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电影产业的问题也没那么难
就是锦上添花
不要雪中送炭
凡是好的 你文化部还要再补助它
凡是烂的 你要加速它被淘汰 比如你再课重税
像彭恰恰这种乱拍的 你就课重税 他就不会一拍再拍
他拍一次就怕了 你反而是救了彭恰恰
至于评断的标准就是票房
票房好 说明这家电影公司一定做对什么了
例如他选到好剧本 也划好客群(也许他的客群是国中生 所以你觉得烂)
但不管 一切以票房为标准
你票房好 我就再补助你一倍
你卖了五亿票房 政府再补助你五亿
这样大家还不争先恐后加入吗
你拍一次电影就赚了九亿
你下次一定会想你哪里成功了
找到好的剧本 好的后制
去争取政府每年有限的补助 例如只有票房前十名才有补助
这个剧本好 大家就会抢 就会有高价买剧本
因为剧本好 可能就成功四分之一 五分之一 能不抢吗
好的人才就那几个 大家不抢吗
这个产业大家都开名车 文组还不进爆
不用担心艺文类的电影
因为你整体产业起来 其他类型的电影也是可以喝汤
因为商业电影把后制拉高到99分
文艺电影也能享受到高技术水准的后制
所以商业电影当成火头车去拉
带动人才进入
其他类型的电影自然也会享受好处
而台湾也不用看中国脸色
好的演员留在台湾不会差中国太多 也不定会想过去
所以
其实拉动电影产业不难
就是奖励票房好的电影
以前朱延平的电影票房好
说明当时的观影水准就是那样 没有对错
但这招用在朱式电影还是有效
朱一年也只有365天拍电影
他总会招徒弟 培养新人 总不会新人也跟朱一模一样
也许他的徒弟就有成功的
台湾以前都补助文艺类的电影
所以出了一堆得奖的导演
但这没有办法推升产业 人才库提升不起来
所以只好一直补助
直到海角七号才算一个拐点
后面是有好一点 但进步缓慢
其实 编剧 导演 演员 是铁三角
但台湾太不重视编剧了
政府应该直接规定补助有百分之三十要给编剧
补助五亿的三十是一点五亿
你写一个好剧本可以拿一点五亿
你觉得文组没有出路吗
你儿子孙子都去报文组了
事实上我今天看一本书
美国的编剧只卖剧本就200万美金了
还没拍喔
所以 这就是
右派世界的穷人都比左派的富人有钱的观念
直接就用票房补助吧
台湾的五亿票房在国际上也是一点而已
而电影是要打国际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