转录] 课纲纷争/争执用语 不如培养思考力

楼主: chataulait (牛奶猫)   2015-07-25 15:40:46
※ 引述《qwilfish (XXXXFISH)》之铭言:
: 标题: [转录] 课纲纷争/争执用语 不如培养思考力
:
: 联合报 曾译绪/准研究生(竹县新埔)
重点:1. 联合报 2. 竹县新埔
: 青年都是理想主义者,引发的学潮或运动左右了时政,但值得深思的是,每种理想的形成
: ,其背后的推动力为何?我们都以为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教育影响我们的思考、形塑了
: 认同,教育本身就带有某种目的,所以,不意外的,历史课纲成了争议的战场。
重点:“教育影响我们的思考、形塑了认同”
重点提示:现在的高中生,从高一到高三,都是念马冏历史课纲的
: 在台湾这块土地上生存的三代人,有着三种国家认同:祖辈的日本、父辈的中国、我们这
: 一辈的台湾。我成长在本土势力抬头的时候,国中时学的是同心圆史观下,各个切割独立
: 成章的台湾、中国、世界史,当然也不明白台湾和中华民国的差别;民主是理所当然的存
: 在,虽然对政治印象不好—感觉政党就是高尚理想包装下的各种黑,但政党轮替了,这似
: 乎很值得骄傲。
:
: 当时唯一的疑惑是,为什么闽南语是台语,那时的总统习惯在公开场合以母语致词,但那
: 不是我的母语。是否本土化是一段强调多数、忽略少数的过程?
重点:作者自称国中念的是同心圆史观,但是却质疑本土化
(对比上一段的重点)
重点提示:作者的母语不是台语,可能是客家人、原住民、外省人甚至新住民?
: 高二时,正逢国民政府退守六十年,大江大海的浪潮席卷全台,留下了震撼:原来这就是
: “外省人”的悲与痛。我也忘不了“胜利者写历史”这段话,既然历史都能选择性书写,
: 那么国家认同也能受到操弄。
重点1:2009 年作者高二,回到上一段,他国一时是2005
当时同心圆史观已经是国中历史课本框架了吗?可以去查一下
(对照组:扁朝推出的第一个高中历史课纲是2006才实施)
重点2:原来作者真的是外省人
重点3:“胜利者写历史”
作者: Scion (噓噓~~噓噓哥)   2015-07-25 15:43:00
结论: 42689.2,结案
作者: smith56 (电子学型男)   2015-07-25 15:49:00
中正分局打趴这些屁孩 力挺国民党的我好爽好爽阿
作者: sading7 (sading7)   2015-07-25 16:03:00
太多矛盾和谬误
作者: nightwing (内观自心)   2015-07-25 16:34:00
蒋经国时代 说方言可是要被处罚的 感谢蒋经国
作者: askey (像钥匙)   2015-07-25 17:51:00
不正是想从用语引导思维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