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买票进电影院参与“怀念日治时代美好”的集体仪式 ....XD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mar/16/today-o6.htm
媚日?是!又怎样?
◎ 范姜提昂
统派说KANO媚日,那就把话摊开来讲。媚日,统派用词;台湾人用台湾观点,那叫亲日,是亲日又怎样?从历史看,合情合理,可保卫生活方式,哪里错?
与其揣度魏德圣到底想说什么,而攻击电影作者,不如用客观社会角度来看。电影完成后,从公开上映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脱离作者成为社会公器,人人可以尽情尽兴诠释;而客观上,最重要的是超高票房这件事实,到底反映什么?
应该客观看的理由是,电影史证明某“类型电影”风行、某作品超高票房,都准确反映当时的“社会集体情绪”。譬如一九三○年代歌舞片大行其道,是因为一九二九年经济大萧条,好莱坞电影工业引领风潮,各国都盛产梦幻式歌舞片,提供大众宣泄焦虑情绪,看歌舞不伤脑筋,又赏心悦目逃避现实。
从这个角度切入,最该关切的核心在,几天内观众就以“自发性群众运动”形式创造超高票房,群众到底要宣泄什么?由摆在眼前的事实来看,与群众观影经验严重对立的,是倾中政策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与民怨之高涨,所以第一、是冲著政府,第二、是冲著文化认同。
你可以说魏德圣“抓得住”社会集体情绪,而不能倒果为因,说他利用电影宣传日治时代的美好。如果他“没有抓对”社会集体情绪,就引不起共鸣;引不起共鸣,就没有高票房;若没有高票房,统派怎会不敢面对民心显现,而集体焦虑?
那么魏德圣到底抓对了什么?很明显,人民不放心马英九!反感马的中国认同,焦虑会被马出卖。经济大萧条,看歌舞逃避现实;马首任就职三个月后上映的“海角七号”与六年后的“KANO”都呈现往日的文化之美,观众爱看反映的是日治时代比现在好,反映的是对马的“投降式亲中”厌恶到爆!
亲日,是当然!因为日本与台湾都尊崇普世价值,中国却誓言反对普世价值。用买票进电影院参与“怀念日治时代美好”的集体仪式,反击国民党执意出卖台湾,刚刚好而已。
(作者曾任电影行销主管,现为北社法政组副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