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PFP2012 教育政策纲领

楼主: tyc1814 (美女会让男人变笨)   2011-11-11 01:05:01
http://www.pfp.org.tw/article.asp?id=32
PFP2012 教育政策纲领
一、教育体制
(一)中央政府总预算中,纯教育经费即应占15%。县市不足经费由中央补足。
(二)教育经费以学生为补助对象,亦即以学生为计算单位,人多者多拨经费。学校若有特殊发
展 需要,提案审核通过后可予拨补。
(三)因应少子化,政府应采下列措施:
实施小班制,自小一起,一班以25人为上限,可提升教学品质,同时减少流浪教师。
九年国教向下延伸一年,学童五岁开始入学。
扩展幼儿教育,广设公立托儿所,且公私立均有双语教学,由政府补贴托育费用,采“864”机制,即:
(1)0岁每儿童每月8千元。
(2)1~2岁儿童每月6千元。
(3)3~4岁儿童每月4千元。
(4)5岁以上儿童进入小学,纳入正常教育体制。
(四)大学以上学制调整为一年三学期,学生可选择快速就读后就业,或照常速完成学业。
(五)教育体制须全国统一,以符公平原则。
(六)课程纲要须全面重新检讨,抛开意识型态论述,忠实面对历史与国家体制,以教育一个国民
基本知识为主要内容。主要在于三方面修正:
中小学课程不应重复,应有一贯序列,采螺旋式升级,而非同心圆式重复教学。
常识多一倍,书包减一半:删除不必要教材,减少课业负担。中小学教材内容应以培养现代化国家公民之基本知识与常识为主,强化学童的生活能力与社会认知。
中小学时期即应强化学生的表达、写作、组织报告能力,减少死背硬记的课程内容。
重建技职教育体系,让不爱读书的学生也能有一技之长。
建立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任何人可随时回到学校进修。每人应有终身学习手册,记录各项学习经历,使学习更加弹性。
二、尊师重道(关于教师)
维护教师尊严:教师应有适当管教权,教师不可随意体罚学生,也不应将体罚用于智能教育,但对维持学校纪律、品德操守、团体行为等方面,教师应在校长监督下,具有适当范围的管教权。政府应力挺教育单位适当的管教,否则学生没有纪律与法律观念,出学校后也会变成社会问题,迟早遭到惩罚。
教师退休金改为可携式,一如劳退基金,可随教师移动工作地点及项目。政府应酌量补助私校老师退休基金,使其享有与公立学校相当的退休待遇。政府应本信赖保护原则,鼎力维护政府对教师所承诺的退休机制。
不适任教师应有退场机制。但此机制绝非公审,必须经过教育主管机关(如教育部、县市教育局…)之审核,以确定教师行为确有不当,再行解职。
教师与家长间应为伙伴关系,相互尊重,合作教学,教师之任用不应过度受到家长会干涉。
教育主管单位应调整官僚心态,督考评鉴之目的在于辅导学校办好教育,而非分配奖金或比赛成绩。故应仿企管顾问模式,督考评鉴完毕后,教育主管机关应派员至学校了解问题,并协助解决。
三、品学兼优(关于学生)
全面实施营养午餐制度,登录中低收入户之清寒学生,或经校方及老师审核确有家庭问题之学生,免费供应午餐。
学校作为社会化过程一部份,应强化公民课,传达品德操行、法治教育团体纪律观念、及各项权利义务解说,使学生至少能成为一位堂堂正正的好公民。
高中以上学生应每年进行性向测验及智力测验,以评估其兴趣方向,老师亦应以其平日观察,协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志趣,避免走错方向。
学生应加强国际时事、科技新知、及逻辑思辩方面训练,高中生应受表达及写作训练,以强化其对于世界的认识,以及表达自我的能力。
四、乐活校园(关于学校)
教育用地应由政府整体规划,有效使用。因地理、人口改变之都市地区学校,应适度予以整并,释出之校地可作为其他用途使用。
各县市教育局应督导学校有效使用闲置空间,例如闲置教室可开办托儿所,同时也方便家长接送。
教育部全力支援各县市教育局,保证用于学生教育的经费充份且及时到位(避免再发生台中一中事件)。球队出国比赛、学生技艺、科展、创意等国际参展经费,由政府负责筹募拨补。
县市教育局应定期举行集合各校的特案会报,协助解决特殊学生个别问题,以及各校教育推动上的问题,并及早发现校园新改变与新的流行次文化,及早通报,研拟对策因应。
校园不一定要有游泳池,但一定要开始绿化与社区化。政府应协助校园配合都市计划,进行绿围篱、风力发电与太阳能、集水与省水装置等方面的改变,使校园成为启发社会新动力、新观念的源头。
新建学校或改建之学校,必须为防震建筑,且有作为地区避难中心的基本设置(通讯装备、独立水电储备等)。
五、结语
召开全国教育会议,抛开统独及蓝绿争议,共议教育方针。
贫穷不会世袭的关键,便在于教育。因此教育应该公共化,而非商品化。教育政策的基本精神就是“济弱扶强”,必须给予弱势者更多的照顾与关心,方符公义原则。
政府必须作为教师与学校的后盾,赋予足够的权限与资源,使第一线的人员能够面对各种问题。
十二年国教须研拟配套及稳定财源后,再议定实施,尤其对于私校与技职教育的安排,更须慎重。
教育政策必须稳定,不可朝令夕改,脱离党国,根于本土,结合社会,放眼世界的中性教育政策,才能教育出整个世代的良好公民,成为台湾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会思考的人物,而不是会背诵的机器。因此教材、教具、教师本职学能、以及教学方法均应与时俱进。教育体系应仿效企业界,建立“标竿经验”、“最佳实务”的分享与学习机制,以贴近时代脉动。
关于高等教育方面问题细节,请参见青年政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