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台湾南部某特教学校被揭露大规模性侵事件,震惊社会,直到2013年8月,仅10人
遭惩处,没有人被撤职。文字工作者陈昭如怀着愤慨心情写下《沉默》一书,亲访受害学
生、相关团体,以报导文学笔法重述事件经过,昨天她在新书座谈会上激动直言:“这是
社会普遍的沉默和冷漠,把我们都变成共犯。”
陈昭如(见图,陈麒全摄)曾任报社记者,著有《历史迷雾中的族群》、《被遗忘的1979
—台湾油症事件30年》等书,昨在台北书展与平路举办新书对谈。
书中细述受害学生心声、人本基金会与官方的攻防、他校老师等各界反映,她自陈写作中
几乎摧毁对人性的信任,直到一个女学生秀出侵害她的少年传给她的道歉短信,告诉她:
“我决定原谅他,因为日子还是要过下去”,令她无言。
远在偏乡无人闻问
有人质疑书中为何不把学校名称、加害老师名字写出来,陈昭如痛心地说:“不是我害怕
,而是我知道这不是个案。”也有人问她不会手语,怎么跟受害听障生沟通?她说:“错
,听障生和我们根本没什么不同,是我们不愿意听,对他们弃而不顾。”
她藉本书控诉大众的沉默之恶,并对比洪仲丘案有几万人上街声援游行,这起事件却无人
闻问,“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台北东区学校,是否会引起更大关注?”平路认为大众对于发
生在偏远小镇的听障生受害事件,默默分类“我与他者”,“难道这两者的痛苦不等价吗
?”
她认为任何“密室”必然有权力关系,“但把这所特教学校变成封闭、不被看见的角落,
是社会的态度。”
哀悼报导文学式微
陈昭如与平路都哀悼台湾报导文学式微,虽有公民媒体崛起,但大家阅读新闻“脸书化”
,太多纷噪声息,让人们对每事件只有短暂的关注。
更令陈昭如气结的是,有朋友看完书还问她:“是真的假的?”她感慨若有更多人愿意看
完这本书,也许可改变情势,“与其怪媒体,不如反省我们的阅读行为,为什么严肃题材
的读者一直减少?”她强调书写者传达的不只是剧情,而是细节,这是影像媒介无法取代
的,希望以本书抛砖引玉,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投入报导文学写作。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11000472-260115
这件事情真的非常夸张 很类似洪仲秋案 都是政府机关集体失能失职导致无辜者受害
然后该负起刑事和行政责任者被掩盖掩饰 当初我一看到相关报导
也是觉得很奇怪 因为报导的只有少数媒体 一样也会问 是真的假的
大家都说台湾选举是毒瘤 但我相信选举逼进 这种狗屁倒灶的事情会更容易
引起有关当局和政治人物 及选民的关注 马政府还要一次洪仲秋事件吗?
好好处理吧 在野党找不到马政府痛点吗?这个点非常大 只是没被人注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