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 省籍基本常识(四)

楼主: monopoliest (中肯无益于中出)   2013-06-08 18:50:14
虽然说我的发文标题没有专利权,但是看到这么相似的标题还是有点哭笑不得;如
果要找我整个系列的文章,可能要请大家用作者进行搜寻了。我将尽量维持我自己的
步调,来谈论台湾省籍情结、族群冲突的基本概念。希望能让想要更了解这个议题的
人能够有些初步的知识基础,知道为什么我说这是个过时、早就获得解决的问题。
能够回答这些问题不是我的功劳,是过去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我们看到的很多对
于族群和省籍的批评,许多都是基于想像而构筑出来的,很多时候其实早就有人透过
对于资料的研究,获得更可信的答案了。
不过我在这还是偷偷回答一个前面错误的观念:闽南人和客家人的融合关系长达四
百年。这一点基本上绝对是错的,因为闽客械斗一到了清朝统治的后期还是存在的;
甚至想要尝试塑造“四大族群”理论的施正锋,1995年后他也只敢说闽南人和客家人
成为一体是在对抗日本殖民统治过程中所形成的。也就是这一百年前后的事。
http://www.ios.sinica.edu.tw/ios/people/personal/fcwang/fcwang1998-1.pdf
这篇文章让我们先再次回到王甫昌的另外一篇研究。不过之所以要看这篇文章,是
因为需要提到的论文因为年代久远而在网络上一时没找到档案;王甫昌的论文重述了
该文的主要论点。
简单地说,故事是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炒作省籍议题的人,还会刻意提及眷村外省
族群特别会投票给外省候选人的事情。但是这个议题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经被研究过了
。该论文为:陈陆辉,1994,“中国国民党‘黄复兴党部’的辅选效果分析”,《选
举研究》,第一卷,第二期:53-96。这篇早在1994年就写出来的论文指出:
过去多数的外省选民、尤其眷村居民,往往在选举时成为国民党或黄复
兴党部的“铁票”,机动地接受指示配票给特定国民党籍的候选人,不
论该候选人是本省籍或外省籍(陈陆辉1994)。(引自王甫昌1998:4)
在同一页的前半部份,王甫昌还特别指出,在此一时期国民党的选举策略,是尽可
能提名本省籍人士而不去提名外省人,此时黄复兴党部的眷村票投给本省人是常态。
由于外省人士、特别是第二代外省菁英,被刻意摒除在提名的范围之外,因此导致了
相当独特的逆向歧视问题。
逆向歧视这个概念最简单地说,就是以一种造成歧视效果的作法、来弥补过去的不
平等效果,但是这却可能导致特定个人遭受到了歧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三个人的考试成绩分别是:99、98、90,而预计录取名额只有两人。最后
被录取的,是考99分和90分的两人,因为考90分的人是“少数保障名额”
,但是考98分的是多数的一份子。考98分的这名人士,便遭到了逆向歧视
,他不是因为能力不足、成绩不佳而没被录取,反而只是因为他是多数一
份子的身份而使他不能获得录取。
前面文章中提到,1984年到1994年间,台湾所有族群都突然间开始认为自己是“弱
势族群”,族群差异的政治炒作在这时影响了未来近30年的台湾政治。我已经提到本
省族群很大部分受到政治人物用“男女合校问题”的方式炒作而激发出相对剥夺感,
但在这篇中我必须进一步指出,当时最早被激起危机意识的,反而是外省族群、特别
是外省第二代政治菁英。他们在1980年代中后期感受到的逆向歧视,使得他们更早地
强调自己的弱势和面对到的机会不平等。
这可以说是蒋经国时代推动“吹台青”的作法有关。最简单地说,当你拉拔了一个
本省籍的人士,便同时意味着阻止了一位结构里原本该往上升迁、取得该位置的人,
而此人很多时候是外省人,因为他的政治不正确而失去了机会。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
蒋经国指定了本省籍的李登辉作他的接班人,那原本最有资历递补的李焕便失去了机
会。--最关键的理由很可能只是因为他的省籍不对而已。
逆向歧视是困难的问题,它的为难之处在于,在逻辑上它是以一“不公平”的方式
来解决过去造成的“不公平”,而遭受不公平的人很可能是在什么都没有作的情况下
遭受了惩罚。“女性保障名额”是最可能引起讨论的逆向歧视例证。
在1990年前后的各项选举上,国民党系统压制了外省第二代参加选举的机会,造成
他们觉得自己受到“省籍歧视”的现象。这个结果最终导致国民党非主流与主流的分
裂,以外省第二代为班底的“新党”出走。奠基在强烈的危机意识上,1990年代中后
