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花当年很大的问题是
懒人包很多都是造谣
当初一堆说过了中国人会大量进来取代基层服务业
但是服贸本身只是服务业协定
后续第二个要搞的是货贸
再更后面才会是劳工协议
在服贸当初的时候根本没要弄大量引进劳工
至于不夹带劳工协议的服贸长啥样
就是海底捞
虾皮店到店
oppo
小米之家这类的店家会变很多
那雇用谁
台湾人
以“加深两岸交流促统的慢性统战”可能有安危
这点去反对我是可以接受的
毕竟台湾要是每天用海尔、美的等品牌
确实会降低对中国的反感
(毕竟对岸家电设计比较多元,声宝大同之类的其实没啥赢面)
但当年铺天盖地的懒人包里讲的
都是服贸没有的大量引入中国劳工取代台湾人
这点其实就不是很恰当了
并没有就事论事
我觉得这也是台湾在中国议题很大的一个问题
就是常常在反不是那个议题的东西
或是在反对的当下充满幻想要素
比如服贸不只谈服贸本身,还硬加上不存在服贸里面的劳工引进议题
那就失焦了
反中不是不能有的立场
但是加入太多那个议题里不存在的要素
就不太贴近现实了
这也真的不懂为啥总要这样
服务业贸易协定本身就是会有不小影响的议题
单就在这议题打转就很够引起恐慌了
但总是要用N层谣言包装
这真的不是啥好现象
(另外其实RECP、CPTPP带来的服务业开放其实冲击也不亚于服贸喔,但党都说这对台湾超
棒,虽然我们打从一开始就加不进去,还真的随便讲也没差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