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降雨太少或南科抢水?嘉南明年一期作停

楼主: NEDYA ( )   2022-12-13 22:27:20
降雨太少或南科抢水?嘉南明年一期作停灌,稻米产业链哀鸿遍野 青农怒:再休耕会暴动
上下游
记者 林怡均
2022 年 12 月 13 日
工业用水增加又没下雨,嘉南平原 2023 年一期作将停灌休耕 1.9 万公顷!
今年嘉南地区下半年降雨量仅为历年同期的四成,经济部在12 月 9 日宣布嘉南地区明年一
期作停灌,农委会则将提供补偿给农民、育苗、代耕、稻谷烘干业者以及良质米集团产区,
农民最高每公顷可领 9.6 万元,代耕农机最高救助金额为 20 万元。
经济部与农委会均强调,因为降雨量过少才停灌,且已开协调会取得多数农民同意。但南科
园区用水量不断增加,政府却只字不提。嘉南农民表示,协调会仅是官方单方面布达政策,
他们也观察到官方把农业用水的顺位摆在工业用水之后,农民是“不得不”接受停灌。
嘉南平原从农民到育苗、代耕业者对于停灌政策均感无奈,尤其台南地区历经 2021 年缺水
停灌,2022 年轮到大区轮作,2023 年又要停灌,等于连续三年都没有一期作。青农气愤表
示,《水利法》中明订农业用水供水顺位优于工业用水,但政府在缺水时却先牺牲农业用水
,政府鼓励青农返乡,却剥夺农民工作权,“我们回乡务农不是为了领补助!”
https://www.newsmarket.com.tw/files/2020/10/%E4%B9%BE%E6%97%B1.jpg
南部水情不乐观,嘉南平原又将停灌。(摄影/蔡佳珊)
农水署:多数农民同意停灌
水情不乐观让经济部决定嘉南地区 2023 年一期作全面停灌。水利署副署长王艺峰说明,今
年中北地区降雨都正常,汛期结束时水库水位都已达满库,但南部 6 月后的降雨量比往年
少六成,目前曾文及乌山头水库合计蓄水量仅有 2 亿吨,考量到嘉南地区每日公共用水约
需 130 万公吨,明年上半年至少需要 1.8 亿吨,基于风险控管才决定停灌。
王艺峰强调,停灌是水利署与农田水利署共同决定。对此,农水署署长蔡升甫解释,一期作
供灌至少要 1.5 亿吨的水,加上杂粮共计需 1.9 亿,“如果(蓄水量)有 3 亿吨,那还
有局部供灌的机会”,但现在只有 2 亿吨,因此农水署在征询农民意见后,多数农民都同
意停灌,并表示“要停就一起停”。
https://www.newsmarket.com.tw/files/2020/11/IMG_2396.jpg
农田屡次让水给工业使用,农民“不得不配合”。图为去年农民田守喜至行政院抗议停灌。
(摄影/杨语芸)
工业用水逐年增长,南科排挤农业用水
尽管经济部和农委会不断强调:决议停灌是因应降雨不足,不过,农民质疑“到底是真的雨
下太少,还是因为南科要用水?”嘉义县水稻育苗协会理事长林武平直言,过去也曾遇到没
台风补充水库、导致停灌,频率顶多五、六年一次,现在变成两、三年一次,2021 年停灌
,2023 年又要停灌。
不只林武平怀疑,台南市官田区青农联谊会会长陈鸿伟也认为,南科是加剧缺水的关键。陈
鸿伟平常除了种稻还身兼掌水工,“过去就算没有下雨,水位也没有这么低过”,他怀疑,
工业用水逐年增加,加重了水库的负担。
对于农民的质疑,王艺峰回应,已经要求科学园区和工业区节水,南科目前每日节水8%,工
业局所辖工业区节水量也已达 5.2%。《上下游》进一步询问南科每日用水量时,水利署仅
表示,经济部能掌握的只有自来水系统,且工业用水不见得只使用自来水。
然而,综合过去各家媒体报导可看出,南科平均每月用水量已经登上全台三大科技产业聚落
之首,2021 年南科每日用水量 17 万公吨,2022 年已经成长到 20 万公吨,意即现在每个
月需水量高达 600 万公吨,且预估 2026 年的每日用水量需求还会增至 32.5 万吨。
https://www.newsmarket.com.tw/files/2022/12/Southern_Taiwan_Science_Park_Ying_Xi
_Lake.jpg
南部科学园区用水量日增。(图片来源/Wikimedia)
中央:停灌有补偿 农民:不得不接受
依据《水利法》第 18 条之 1,用水标的顺序为:家用及公共给水、农业用水、水力用水、
工业用水。换言之,农业用水的顺序在工业用水之前。但遇到缺水,中央政府却决定没收农
业用水,而工业用水则只需节水 5%,如此决策对不同产业是否有不公平的差别待遇?王艺
峰回应:“没有所谓公不公平,对于停灌区域权益受损的农民,都会给予适当补偿”。
