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BRT 乍看之下很容易会用公共汽车专用道的思维去看待. 因为台湾没有出现过这种东西
我本来也以为就是个公共汽车专用道
但后来仔细想想....其实没那么简单
是它跟单纯公共汽车的差异都是很细微的地方. 一般人不容易察觉到
我观察它跟公共汽车的差异有几项
1.专用车辆. 专为BRT场站设计. 低底盘. 中央左右侧开式大车门
不会像一般公共汽车你可能搭到有高有低各种版本的车体
中央左右侧开式大门. 旅客可以一次同时进和出. 不会挤在车门口排队等待上下车
低底盘. 进出车厢不必跨门槛. 进出容易. 同时也是无障碍设计
2.场站闸门先刷票. 再进场等车
加上前面提到的中央侧开大车门设计. 旅客可以很迅速的上下车
这样就节省了车辆停靠时间. 进而缩短车辆走行的时间
所以它会比公共汽车快
-
当然如果能够如预计规划. 加上专门号志调度那就更威
3.运量大. 班次密集
原本我以为它能作到10分一班就很威了
但台中BRT网页上的宣称是5分一班. 尖峰3分一班
先不论它能否替代MRT. 光是以上这几个差异. 它就胜过传统公共汽车很多了
剩下的问题就是中港路是否真有这么大的旅次需求
以及台中人是否愿意为了BRT 改变交通习惯
-
-
至于那个谁放话说: 根本就是公共汽车专用道
仔细想想就知道那是外行话~
上述的差异. 绝对会在现实中具体以数据呈现
等著看打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