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中国犯台打输了会怎样

楼主: j0588 (scarecrow0588)   2021-11-04 18:34:06
※ 引述《Pixma258 (乡民们!别争了!!)》之铭言:
: 最近一堆中国要犯台的言论
: 万一真的犯台了
: 演变成和美国发生区域战争
: 最后打输了,那中国整个政局会如何变化呀
中国如果战败这个问题,实在不好说,但在中国历史上唐朝灭亡至宋朝建立之间的50多年,被后世史家称作五代十国的乱世,曾经有一个位在北方(今山西、陜西及河北)的小型割据政权,叫做北汉,它的兴起与灭亡,我觉得蛮适合用来做这个假想题的参考。
故事要从后晋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开始说起,辽国是当时东亚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石敬塘为了逐鹿中原,把他控制的燕云十六州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做为比较,台湾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及人民奉送给契丹人建立的辽国,自称儿皇帝,以此换来契丹出兵助石敬塘取得了天下建立后晋。从此这个契丹人建立的北方强国与中国的关系再也剪不断、理还乱,燕云十六州的主权问题成了后来一百多年间北宋与契丹之间争端不断的主旋律之一。
后来朝代数次更迭,柴荣的养父郭威,打败后汉建立后周,后汉的残余势力便在北方的太原建立北汉政权。北汉地狭人少,为了生存,学石敬塘向辽国进贡称臣(每年上交十万贯给辽国),取得辽国的保护及支持。等到郭威去世,柴荣即位之初政权不稳,北汉见机不可失,联合契丹一起进兵中原,想要夺回原有的领土。可柴荣不是吃素的,率军亲征杀得北汉皇帝夹着尾巴逃回太原城。柴荣接着进攻北汉,但因契丹派兵援助北汉,加上本身后勤不继而退兵。中原汉族政权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到了北宋建立,赵匡胤为统一天下,很自然地把目标放在了有契丹爸爸保护的北汉身上,对北汉发动了二次战争。第一次没攻下,第二次赵匡胤率军亲征,围住北汉首都山西太原城猛攻数个月,甚至决堤引水灌太原城,太原城仍然屹立不摇。这时契丹援军穿越北宋军队封锁抵达太原近郊,赵匡胤决定退兵。北宋退兵后北汉皇帝刘继元下了一道命令,不管能不能吃饭,尽蒐全城财物,送给在城外驻扎的契丹军队,打发契丹人回家。到了赵匡胤老弟赵光义接班,于公元979年再次率数十万军队亲征北汉,围攻太原城数个月,北汉最后一任皇帝刘继元在城破前一刻终于投降。
自公元954年后周世宗柴荣征讨北汉开始,中原政权在二个朝代三位皇帝的努力下,花了25年时间、4场战役打到北汉投降。
探究北汉灭亡的原因,当时的北汉首都太原城,城高池深,历任北汉皇帝使用坚壁清野策略,再加辽国的骑兵助战,赵匡胤举全国数十万之兵尚且不能攻克,背后又有辽国这个当时东亚第一强权当靠山(是真的每次都派数十万骑兵参战的那种靠山,不是嘴砲),北汉军队也不是懦弱无能,例如骁勇善战的刘继业(降北宋后改姓名为杨业,著名的杨家将始祖)二次都有参与太原城的守卫战。我认为关键之一是消耗战。两国国力本来差距就大,战争又是发生在北汉国土上,赵匡胤二次战争退兵时,顺道把北汉境内的人民带走,北汉就算惨胜,人口也不是可以立刻恢复的,再加上每年
都要向辽国进贡大笔财物,北汉早已国敝民凋,军兵甲械不全。再加上当时北宋在赵氏兄弟领导下军队也很能打,与辽国纯骑兵兵种数次遭遇战也是各有胜负,双方各有忌惮。赵光义最后一次出兵前,还特意放消息让辽国知道,辽国也采取外交途径派使臣去见赵光义,说为什么你要打我的小老弟,难道你不知道他是我在罩的吗?史载赵光义如此回答:“河东逆命,所当问罪,若北朝不援,和约如故。不然,惟有战耳”意思就是我大宋朝统一全国是天命所在,你北汉敢抗拒,本身就是一种罪。
至于被石敬塘割让的燕云十六州,柴荣及赵氏兄弟都曾向辽国发动战争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直到400多年后,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把蒙古人赶回漠北后,中原政权才终于再次收复失土。
中国的历史是这样的,分裂久了总会有人中兴,并试图统一全境,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管你土地是不是合法从前任皇帝手中取得的。未来的两岸命运,是否会和一千多年前有所不同,你我不管愿不愿意,都正在见证历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