农水署强调,协调会时多数农民均同意停灌。但《上下游》采访发现并非如此,某位参加协
调会的农民透露,所谓的协调会仅仅只是政策布达,现在农水全都掌握在公部门手中,农民
根本没有说不的权利,所有人都是“不得不接受”。
救助金补偿稻农与相关产业
蔡升甫表示,农委会提供农民停灌补偿,不会让农民权益受损。停灌区内受影响的农民,每
公顷最高可救助 9.6 万元,相关产业的也有救助措施,已育秧苗每公顷补偿 8,750 元,减
育秧苗每公顷救助 2,500 元。
代耕农机部分,按经营规模计算,每台最高救助金额为曳引机 20 万元、插秧机 10 万元及
收获机 20 万元;稻谷烘干业者按干燥机总设置容量与烘干批次计算,每批次每公吨救助 3
30 元;稻米产销契作集团产区按业者实际购谷数量,每公吨救助 350 元,此外,农业专业
贷款利息亦有补贴。
水稻产业链受重创 农民工作权被剥夺
嘉义稻农黄俊杰种有十几甲水稻,平时也会开插秧机和割稻机替乡亲代耕,他的田和代耕的
田停灌面积加总约 80 公顷,生计大受影响;嘉义县水稻协会秘书叶汉冲本来每年一期作会
有 20 万片秧苗的订单,现在只剩下 10 万片出头,粗估收入损失 200 多万。台南市后壁
区芳荣米厂行销总监张美雪则表示,停灌时碾米厂无法就近收米,只能向其他县市调货,但
调货的价差和运费都会垫高经营成本。
农委会虽提供停灌补偿,但农民不见得能受益。陈鸿伟指出,农委会说停灌补偿对象是实耕
者,但不少人是口头承租农地,地主会要求分一杯羹,实耕者为了后续能顺利承租,也只能
答应。他建议农委会应调整名目,将“停灌补偿”调整为“旱灾灾损”,灾损名目会让实耕
者比较好跟地主谈。
陈鸿伟更直言,政府鼓励青农返乡,每个返乡青农身上都揹了贷款、要养家,现在却因为工
业用水需求,而牺牲农业用水,形同剥夺了农民的工作权,“我们回家是为了做想做的工作
,不是为了领补助,如果天灾不能避免,那就应该调整政策”。
https://www.newsmarket.com.tw/files/2020/10/S__6594680-1536x864.jpg
停灌是天灾还是人祸?过去即使雨水较少也没停灌,农民认为是南科工业抢水(照片提供/
郭苡莘)
台南连三年不种一期作,整体水稻产业恐萎缩
比起本次停灌,农民、育苗、代耕业者更担心的是水稻产业的未来。台南水稻育苗业者胡育
旗表示,台南地区 2021 年和 2023 年的一期作都遭遇停灌,农委会今年开始推行的大区轮
作、稻作四选三等政策,使得台南今年有近七成农民也未种植一期作,以现行政策推算,20
24 年又将轮到台南地区一期作休耕,“这会让整个水稻产业链都暴动!”
嘉南地区牵一发而动全身,叶汉冲说明,台南的水稻育苗场仅 30 多家,整个台南地区有三
分之一的水稻苗由嘉义县供应,倘若台南一直没有种水稻,嘉义的育苗场会越来越难经营,
“这不只是南部的事,中北部的水稻苗也多是南部苗场供应”。今年育苗场靠停灌补偿过活
,勉强过一天算一天,但长期来看,需求不断下降,工作量减少,工人会跑走,对整体产业
是负面打击。
不只育苗场担忧,代耕农户同样忧心忡忡。黄俊杰直言,代耕投资的农机具所费不赀,“越
来越贵,大家都是贷款买的”,赚进来的钱大部分拿去还贷款,剩下的钱则养家餬口,等到
存了一笔钱,手上农机也旧了,又要买新的,今年领到的停灌补偿也会拿去缴贷款,“比起
拿补助款,我还是想要继续工作,不然压力真的很大,偶尔一次休耕可以当放假,连续好几
年没工作,有的人撑不住可能会想不开喔!”
https://bit.ly/3YlyuQ0
水稻育苗业者担忧,停灌会造成秧苗需求降低,长期来看会重击稻米产业。(照片提供/胡
育旗)
水稻黏质土不适合种杂粮,政策应改为提升稻米品质
农委会推行大区轮灌、鼓励农民转作杂粮旱作,是为了减轻公粮库存压力并节约用水,稻农
认为,此政策必须检讨,否则将造成大量离农潮。林武平指出,水稻田的土壤为黏质土、排
水较慢,杂粮作物需要的是排水良好的土壤,现在鼓励水稻田转作黑豆,每分地收成非常差
,愿意参与的农民都只能靠补助过活,“这还有什么意义?”
林武平认为,水稻是所有作物中产业分工最严密的,一旦出现中断就不易恢复,政府若认为
水稻生产过剩,那应该提升整体水稻产业的品质,例如: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质肥料,如此一
来,整体水稻产量就会减少,但土壤、环境和稻米品质会更好。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7904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