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会有阴谋论 说是破口防堵慢半拍 不超前部署 就是为了:
1. 不要跟马英九一样 要自创新名词 用不同的方式避开前朝的做法
这点 可能性非常高 因为台湾政客为了"不借镜世界各国的政策 以免效果太好 没有漏洞"
或是执行力低落被拿来比较 所以最喜欢改名 或用次级品的方式来做....
像是之前的消费卷 振兴三倍券 一模一样 为了区别 硬是多念2字 又不如"消费"字义明确
然后多花1000 少拿 讲一堆拐弯抹角 就是为了让你认为不同 无法比较... 政客就是政客
还有之前2个字的"尸皮" 改4个字的"大体皮肤" 增加赘字冗词 降低效率...
现在连赘字/冗词 都要改成文青式的名词 说叫"文青化" "文青体"
现在消费/振兴都用过了 下一次 可能要叫"提升购买力卷" 再下次"欢乐购物回馈卷"
2. 为了降低黄捷罢免案的关注度 所以故意慢慢防疫 不一次到位
这样可以引起关注度 虽然增加医护的辛苦 跟人民的风险 但是可以引起恐慌
更显现出政府的努力维持 最后拖过罢免案的投票日 在内部会议中 还可以邀功 一举多得
这种技俩 就是公务员必备的技能: 装忙 事倍功半...
我不认为现在的国民党会做得比较好 说不定也会做出一样的政客考量...
但是 我认为如果是以前的国民党 肯定杀伐决断 断尾求生 不会在那边慢慢切
最后全民承担 没人负责...
都忘了已经多久没有政客为了重大事件而负责的了
反而是说谎被抓包/办公事干女人的 这些无关全民福祉的私人鸟事 才叫幕僚负责
真正关乎人民的重要大事 现在出包真的都不会有人负责了 台湾怎么会变成这样...
有没有反应慢半拍 疫情升温的相关八卦?