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发政治文,观察立论很主观,问的问题也很狭隘,把国际局势省略的很干净。
事件本身的专业度也省略了。仅就某些简单的观察点,提出来看而已。
大林 小林
案由 核四 服贸
策略 以教会为点,自圈1人,拒拜会, 攻立院为点,自圈数人,呼朋引伴一起来
教会围一圈,他人不得入内沟通, 立委一圈,警察一圈,静坐学生再一圈
其他公民不能入内
即使苏蔡,也不得入内?(暂时?) 场外静坐学生也不一定能入内参与决策
禁食为筹码。 占立院为筹码。
调人苏说 林不能等,请马决断, 学生说 30秒? 急什么? 请开会逐条讨论,
马上立新法,不然,缓不济急, 先立法,再审服贸,强调程序正义很重要
这样好了,我明天再来 请马接受人民指挥
主诉 单一明确 多元化(跳来跳去?...)
明示 我死,掌权人(马)害的 睡不饱,你(马)害的
解决 苏顺势与马会,想调停? (待续中) 王调停? 小林藉王承诺,退下
几个可观察的问题点:
1.新型的抗议法?
找个谈判筹码,找个适当的地点,围成一圈(数圈),
他人不能入内沟通,我有事,你害的。
公共政策可以这样谈? My way or the highway?
还有,我好奇的是:小林有王给台阶下车,那大林怎么收尾?
2.大林的谈判筹码来自历年反核的声望,但都反核多年了,
为何"急于"这时? 一定要让核四废掉?
马不是承诺完工安检后,要不要放燃料棒,可由公投决定,不是吗? 急什么?
他是不是考虑自己年纪大了,应该奋力作最后一搏,还是...
他是不是从学运中观察到什么? 为什么操作看起来这么像学运的策略的修正版?
3.有一说是学运之所以能运作的筹码,是来自马王之争后所产生的狭缝。
若以这个观点出发的话,王在学运之后,声势是否已见高点,开始下跌了?
还是王成功解决问题,另创一波高点?
学运时,喊0+long洞算,失误并被边缘化的苏,先是退出党主席竞选,
然后再借由马苏会起身,留火种,从谷底翻,再跟蔡争下一轮至尊大位?
由这个角度来说,这场马苏会算不算是大林作球给苏杀的机会?
(不禁还是想问,为何大林要在学运后,做这动作?)
还是,....
其实,....不要问,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