期新党成为台湾族群风暴的核心。我甚至必须指出,新党在当时是首先尝试操作省籍
议题的政党,其代表作是1994年的“弃黄保陈”事件。弃黄保陈的省籍操作包含两个
部分:本省籍的国民党支持者宁可把票投给本省籍的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也不肯考
虑外省籍的赵少康;外省籍的国民党支持者则把票投给外省籍的赵少康。这两个情况
1994年都发生了,不过两者并没有受到同样的处理。
说来讽刺的是,这种带有省籍意识的弃保操作,前后发生了三次:1994年弃黄保陈
、1998年弃王保马,以及2000年总统大选弃连保陈。这三次事件都扯到相同的一位政
治人物:号称“台湾之子”的陈水扁,也许这是历史的反讽吧。
作者: apaapa (阿帕)   2013-06-08 18:53:00
真正好文推
作者: askemm   2013-06-08 18:56:00
其实原PO文中的最早操作省籍议题的政党应该是DPP
作者: askemm   2013-06-08 18:57:00
前几篇文里提到,早在1987年吴淑珍立委就对省籍议题质询
作者: askemm   2013-06-08 18:58:00
而当时吴淑珍的首席助理,就是阿扁。
作者: jacksonli (街K)   2013-06-08 19:27:00
救世蟾蜍 结果被狗民党给撞残了
作者: weirdgrape (葡萄搭捷运)   2013-06-08 19:43:00
看不懂为何要保陈
作者: apaapa (阿帕)   2013-06-08 20:22:00
应该是原本以为黄>赵>陈吧
作者: Hartmann (银之朔风)   2013-06-08 20:46:00
作者: LionRafale (文包)   2013-06-08 21:14:00
疑问, 赵当时不是新党吗, 为何新党要弃黄保陈
作者: Ting1024 (无)   2013-06-08 22:01:00
好文值得推
作者: escaflone (大骨)   2013-06-08 22:47:00
一说是当年赵民调已经是第三也无胜选希望,为了让新党
作者: escaflone (大骨)   2013-06-08 22:48:00
继续在与李登辉的斗争中取得正当性,就喊出李登辉弃黄保陈的操作让外省选票归队保住第二…XDDDDD
作者: philotu (这个时代的审美)   2013-06-08 23:23:00
Fuck dpp that's it
作者: carbomd (dysphagia)   2013-06-09 00:50:00
那时黄大洲市长刚好遇到交通黑暗期, 所以声望不高,
作者: carbomd (dysphagia)   2013-06-09 00:52:00
陈水扁那时是公认问政第一名的立委,也是党外唯一侯选人,
作者: carbomd (dysphagia)   2013-06-09 00:54:00
赵少康是原国民党内新国民党连线成员, 不满李登辉主席,就跳出来创新党, 还拿下立委选举第一名的政治金童,
作者: carbomd (dysphagia)   2013-06-09 00:56:00
所以那场市长选举到最后实际上就是赵和陈两强竞争,
作者: carbomd (dysphagia)   2013-06-09 00:58:00
那赵怕黄拉下太多他的票, 就操作弃保,说李有意弃黄保陈,
作者: carbomd (dysphagia)   2013-06-09 00:59:00
但陈还是赢得市长大选, 赵就去主持飞碟电台.
作者: carbomd (dysphagia)   2013-06-09 01:07:00
还有那时候市长选举赵的口号是捍卫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保卫战, 现在看来也是笑笑, 市长关中华民国啥事.
作者: Encounter911 (旅人)   2013-06-09 01:41:00
好文当然要推....不过 @itt 的认证???
作者: sunnysilver (米希阿斯‧萨尔奈)   2013-06-09 01:52:00
作者: delavino (德拉.危怒)   2013-06-09 02:06:00
作者: akb49 (永和藤木直人)   2013-06-10 01:13:00
好文推
作者: cheng399 (cheng399)   2013-06-10 11:18:00
不过.... 我觉得这种逆向歧视 对台湾是好的...
作者: cheng399 (cheng399)   2013-06-10 11:19:00
起码阻断了万年外省权贵的型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